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扶老携幼"——我和娃儿读成语那些事儿⑦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12月12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412天。


图片发自App

今天早上读的这个成语,我原本是准备跳过去不读了,因为,我觉得这个成语实在是乏善可陈。

然而,没想到这个普通的成语引起了娘儿俩甚至妈妈朋友圈的朋友们的一场大探索。

今天读的成语是"扶老携幼":小六小六,扶老携幼。穿过马路一起走,大家都是好朋友。

雅贝贝速度飞快地读着。读完后要她举例,她嘀咕着:我的同学可不行,都还是小朋友,没办法"扶老携幼"。

我提醒她:那就从你读过的书里面举例呀。

她想了好久,最后昂着小脑袋回忆起来:《绿山墙的安妮》的那些续集的书里提到安妮的好朋友戴安娜出行时就"扶老携幼"啦。

我不禁惊叫起来:啊?戴安娜结婚生孩子啦?

雅贝贝自豪的说:这一部分是我自己读的,她和安妮都长大了呢。

轮到我举例了,我想起那次我带着她和父母亲一起去医院给患糖尿病的父亲看病的情形,我问她:妈妈那时候是不是"扶老携幼"呀?

娃儿连忙点头。

说起那次经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孩子四五岁时经常读的一套经典的动物小说——《西顿动物记》里那些曾让雅雅感动落泪的动物们的故事。有从小失去妈妈悲苦一生最后独自走向死亡谷地的黑熊华普、跳脱动物爸爸不养孩子规则的松鸡的故事、两只鸽子的故事……

于是,娘儿俩就沉浸在对那些善良可爱的动物们的回忆里。

突然,雅贝贝喊起来:妈妈,我们刚才说的成语是扶老携幼,可您有没有发现?动物们怎么都只有"携幼"、没看到"扶老"呢?

图片发自App

哎呀,对啊,难怪我们想在动物身上举"扶老携幼"的例子时,绞尽脑汁也举不出来呀。

呀,真是一个大发展,很有意义。

我也接过娃儿的话:嗯,动物们可能既不"携幼",又不"扶老";部分动物会"携幼";但,几乎没听说过有"携老"的动物呢。

那么,问题来了:

问题一: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既"携幼"又"扶老"的动物?

问题二:如果没有,那么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人类兼有两种行为?

问题三:世界上有哪些动物是两种行为都没有的?哪些动物有其中一种行为的?

自然,以我这点可怜的科学知识,是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送完孩子回家的路上,我简直兴奋莫名:犹太教育有句话说:提问能引导一个人的人生。提出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犹太教育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和人结成一对一的方式学习,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而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来,因着犹太教育的启发,我改变了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改变了和她共读的方式后,雅贝贝真的有了不少的改变。她的思维能力似乎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这真是令我由衷欢欣。

回家后,马不停蹄地把孩子提出来的问题,写到了一张纸上。并且,把这张纸专门贴在家里的一面墙上。这面墙是孩子的专属墙,名字叫做"雅贝贝的提问墙"。而客厅的另一面墙,取名为"答案墙"。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最近读过的书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教育的精髓,不在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智慧的通达。想象力与好奇心,就是一个人的智慧之源。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必然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最重要的是激发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知识的获得和求取,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也因此,我决心把她每天提的问题都要记下来,并且只要她能提问,我就会予以奖励,你会跟他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在家里查资料,跟她一起寻求答案,满足她的好奇心。当她越来越看到妈妈对她的提问的重视,她便可能对提问的兴趣越加浓厚,从而,又会进一步让她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

做完了这些,我又在朋友圈寻求帮助:把雅贝贝的问题贴上去,希望朋友们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予以解答。

果不其然,我收到了很多热心的朋友和学生的回复,让我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动物的知识这个层次,还深入到了文化和国际文化差异这个深度上来。

图片发自App

经由一个小小的成语,原来可以引申到如此广泛的领域。看来,犹太人说得确实不错:提问能引导一个人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扶老携幼"——我和娃儿读成语那些事儿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