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北上……
红军长征路线图
2020.10,在老年大学梅老师带领下,摄影爱好者一行24人,摄行川西(中),重走红军路,翻越三座大雪山(雅克夏、梦笔山、夹金山)。特别是翻越的夹金山,故事多多,印象深刻。
摄行路线:由北向南,雅克夏山一卓克基官寨一梦笔山一夹金山,与红军行动路线相反。红军当年的爬雪山过草地是从南向北,行动路线是:夹金山一梦笔山一卓克基官寨一雅克夏山。
南进、南进……
中央红军翻越雪山的顺序: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四川夹金山。
1935年6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梦笔山。
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雅克夏雪山。
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
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达古山。
梦笔山:
梦笔山位于四川马尔康县,距县城30公里,位于卓克基乡南与小金县交界处,是1935年6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呈东西走向,山势平缓,最低山口海拔3900米,最高峰海拔4470米。
夹金山
重走长征路,历险夹金山
文/葛信卿
2020.10,在老年大学摄影班梅老师带领下,一行24人,摄行川西(中部),翻越了红军长征中翻越的雅克夏雪山(H4743),卓克基土司官寨(H2100),梦笔山(H4470)以及夹金山(H4114)。红军当年是从南向北行进的,我们摄行团一行是由北向南行进的,正好是反方向。本文重点回顾翻越最大雪山一夹金山的经历及感受。
记得长征组歌一过雪山草地是这样写的: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多么艰辛的历程,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豪迈的诗句。成了我们一帮摄影人,重走长征路的巨大动力。
红军广大指战员,迈开两条腿,走完二万五,真是举世无双。这一壮举,自小就激励着我们成长。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然让人亢奋、动容。翻开红军长征的历史长卷,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二万五千里。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县、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从江西出发时,红军总计约30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约25000人,让人触目惊心。
我参加这次摄行活动,就是想重走一段红军长征路。最好奇、最关注、最想体验的还是红军翻越的夹金山这一段。1935年6月8日,红军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常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也攀不了。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这就是当地群众对夹金山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除了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外,饥饿和寒冷也给红军带来了严峻考验。一是红军经过长途行军和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二是红军将士大多来自水乡泽国,对严寒和稀薄的空气很不适应,到了雪线以上严重缺氧,人人感到如秤砣压胸。三是缺乏御寒的装备。红军战士从南方一路转战而来,衣着单薄,在雪山上只好靠吃辣椒、生姜御寒,大部战士被冻伤,许多战士在这里被活活冻死,留下英魂傲骨。
环境虽然异常恶劣,但击不跨钢铸铁打的红军好汉。在翻越雪山途中,红军广大指战员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相互挽扶,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征服了神仙都惧怕的大雪山,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壮美的篇章。
回头看,红军当年是两条腿徒步爬雪山,铿锵铁汉只等闲。而我们,重走长征路,乘着汽车翻雪山,既使是机械化运动式体验,也事故连连、让人惊心动魄,至今想起,仍是心有余悸。
那是疫情后的第一次出行,异常兴奋。十月的川西(中)山区,中午还暖和些,早晚竟是寒气逼人,冻得人瑟瑟发抖。2020.10.23,已是深秋,早8:30,摄友们乘座中型轿车,由小金县玛嘉沟口出发,快乐翻越夹金山(H4114),沿途随拍,准备在夹金山垭口打卡留念,下山后在达瓦更扎(H3866)住宿。
据当地人说,上半年,阿坝州阴雨连绵,暴雨、山洪频发,210省道、351国道水毁严重,到处都是水坑、泥潭和塌方。这就是我们今天翻越夹金山的行进路线,障碍多多、困难重重,看来这一切都是老天安排,让我们真实的体验红军当年爬雪山的情境。
出乎意料,路况极差,水毁非常严重,道路很危险。不足200公里的路程,预计6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上足足用了近13个小时,并且险情不断。
起初,我们这群红歌中泡大的摄友们,还兴致勃勃,唱红军歌,诵长征诗。随着大轿车摇摇晃晃向山顶攀爬,海拔不断增高,大部分人感觉不适,缺氧憋气,气温骤降。我的头有点疼,气短想呕,梅老师赶快给大家发了氧气瓶。吸氧的、吃药的,车内一阵忙乱,而后转为死一般的寂静,只看着白雪皑皑、没有尽头的窗外。
在抗高反的战斗中,我突然想起,在一次年会上,市摄协主席公布了一个应对高海拔的独家秘方,他说在高原摄行,自己从来不提前服用红景天等药物,而是带上葡萄干,有感觉时嚼几粒,能立竿见影。想到这,我就赶紧如法炮制,嚼了半把葡萄干,随着丝丝甘甜下肚,摇摇脑瓜,噎!果然有效。后来想想,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行内主席的话,必须正确,肯定有效。
人在途中,后事难料。预计12:00到达夹金山垭口,但实际上还在山腰下艰难爬行。由于这次摄行对战场环境失察,水毁如此严重竟一无所知。从而倒置轿车像蜗牛一样一步一驱,在十分危险的道路上艰难行进。直到下午6:20,还距夹金山垭口一公里左右。
此时,太阳缓缓落进山坳,夜幕降临,山顶上寒风咧咧,白雪皑皑,看不到一个人、一台车,很瘆人!
更让人担惊受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车辆出了大问题。由于道路毁坏严重,轿车体大避障不够灵活,只听“咔嚓”一声,左后轮掉进一个大水坑,人员全部下车,推!一二三,一二三!车算是推上来了,刚开了百十米,水温表报警,坏菜!大客车尾后循环水水管被深坑中一块石头顶破,水箱里的水漏出一大部分。
我想,这下全完了,4000多米高的山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黑灯瞎火,除我们一伙难兄难弟外,没有车、更没有人,只有呼啸而过的寒风,以及茫茫的白雪一片。
看此情景,梅老师急了,赶快打开手机,准备向山下求救。我的老天爷,山顶那有信号,破船竟遇顶头风,没法,只能另想辙!想当年,红军是白天翻越大雪山的,而我们要在山顶煎熬了,要创造人间奇迹了!
夜幕在快速降临,试想,晚上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过夜,况且车缺水又不能发动,无法取暖,这帮重走长征路的“英雄好汉”,非冻硬不可。我们这群人,刚才还在铿锵诵诗、放声歌唱,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个个神色慌张,面面相观,手足无措,急得直想上厕所。
司机小蔡还是久经沙场,比较沉着,他集中生智,将管子的破口朝上,捆绑固定好,防止水箱中剩余的水继续外漏。又将车上剩余的十几瓶矿泉水补加进去。车再次启动,又行了百十米,水温表再次报警。宝贝水儿,您在那儿!
就在这黔驴技穷、无计可施的紧要关头。司机小蔡一声喊,看!山上有亮光,好像有房子。这是神来之光,是长眠于此的红军壮士显灵,天助我也!原来,前方山顶有个施工工地,司机过去不久,提了一桶水,又补加上,将车开到路边的工地上。有两个值班师傅,对我们这群“遇难者”很同情,用泵抽水,将水箱加满,司机又处理了一番水管。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桶水,竟然能救命。感动啊!有人迅速将车上剩余好吃、好喝的,一股脑地送给工地师傅。再看看表,已是7:00,天全黑了。
水加满了,人放心了,摄友们竖起大拇指,相互对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在眼眶打转。经历这番折腾,人好像也活明白了什么,到了夹金山垭口,竟没一个摄影爱好者下车打卡,平时那些搞造型、甩丝巾、交叉腿、腾空跳等把戏,竟逃之夭夭。
真是有惊无险,命运作弄了我们一把。下山了,路好了,艰难行程结束了。9:00到达达瓦更扎,我们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竟也不易,我永世难忘。雪山脱险,这是红军英灵的护佑。想当年,红军不畏艰险,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胜利会师在陕甘。看今朝,我们重走长征路,坐着汽车遭磨难,出点状况这才叫真正的体验。
感谢司机小哥、感谢工地师傅,感谢红军英灵、感谢神山护佑!重走长征路,是我这退休老兵的最大心愿……生命不息,重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