拒绝语言冷暴力,做自信满满的自己

生活中总是很难避免被一些人用语言有意无意的攻击。我们只有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懂得自我维护,自我保护,才不会被这样的语言伤到。

因为总有这样一种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显摆模样。他以为自己很有水平,很会说话,别人笑而不答,他不会体会到惹人笑柄的感受,更不会体会对方对他的说话方式有多厌恶。

        说话过过脑,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邻居穿了一件衣服女儿买的衣服被某人看见了,上下一打量:“不好!”。

中午都在门外坐着吃饭,某人过来看着对门端着的饭碗,嘴一撇:“不香!”

这样的人常常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击了对方,从而寻求一种自我心理上虚荣心的满足,刷存在感,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搞的自己貌似很能耐。

凉水泼在谁身上,谁都是凉透心。而且还是那种“瞎子吃席不给脸上瞅”的状态,哪里会注意自己说的话有没有一点分寸,别人爱不爱听。天长日久,大多人都会对这样的水准敬而远之,不多言。

其实别人怎么样,根本和她毫无实质意义上的关系,却在她眼里成了一无是处。给人泼一杯凉水,让人语塞,倒人胃口。

她怎么会考虑衣服好不好都是人家女儿的一份心意。也不会考虑饭吃得香不香在别人碗里又不让她吃。这样的人说话口不择言,不过大脑。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但不会说话,而且还很爱说话。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做什么,说什么,他都会惯性的给人泼一盆凉水。但他自己去做,也不见得比别人做得好,只是嘴上很显能。貌似贬低了别人,以达到自我心理上的平衡。

    对无理者的强烈反击,是对自我的保护

生活中,面对类似这样的语言冷暴力,强者会本能的反击以作自我的保护,所以对于那些喜好贬低别人的人,他时常会在伤害别人时被别人的严厉的反击所伤。而那些伤人者,只能说是,图了一时之快,自作自受。

而一些的人,他们内心相对软弱,不会去做强烈的反击,却会在自我心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困扰,时间一久,便会憋出内伤,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小王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在宿舍里试穿,舍友看见了,说难看死了,怎么会买这样的衣服。小王脸上原本满足的笑一下子僵住了。

从此再也没有见她穿这件衣服。或者每次穿这件衣服时,心心中总会想起那个舍友说的话,“难看死了,怎么会买这样的衣服”。成一种无形的心里负担与伤害。

可试想一下,如果小王心理比较硬气,可能会说“我觉得挺好的呀,我就喜欢这样的衣服”,“是你不懂欣赏吧?”“我穿什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闭嘴。”等等言辞来抨击对方。言外之意是,一边站着去,哪有你指手画脚的份儿。

别人说“病从口入,”我说“祸从口出。”说话懂得分寸,才是最起码的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无所谓关系好不好,说话嘴太快,不过脑,不懂得来回换位考虑问题。打着“开玩笑”,“为你好”,“随便说说”等不负责任的借口,用言语无形的伤人,还一副受话人“心态小”,“太计较”,“不知好歹”的推脱,这种人,适合远远的躲开,不与之交,可避免很多麻烦。

小张有一个说话不过脑的婆婆。总是一副贬低小张从而抬高她所喜欢的先进门的小媳妇的嘴脸,这一度让小张,情绪低落,心情压抑。

本来妯娌之间的很多事,应该把握个分寸,不应该来回说的。可是这个婆婆经常这边说完,那边说,在她看来都是一家子人,没什么关系,却根本想不来别人什么感受。在外人看来其实是,好像生怕无事所以生非。

怀孕的时候,小张都听够了“##说……,”她就奇怪了,##又不是医生,我干嘛什么都听她的?但是她想正是怀孕期,也不想说那么多,那些看起来的好意,实际上有多虚情。

她的婆婆“监视”着一切她说的做的,而时常顺着杆子总是“##说……”,##又是怎么做的……类似像是传圣旨一样前边总有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总之,小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对的,人家小儿媳放个屁都是放的好。

刚生过娃还在医院还没回来,就已经情绪崩溃。本来身体虚弱,心理脆弱,正是要让人扶持照顾的时候。她的婆婆不但没有细致的照顾,却总是一副“人家##都不像你这样(单薄,脆弱等等)……”的嘴脸。

产后医生说,如果疼的忍不住,就给屁股里面塞一粒止痛药,她又来事了:“##当时都没用,……”言外之意,用止痛药不好。

甚至医生说如果放屁,就证明通了可以吃饭了。她都会说一句“我怎么没听见(放屁)?”搞得隔壁床的那位婆婆都忍不住笑了:“人家放屁没放屁你怎么能知道?”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后来的月子里时有发生。

婆媳之间的矛盾,总是很难避免的,相互的水平层次不同,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的话,这样的人还是你真拿她也没法。

最后的结果是,小张从怀孕情绪一直不好,也没有食欲。娃在孕38周,因为低体重,抛妇产出生,出生时因不足5斤,直接转送儿科。而又因为娃不在跟前,母乳憋回去了,一口奶也没给娃吃上。娃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体重跟不上同龄。

所以说,话要看你怎么说,有时候语言是一种抚慰,可以抚去人的忧伤;有时候语言是一份鼓励,可以给人以前行的动力;倘若语言的交流,成为人的一种桎梏,一种利剑,却是会伤人于无形,这样的力量却也是无穷的。

对于语言的无形伤害,我们如果无力反击以作自我保护,那么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格调格局,放大心胸去看淡这种伤害,你不再专注于此,如此也便伤不了你。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你是你。不要用你的要求来定位我的能力。

“别人家的孩子”是大多成长中的我们,所经历过的最大困扰。

我也未曾避免,所以我曾经给我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家的娃都是钻石,你娃就是玻璃渣。人家哪怕是玻璃渣你也觉得是钻石,而你娃哪怕是钻石,也被你说成玻璃渣。”

弟弟在部队马上十二年了。今年面临着转业还是继续努力留部队的人生选择的路口。

弟弟其实比较倾向于回来干点别的,因为他想迟早总得要面对这个社会环境,以他的状况,也不可能在部队呆一辈子。

但是父母考虑自家无权无势,当今社会又不好找工作,转业要是听从安排,怕也难有个好的去处,所以还是建议让他尽力努力继续留部队。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就说了一句很没劲的话。“回来就他那性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找个工作,一个月就那点工资能干啥?”大概意思是:回来了弟弟将一无是处。

如此这样,便显得沟通不下去了。妈妈已经给她的儿子那样的定位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谁的人生又容易呢?总是一副“助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样子,永远也看不到钻石吧。就算有个钻石也被当成了玻璃渣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其中的内含博大精深,力量无穷。一句话出来,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人生的态度,所以说话总该有一种比较有技巧的方式。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以及处事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总应该有一份换位思考的心思,尊重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一种正确的缓和的方式去做有效的交流,而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面对语言的冷暴力,懂得自我保护,做自信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拒绝语言冷暴力,做自信满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