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假期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在熟悉的老地方陪伴父母和好友相聚。这似乎成了外出求学以来的固定形式。但今年的端午,我很意外的迎来了一位老朋友。
节前她突然联系我,让我推荐书。完后她的结束语是:如果端午回家,我们见见面吧。
还好隔着屏幕,她看不到我一瞬间的讶异。我很快非常礼貌的回复:好的,到时候联系。
我讶异是有缘由的。我和她虽说是高中同学,但从未同过班,无密切交流,只能算是同学而非朋友。所以从未单独面见聊天过,甚至毕业后十几年未再相见。有彼此的微信还是前两年班级群火热时加的,平素除了朋友圈动态,几乎再无联系。
但,我们俩又是非常熟悉对方的。因为高中时,我们非同班却认识彼此,是因为我们成绩不相上下,日常最大的互动就是不是她年级第一,就是我第一。直到今天我都承认,当年我们彼此是较着劲的。这点对我来说,是直接影响着很多人生轨迹的。
她初中毕业是成绩第一考到我学校。第一次期中考试,她依然是年级第一,但是我的语文试卷在各个班级传阅,因为我的作文满分,文言文年级得分最高。
在这样的开始,我们较劲的友谊就很自然拉开序幕,但是每次见面的问候语就相当官方了:
"你上次作文写的真好,我政治老师都在说。"
"哪里,我的数学要向你学习。"
……
我的数学不好,但除数学之外的文科得分经常有优势,而她相对来说,各个比较平衡,尽管文科分数没有我好,但是总分彼此都互不相让。
高中前两年,我有很多好朋友,总是一堆人出现在球场,课室,饭堂,小卖部,但只有我知道,即便玩心再重,我都不曾松懈掉以轻心的,因为我和她总是在一个考场,几乎较量从考试那一刻就要开始,尤其到了高三,我更是对自己严阵以待,时刻较劲督促自己,以至于自己高中三年成绩始终尚可,保持着名次。
所以我始终的感谢着她的存在。可以不夸张的说,也是因为她的存在,我才会始终保持着对名次,分数的敏感度,让我在普通高中依然能以还算优秀的成绩毕业。
这就是我在开头说的,她的存在,几乎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的缘由。
二
我初中成绩不错,中考复习时出了一些偏差,和重点高中以三分之差擦肩而过。留在了原来的中学继续高中。普通高中整体成绩参差不齐,师资更是令人心酸难过,环境对人影响从高中开始我就深有体会以至于今天依然有敬畏,而当年她的同样高分存在,就像给我立了一个目标在那,让我即便在对分数,名次,高考不敏感的环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亢奋的状态:我还可以更好。
高考我们的分数好像仅差几分,我多了一些。我们都不满意,谁会满意自己的高考分数?但是和她较着劲复习,考试,提高分数,名次的时光,可以说是学生时代里很苦的一段日子,却又是最不孤独的时光。
后来读大学,毕业工作,我也是似乎会潜意识里去寻找这样的搭档:对方有比你强一些的优势,然后自己就较着劲,让自己向上看齐,提高水平。
不仅在工作上,在日常交友中,我对学习习惯良好,品行宜人,知识渊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会更加喜爱与赞赏,并学习之。
前几年很流行一句话: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于5年内你读过什么书,和怎么的人在一起。
你看过的书会成为你的气质,你经历过的事会成为你的经验,你度过的时光会成为你的底气,而陪同你一起走过的人会决定你的气质、经验、底气的程度。
收到这个朋友的短信时正是高考作文出来,看到天津题写器。我突然想到,其实,这么多年,朋友才是塑造和容纳自己的器。这个器的深浅,雅俗,志气远大与否,都深刻影响了我们。
而也正如我们在这个读舒人群里。建群一年多,认识一些可爱的,才华横溢的,有趣的,还有一些坚持进步的,都在给予了他人影响与反观。
三
端午假期,她如期来了。这样的朋友还有个好处就是:和你几乎同频,我原还有点担心会冷场尴尬,但并没有。我们聊大学专业,聊工作,聊转行,聊生活,也聊了生老病死,还聊了一些计划和打算。
而关于彼此的家庭和情感,我们都点到为止。与你同频,自然知道界限,知道得体关心与体贴祝福。
送她下去已是傍晚,回来路上,我浑身舒坦,心情很愉快。其实,那种无话不说,可以卧谈三天三夜的朋友不可少,但是这种彼此促进,永远较劲,出现即相爱相杀的朋友也是至真至纯至珍贵的。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解答什么叫高品质生活:就是如果生活沦落到只能吃咸菜的地步,也要用漂亮的碟子装咸菜。
喜欢的一个微博博主青菀也曾经在提到自己交友的做法:始终找比自己强一些的人相处共事,会不自觉的带动人,让你变得更强。我深以为然。
我认为某个方面陈丹燕和青菀都在写一个道理:要有更高品格的人事存在,自己即便是咸菜,也要靠近漂亮的碟子,而做人就要做个漂亮的碟子,永远让人想靠近。
郑板桥说:君有奇才我不贫。容器品格高花叶不会俗,与优秀的一起,人自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