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典中的财富哲学:想要什么先给出去

《后汉书》有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此文释义为:老百姓都以为争到的,索取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却不知道 通过 给予而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道德经》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圣经》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文字上看的都很简单易懂,可是它带来的直观感受,很违背事情发展逻辑顺序,在此简称为“前后因”、“表层因”。

因为给出,所以直观的感受就是拥有的东西马上减少,让人容易产生匮乏感。所以践行智慧,在给予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被这个“匮乏感”和“前后因”所挑战,同时种子到开花结果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差很容易让人丧失对”给予智慧“的信心,转而扭头回到索取,外寻的道路上。

这需要我们能时刻超越表层的“前后因”,看见事情深层的因果定律。 当一个人真正地看到财富深层因,他首先会摆脱对于财富的焦虑和不满的状态,同时有意识培养内在的丰盛感,化解给予过程中的匮乏感,更好地帮助我们将内在的丰盛, 逐步外化为外在的财富。观察自己的财富的态度,其实就能判断自己是否有真正地理解种子法则和布施法则了。

如果还有担忧,还有的许许多多的不确信等情绪,个人经验,可以尝试加大力度地去践行去验证,多阅读经典,多和正知正念的朋友探讨交流。高强度密集的沉浸体验,将它作为呼吸一样自然,会让人短时间内体会到内在和外在的变化从而建立信心。

而东一下西一下,不痛不痒地践行,像个兴趣爱好来看待它,把它作为展示自己内涵的饭后谈资的心态,是很难改变自身处境的。

当我们诚然地看到财富的深层因后,就会发现“能量”比“能力”重要。致富的深层因不在能力的高低,也不在平台的好坏,行业的兴盛与否。

《能断金刚》的作者,通过不断地运用"给予法则". 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有趣又不一样的启示: 当我们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心念和意识,积累足够的“财富种子"和有一颗服务的心, 能力,资源,对商机敏锐的洞察力等等都会应机而来,无需抓耳挠腮苦苦思索明天的机会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典经典中的财富哲学:想要什么先给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