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演示多级缓存,我们先导入一个商品管理的案例,其中包含商品的CRUD功能。我们将来会给查询商品添加多级缓存。
后期做数据同步需要用到MySQL的主从功能,所以需要大家在虚拟机中,利用Docker来运行一个MySQL容器。
为了方便后期配置MySQL,我们先准备两个目录,用于挂载容器的数据和配置文件目录: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文件夹
mkdir mysql
# 进入mysql目录
cd mysql
进入mysql目录后,执行下面的Docker命令:
docker run \
-p 3306:3306 \
--name mysql \
-v $PWD/conf:/etc/mysql/conf.d \
-v $PWD/logs:/logs \
-v $PWD/data:/var/lib/mysql \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 \
--privileged \
-d \
mysql:5.7.25
在/tmp/mysql/conf目录添加一个my.cnf文件,作为mysql的配置文件:
# 创建文件
touch /tmp/mysql/conf/my.cnf
文件的内容如下:
[mysqld]
skip-name-resolve
character_set_server=utf8
datadir=/var/lib/mysql
server-id=1000
配置修改后,必须重启容器:
docker restart mysql
接下来,利用Navicat客户端连接MySQL,然后导入课前资料提供的sql文件:
其中包含两张表:
之所以将库存分离出来,是因为库存是更新比较频繁的信息,写操作较多。而其他信息修改的频率非常低。
下面导入课前资料提供的工程:
项目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的业务包括:
业务全部使用mybatis-plus来实现,如有需要请自行修改业务逻辑。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这里是采用了逻辑删除,将商品状态修改为3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这里只返回了商品信息,不包含库存
在com.heima.item.web
包的ItemController
中可以看到接口定义:
注意修改application.yml文件中配置的mysql地址信息:
修改后,启动服务,访问:http://localhost:8081/item/10001即可查询数据
商品查询是购物页面,与商品管理的页面是分离的。
部署方式如图: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反向代理的nginx服务器,如上图红框所示,将静态的商品页面放到nginx目录中。
页面需要的数据通过ajax向服务端(nginx业务集群)查询。
这里我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和静态资源。
我们找到课前资料的nginx目录:
将其拷贝到一个非中文目录下,运行这个nginx服务。
运行命令:
start nginx.exe
然后访问 http://localhost/item.html?id=10001即可:
现在,页面是假数据展示的。我们需要向服务器发送ajax请求,查询商品数据。
打开控制台,可以看到页面有发起ajax查询数据:
而这个请求地址同样是80端口,所以被当前的nginx反向代理了。
查看nginx的conf目录下的nginx.conf文件:
其中的关键配置如下:
其中的192.168.150.101是我的虚拟机IP,也就是我的Nginx业务集群要部署的地方:
完整内容如下:
```nginx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1;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upstream nginx-cluster{
server 192.168.150.101:8081;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nginx-cluster;
}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为了演示多级缓存的案例,我们先准备一个商品查询的业务。
缓存在日常开发中启动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是存储在内存中,数据的读取速度是非常快的,能大量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减少数据库的压力。我们把缓存分为两类:
我们今天会利用Caffeine框架来实现JVM进程缓存。
Caffeine是一个基于Java8开发的,提供了近乎最佳命中率的高性能的本地缓存库。目前Spring内部的缓存使用的就是Caffeine。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ben-manes/caffeine
Caffeine的性能非常好,下图是官方给出的性能对比:
可以看到Caffeine的性能遥遥领先!
缓存使用的基本API:
@Test
void testBasicOps() {
// 构建cache对象
Cache<String, String> cache = Caffeine.newBuilder().build();
// 存数据
cache.put("gf", "迪丽热巴");
// 取数据
String gf = cache.getIfPresent("gf");
System.out.println("gf = " + gf);
// 取数据,包含两个参数:
// 参数一:缓存的key
// 参数二:Lambda表达式,表达式参数就是缓存的key,方法体是查询数据库的逻辑
// 优先根据key查询JVM缓存,如果未命中,则执行参数二的Lambda表达式
String defaultGF = cache.get("defaultGF", key -> {
// 根据key去数据库查询数据
return "柳岩";
});
System.out.println("defaultGF = " + defaultGF);
}
Caffeine既然是缓存的一种,肯定需要有缓存的清除策略,不然的话内存总会有耗尽的时候。
Caffeine提供了三种缓存驱逐策略:
基于容量:设置缓存的数量上限
// 创建缓存对象
Cache<String, String> cache = Caffeine.newBuilder()
.maximumSize(1) // 设置缓存大小上限为 1
.build();
基于时间:设置缓存的有效时间
// 创建缓存对象
Cache<String, String> cache = Caffeine.newBuilder()
// 设置缓存有效期为 10 秒,从最后一次写入开始计时
.expireAfterWrite(Duration.ofSeconds(10))
.build();
基于引用:设置缓存为软引用或弱引用,利用GC来回收缓存数据。性能较差,不建议使用。
注意:在默认情况下,当一个缓存元素过期的时候,Caffeine不会自动立即将其清理和驱逐。而是在一次读或写操作后,或者在空闲时间完成对失效数据的驱逐。
利用Caffeine实现下列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两个Caffeine的缓存对象,分别保存商品、库存的缓存数据。
在item-service的com.heima.item.config
包下定义CaffeineConfig
类:
package com.heima.item.config;
import com.github.benmanes.caffeine.cache.Cache;
import com.github.benmanes.caffeine.cache.Caffeine;
import com.heima.item.pojo.Item;
import com.heima.item.pojo.ItemStock;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affeineConfig {
@Bean
public Cache<Long, Item> itemCache(){
return Caffeine.newBuilder()
.initialCapacity(100)
.maximumSize(10_000)
.build();
}
@Bean
public Cache<Long, ItemStock> stockCache(){
return Caffeine.newBuilder()
.initialCapacity(100)
.maximumSize(10_000)
.build();
}
}
然后,修改item-service中的com.heima.item.web
包下的ItemController类,添加缓存逻辑: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item")
public class Item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IItemService item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IItemStockService stock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Cache<Long, Item> itemCache;
@Autowired
private Cache<Long, ItemStock> stockCache;
// ...其它略
@GetMapping("/{id}")
public Item find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return itemCache.get(id, key -> itemService.query()
.ne("status", 3).eq("id", key)
.one()
);
}
@GetMapping("/stock/{id}")
public ItemStock findStock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return stockCache.get(id, key -> stockService.getById(key));
}
}
Nginx编程需要用到Lua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先入门Lua的基本语法。
Lua 是一种轻量小巧的脚本语言,用标准C语言编写并以源代码形式开放,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嵌入应用程序中,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功能。官网:https://www.lua.org/
Lua经常嵌入到C语言开发的程序中,例如游戏开发、游戏插件等。
Nginx本身也是C语言开发,因此也允许基于Lua做拓展。
CentOS7默认已经安装了Lua语言环境,所以可以直接运行Lua代码。
1)在Linux虚拟机的任意目录下,新建一个hello.lua文件
2)添加下面的内容
print("Hello World!")
学习任何语言必然离不开变量,而变量的声明必须先知道数据的类型。
Lua中支持的常见数据类型包括:
另外,Lua提供了type()函数来判断一个变量的数据类型:
Lua声明变量的时候无需指定数据类型,而是用local来声明变量为局部变量:
-- 声明字符串,可以用单引号或双引号,
local str = 'hello'
-- 字符串拼接可以使用 ..
local str2 = 'hello' .. 'world'
-- 声明数字
local num = 21
-- 声明布尔类型
local flag = true
Lua中的table类型既可以作为数组,又可以作为Java中的map来使用。数组就是特殊的table,key是数组角标而已:
-- 声明数组 ,key为角标的 table
local arr = {'java', 'python', 'lua'}
-- 声明table,类似java的map
local map = {name='Jack', age=21}
Lua中的数组角标是从1开始,访问的时候与Java中类似:
-- 访问数组,lua数组的角标从1开始
print(arr[1])
Lua中的table可以用key来访问:
-- 访问table
print(map['name'])
print(map.name)
对于table,我们可以利用for循环来遍历。不过数组和普通table遍历略有差异。
遍历数组:
-- 声明数组 key为索引的 table
local arr = {'java', 'python', 'lua'}
-- 遍历数组
for index,value in ipairs(arr) do
print(index, value)
end
遍历普通table
-- 声明map,也就是table
local map = {name='Jack', age=21}
-- 遍历table
for key,value in pairs(map) do
print(key, value)
end
Lua中的条件控制和函数声明与Java类似。
定义函数的语法:
function 函数名( argument1, argument2..., argumentn)
-- 函数体
return 返回值
end
例如,定义一个函数,用来打印数组:
function printArr(arr)
for index, value in ipairs(arr) do
print(value)
end
end
类似Java的条件控制,例如if、else语法:
if(布尔表达式)
then
--[ 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
else
--[ 布尔表达式为 false 时执行该语句块 --]
end
需求:自定义一个函数,可以打印table,当参数为nil时,打印错误信息
function printArr(arr)
if not arr then
print('数组不能为空!')
end
for index, value in ipairs(arr) do
print(value)
end
end
多级缓存的实现离不开Nginx编程,而Nginx编程又离不开OpenResty。
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的高性能 Web 平台,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具备下列特点:
官方网站: https://openresty.org/cn/
安装Lua可以参考课前资料提供的《安装OpenResty.md》:
首先你的Linux虚拟机必须联网
首先要安装OpenResty的依赖开发库,执行命令:
yum install -y pcre-devel openssl-devel gcc --skip-broken
你可以在你的 CentOS 系统中添加 openresty
仓库,这样就可以便于未来安装或更新我们的软件包(通过 yum check-update
命令)。运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添加我们的仓库:
yum-config-manager --add-repo https://openresty.org/package/centos/openresty.repo
如果提示说命令不存在,则运行:
yum install -y yum-utils
然后再重复上面的命令
然后就可以像下面这样安装软件包,比如 openresty
:
yum install -y openresty
opm是OpenResty的一个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安装一个第三方的Lua模块。
如果你想安装命令行工具 opm
,那么可以像下面这样安装 openresty-opm
包:
yum install -y openresty-opm
默认情况下,OpenResty安装的目录是:/usr/local/openresty
看到里面的nginx目录了吗,OpenResty就是在Nginx基础上集成了一些Lua模块。
打开配置文件:
vi /etc/profile
在最下面加入两行:
export NGINX_HOME=/usr/local/openresty/nginx
export PATH=${NGINX_HOME}/sbin:$PATH
NGINX_HOME:后面是OpenResty安装目录下的nginx的目录
然后让配置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OpenResty底层是基于Nginx的,查看OpenResty目录的nginx目录,结构与windows中安装的nginx基本一致:
所以运行方式与nginx基本一致:
# 启动nginx
nginx
# 重新加载配置
nginx -s reload
# 停止
nginx -s stop
nginx的默认配置文件注释太多,影响后续我们的编辑,这里将nginx.conf中的注释部分删除,保留有效部分。
修改/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nginx.conf
文件,内容如下: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server {
listen 8081;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在Linux的控制台输入命令以启动nginx:
nginx
然后访问页面:http://192.168.150.101:8081,注意ip地址替换为你自己的虚拟机IP:
加载OpenResty的lua模块:
#lua 模块
lua_package_path "/usr/local/openresty/lualib/?.lua;;";
#c模块
lua_package_cpath "/usr/local/openresty/lualib/?.so;;";
common.lua
-- 封装函数,发送http请求,并解析响应
local function read_http(path, params)
local resp = ngx.location.capture(path,{
method = ngx.HTTP_GET,
args = params,
})
if not resp then
-- 记录错误信息,返回404
ngx.log(ngx.ERR, "http not found, path: ", path , ", args: ", args)
ngx.exit(404)
end
return resp.body
end
-- 将方法导出
local _M = {
read_http = read_http
}
return _M
释放Redis连接API:
-- 关闭redis连接的工具方法,其实是放入连接池
local function close_redis(red)
local pool_max_idle_time = 10000 -- 连接的空闲时间,单位是毫秒
local pool_size = 100 --连接池大小
local ok, err = red:set_keepalive(pool_max_idle_time, pool_size)
if not ok then
ngx.log(ngx.ERR, "放入redis连接池失败: ", err)
end
end
读取Redis数据的API:
-- 查询redis的方法 ip和port是redis地址,key是查询的key
local function read_redis(ip, port, key)
-- 获取一个连接
local ok, err = red:connect(ip, port)
if not ok then
ngx.log(ngx.ERR, "连接redis失败 : ", err)
return nil
end
-- 查询redis
local resp, err = red:get(key)
-- 查询失败处理
if not resp then
ngx.log(ngx.ERR, "查询Redis失败: ", err, ", key = " , key)
end
--得到的数据为空处理
if resp == ngx.null then
resp = nil
ngx.log(ngx.ERR, "查询Redis数据为空, key = ", key)
end
close_redis(red)
return resp
end
开启共享词典:
# 共享字典,也就是本地缓存,名称叫做:item_cache,大小150m
lua_shared_dict item_cache 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