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学习从一年级开始

        “同侪”指同辈、同伴、同志、同类等一类人。“同侪学习”相比于传统学习,教师和学生角色都发生了一定转变。“同侪学习”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方法是在基于数据判断的基础上开展同侪互教互学的方法。它让学生们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表层的听讲变成自我的探索学习。

        “同侪学习”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要大胆尝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教师从自身角度多进行思考,在平时的课堂中如何能让学生“同侪学习”,如何形成固定模式,如何有效坚持,并达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较弱,同伴之间的有效交流有限,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面临这样诸多困难情况下,“同侪学习”是否能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呢?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同侪学习”相比较大的孩子确实有更大更多的困难。但正是因为他们刚入学,传统教师填鸭的教育模式还未深入骨髓,从长远眼光看,在这张白纸上“作画”效果会更好。当然一年级孩子开展这种学习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一年级孩子开展“同侪学习”,教师应适当降低对他们学习效果的期待。更多注重在“形”上的引导与要求。孩子们对“形”的熟练后,日积月累自然就能带动学习效果的提高。“同侪学习”再通俗地说就是合作学习。教师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模板。

一、 帮助学生建立小组。

        考虑到小组学习是课堂上随时发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建立应讲究就近方便原则。在教师抛出问题后,组员们能迅速凑在一块讨论交流。可以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分配应该要均衡。不能有的小组成员都很能说,有的组员都不爱表达。有的小组成员都很有想法,而有的小组一个方法都思考不出来。这样的分组就很失败。教师在小组建立上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发现个别小组结构有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尽量做到小组结构分布均衡。

二、 鼓励学生表达。

        在“同侪学习”刚开始阶段,学生的表达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也许孩子说有些跑题、也许孩子讲得太少,跳跃性很强、也可能他说的是别人提过的。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年龄特点,教师不宜打击他们表达欲望。更多是让他们体验说的过程。从刚开始的“乱说”培养他们想说的感觉到后期引导他们抓住题目的要求,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说”到“能说”再到“正确地说”的过程,学生的素养就在慢慢发展了。

三、 引导学生汇报小组成果。

        在刚开始的小组汇报中,可以先让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来汇报小组交流成果。让其他孩子观察汇报的孩子是如何说的,并让他们适当点评汇报孩子的优缺点及提出建议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教师也应鼓励小组多位成员一起汇报。以谁为主讲,其他孩子可以补充说明,并帮助展示学具等。汇报成果也是学生“同侪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相互交流而忽视交流的成果展示,成功的成果汇报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同侪学习”。

四、 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同侪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高度自觉性的一种学习模式。在一年级孩子主动学习性不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外在的评价来激励促进他们。教师要在学生交流及汇报中发现他们的不足及做得好的地方,适时给与建议及肯定。让孩子明白哪些地方是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老师的评价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相互评价,可以结合分值来提高孩子们竞争的意识。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这样每个成员都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在西方,“同侪学习”的学习方法很早就提出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在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大胆推广“同侪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法。让“同侪学习”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侪学习从一年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