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12):抵达

13号(酒店第一天)

各学院,各单位,接最新通知,今天晚上教职工转运工作暂停,预计明天转运,届时群里再发通知。

申请在校留守人员今天晚上务必做一次抗原检测,明天早晨再做一次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无异常,将人数钉钉私信给我,明天留守人员预计加做一次核酸检测,大家等通知即可。抗原试剂盒不够的话可以来人事处领取。

12号晚上11点55分,单位工作群突然出现一则通知,通知过后,负责人又语重心长发了一个句子:

大家安心睡觉吧。

尘埃落定。一直在自己工作室坐卧不安等待通知的第二批撤退人员终于可以踏实睡下了。也就是说原定于12号全部撤离的计划并没有实现,第二批撤退人员终于没能按原计划完全撤离。

真像是一场战争,虽然我们看不见敌人。是的,敌人化作病毒,放肆地袭击我们,随时被他的冷枪集中,我们所有的雄心壮志,在它面前不堪一击,我们像一群赤膊上阵的人群,而敌人却拥有最精密的生化武器。

我们,终于还是输了。作为第二批撤退人员,我和同事们直到13号上午九点钟左右才陆续离开,比预计的撤退时间整整晚24小时。

比起第一批撤退人员,第二批比较顺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九点半左右基本撤退完毕。

我和同事们背着双肩包,推着行李箱,上了大巴车,上车后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最关心我们的去向,直到这时我们还不知道去哪里。是啊,我们要撤退并隔离,撤退到哪里,隔离多少天。这些基本又关键的问题,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知道学校遇到了大事,堪称前无古人的大事,我们能够做到共克时难,但是,这并不等于大家没有情绪,没有疑问。

上车早的老师直奔驾驶室方向,团团围住司机询问目的地,让大家吃惊的是,连司机都不知道他的目的地在哪里。司机说他只听从指挥,会有警察电话过来,让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让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

这一波人顿时如坠云雾,联想到第一批撤退人员的艰难和抵达后条件的艰苦。顿时感觉前方的路渺渺茫茫,我放下沉重的双肩背:里边有我所有的洗漱用品,还有这几天没吃完剩下的酸奶鲜奶,两个馒头以及水果若干……这都是前期出发的老师谆谆告诫的注意事项:能带的尽量带,能多带尽量多带!

这次撤退决定不是学校行为。所以,一旦出了学校,后续事情都和学校基本无关。大巴车是市里征集,交通指挥是警察遥控,在哪个路口停哪个路口拐弯,司机都完全听从警察遥控,他只管开车,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他一大活人完全无法自主,至于我们更是随波逐流。在第一个路口时才知道第二个路口,第二个路口时才知道第三个路口。坐在司机旁边的老师目睹了这一切,也就知道刚才为什么从司机嘴里问不出想要的答案。

老师们怀着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有的昏昏欲睡,几天来严重缺觉,上车犯困在所难免。还有的窃窃私语讨论各种可能。我打开手机时,正好看到赵赵老师发的朋友圈:

不确定性与未知,的确让人焦虑。都是确定性的世界和人生,未必不是更糟糕的。盖棺定论,可谓确定性的终极版。

所以,以变应变,爱咋咋地。

仔细想想,也只能是爱咋咋地了!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令人诧异的是,车行不久居然抵达目的地!我们做好的长途跋涉算是落空了;到了地儿一看,二环外某个快捷酒店,距离我们学校还挺近(我们学校就在二环外),这简直不可思议;拿了房卡进入分派好的房间,又是一愣,标准标间,雪白的床单洁净的空间,淋浴房抽水马桶一应俱全,和我们前两天在校内作志愿者时的环境比较,堪称天堂级别。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呐,终于可以洗澡了。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即将在这里隔离。

隔离多久自然是未知数,但是,看看居住条件心里顿生乐不思蜀之念。这个“爱咋咋地”我喜欢!

终于,我们恢复了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一日三餐热热乎乎。在作为疫区的学校做志愿者时这是多么奢侈的梦想,在出了学校之后这些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于是,油然想起之前同事发的朋友圈:忽然觉得平凡的日常多么珍贵!的确呢!

之前,我们作为志愿者,主要工作就是给宿舍隔离的同学一轮轮一顿顿华美投喂。现在,反了个个儿,我们成了被投喂者。顿顿餐食味美量足。我们在隔离,所以需要营养丰富,不是么!

但是哪里吃得完,老师们说不要早餐或者不要晚餐,酒店完全妄视!不停地投喂,投喂……怕是隔离完胖的连屋门都出不去了。

食物注定会浪费。因为我们是被隔离的危险分子,即使原份不动,服务人员也会小心依依把它们像生化武器一样处理掉!

要说这次疫情,看得见的支出是一大笔惊人的费用,看得见的浪费也是一笔令人心疼的费用,毕竟我们大部分是农民的后代,谁都能体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既然已经抵达隔离点,接下来大家关心的问题自然是隔离时长。然而,即便此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切实消息。确实,这一路走来最让人痛苦的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确切说法,这就是突发事件给人带来的不确定感吧!

不过,我们很快知道,为什么昨天晚上第一批学生整整撤退了近二十个小时,我们又为什么在第二天才撤退。因为,学生已经上车的时候,有关部门还在四处寻找撤退学生的容身之地。近三万的人口,不是随便就能容纳得了的。

没人告诉我们,我们便群策群力自己估算隔离时长。结合11号新出台的二十条优化防疫措施,我们应该是集中隔离5天,居家隔离3天。酒店的房间放了一堆黄色医用垃圾袋,我拿起来数了数一共五个,一天一个正好用五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线》(12):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