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毁人不倦

一本好书,我们往往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它、品味它。


这种现象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里层出不穷,也毫不奇怪。一个现象里有它的立场的。这种描述能感受到的反而是一种浓浓的焦虑,一种好像在与时间赛跑一样的感觉。


那为什么人们买下书就假装读过,看到好诗就先收藏,做这种好像松鼠收集过冬食物一样收集信息的行为呢?


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我们这个年代是人类发展最快的年代,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也是以前人类能够接触的数百倍,而相对应,人类社会所对应的身份也是有诸多变化的,除了伦理道德上的例如父母、夫妻、子女等这些不变,别的比如社会身份地位确是可以很多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社会风俗普遍觉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通过我们什么的努力?


答案当然是,知识。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的联系、人与信息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不受外在环境、时间的限制,这也是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过去在历史上巩固人心的思想被抛弃下,现有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更好的应对方式尚未建立,或者说尚在建立中。


而日常生活里,人们之所以去“占有”这么多东西,其实我个人觉得有部分可能是基因留下来的潜意识。远古时期人资源是匮乏的,当然要拼命收集资源,不然会饿死。


其实说白了,其一是有身份的焦虑,不适应这种有诸多不确定性的社会;其二是没有建立全固定完整的对世界一些基本认知吧。


有些东西不是占有就可以拥有的,这些的“占有”得你真正匹配得上才行,否则就有揠苗助长的错觉。


除此之外,我觉得想要丰富心灵也是修养内心吧,前提也是要等到一定的基本门槛之后才可以做到。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最基本就是,要做个内心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要降低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式主义毁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