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记忆中的年事2


除夕日

三十那天,吃完早点就要忙着料理年夜饭的事。扫地,挑水,喂猪喂鸡,先把杂事做好,火拢好,水烧上,准备工作就差不多做好了。

家里的男性长辈抱上毛色红亮,鸡冠子很大的大公鸡,年长的女性长辈端着托盘,托盘上是生的米和肉,小孩子提着香纸火柴,一行人到了村里的祖祠门口的右边,有一块石碑,点上香纸,磕头,举托盘“献”,表达对祖宗神灵的诚意后,把鸡宰杀,血淋到石碑上,第一次祭祀祖先的仪式完成。

回家处理已杀好的整鸡,弄干净后放在直径有一米的大锅里和一个猪头,一条猪尾,一块火腿肉一起烀熟,这个过程要三个小时左右。

早饭是很潦草的就解决了,年三十的重点是下午饭,也就是年夜饭。

中午的工作就更繁忙了,在烀鸡和猪头的同时,要把一些其它的菜准备好,去地里拿回来,择好洗好,切好,把花生,米干片,臭豆腐炸好,米饭煮好,鱼煮好。

中午三点左右,捞出烀熟了的猪头猪尾,鸡,规规矩矩的摆放在盆里,鱼放到大盘子里,把花生豆腐等物装碗,泡好的茶,斟好的酒整齐的摆放在托盘上,再放上三双筷子,到祖祠祭祀祖先的席面就算是准备好了。

这次的活动至少要有大小四个人才能完成,小时候的我,经常是提香纸的那个,父亲力气大,端猪头,爷爷是家长,端鸡,母亲端鱼,奶奶端托盘,一行人到了祖祠里面的大堂里,把端去的食物一字摆开在长案几上,爷爷放鞭炮,奶奶点香,烧纸,我们态度恭敬的跪下磕头,礼节完成后再端回家,第二次祭祀祖先仪式完成。

等把猪头拆开,猪耳朵猪舌头猪尾巴凉拌,猪脸炒蒜苗,鸡砍成小块,再做上几道表示吉祥如意的菜,如百合,蒜苗煮臭豆腐,取少部分装碗,仍然放上茶酒,到楼上自家的家堂上,大门外“献”,这是第三次祭祀祖先的仪式。

三次仪式完成之后,才是吃年夜饭的程序。这是一次一年一度的家宴,菜品很丰富,凉菜热菜十几道,每一道都是那么的美味,有好几道都是我们平时吃不到的,如用猪头做成的几种菜,毕竟一年才杀一头年猪,猪头猪尾都要留到过年的时候才吃。

再好吃的菜,也吃不了多少,一个小时吃下来,大人小孩吃喝个腹饱肚圆,仍能剩下不少,留到初二的时候再吃,这就是体现年年有余的效果。

除了吃肉,喝饮料也是我们小孩最高兴的事,那时最爱喝的叫“少林香槟”,有点甜味,还有些泡泡,每人能分到一小碗,先舔后小口喝,幸福感爆棚。

年夜饭吃完后最重要的事是贴新对联,贴完后再仔细打扫好卫生,特别是堂屋里的地面卫生,然后把年前到山上采回来的青松毛在地面上均匀、厚厚的铺上一层,这种布置我们小孩特别喜欢,可以在松毛上玩耍打闹、翻筋斗、坐在松毛上吃饭等。这些松毛要一直铺到正月十五后才清扫出来。

看完春晚,岁也守了,该发压岁钱了,以前的压岁钱从五分、两角、加到一块,等我上高中的时候加到了五元,钱虽不多,但都是家里人在平时花钱时遇到新币就攒下来的,特别有仪式感。

童年的时光稍逊即逝,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现在就轮到了我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时候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58记忆中的年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