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8

18 提意见:有话好好说

王烁

2019-1-30

18 提意见:有话好好说

王烁亲述

你好,我是王烁。

这一讲,我给你讲有话好好说。

前一段整理材料时翻出一张纸,是两年前参加耶鲁“世界学人”项目时的一则培训指南,训练我们怎样向别人提意见,以及怎样接受别人提意见。

光讲道理,你和我都知道应该欢迎别人向我们提意见。反馈对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行为效果,也就无法校准、改正、提升。但只要回到现实,我们马上发现提意见是件难事。有多难,请回忆一下别人向你提意见时,你的内心活动。

提意见属于困难对话,难在人们在互动中,不只有学习进阶这一面需求,还有被认可被接受的另一面需求。两者之间关系很紧张。

来看看耶鲁“世界学人”项目对提意见、接受意见的指引,提意见应该怎么提,听意见应该怎么听,两方各有七个要求,意在打造理想的反馈情境。

提意见、听取意见的行动指南

关于怎样提意见:

1.提意见要事先得到对方同意。人家不想听,你就不要主动提。

2.事先想想怎样提建议才会有效果,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影响;要澄清自己的意图;你的意见要集中在对方此前言行给你造成的感受。一句话,虽然是提意见,尽量讲自己,别讲对方。

3.要及时,越快越好,而且最好私下提。许多话,当时不说,以后最好就别说了。

4.对方辩解反弹的话,你要提问、聆听。这一条要看你提意见是为啥了,要是为了攻击对方的话,正好啊,他怼过来,你怼回去。如果真是为提意见不是为怼人的话,就好好听着吧。

5.探索解决办法,感觉合适再提要求。

6.下一步怎么做,要有跟进。一句话,看氛围,看感觉,感觉对了才有双方一起解决问题的事,才有跟进,如果感觉不对就先放着。

7.谢谢对方听你提意见。这一条是基本礼仪,不论结果是合作还是互怼,谢谢对方你吃不了亏。

关于怎样接受意见:

1.心胸开放,仔细听提意见的人有什么要说,别打断。

2.继续保持心胸开放,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克制不为自己辩护。

第一和第二是同一条。重要的事情要讲两次,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完完整整听完别人对你的批评,中途不打断,确实认真听下来,请问你上次这样做是什么时候?我是不记得了。

3.轮到你说话时,先问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

这里的关键还是要克制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而是搞清楚自己影响到对方什么了。不自我辩护的理由是现在谈不上谁对谁错,用不着归责,要把焦点放在能说清的地方,就是对方感受到了什么。

4.把对方意见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遍,确认准确与否,澄清含糊之处,顺便发出了自己认真听的信号。

这一条特别重要但常被忽视。往往是一方自以为讲清楚了,另一方自以为听明白了,其实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结果双方各说各话,各树一个稻草人当目标。

哲学家丹尼特在《直觉泵》里介绍了一个更高阶但本质相同的方法: 如果你还没有把对方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讲出来,讲得比对方还好,又充分地认可了其有价值之处,那么你就没资格批评对方。

反推回去看,关于提意见的对话,对学者和常人都是一样难。

5.消化意见,聚焦于对你有价值的地方,关注它能怎样使你改进提高。记住,使不使用和怎么使用这些东西,决定权在你。

6.如果你愿意汲取意见的话,制定改变计划,执行计划,跟进计划。

这两条的关键词是决定权在你。你愿意承认错误的话没人拦着,但你不需要认错。提意见不必然是因为谁有错,虽然谁有错这个问题一直藏在双方对话之中,但不要让它冒出地表。不需要认错,你才能保持冷静,客观审视对方意见。过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类佳话是有前提的。

7.谢谢对方向你提出意见。对方已经谢谢你了,不要在这一点上输给对方。

如果大家都像上面这样提意见接受意见,世界将会变成一个美好得多的人间。

提意见的三层内涵

现实则很惨淡。从接受培训到今天,两年过去,我提过意见也接受过意见,见过别人提意见也见过别人接受意见。这个美好的对话流程实现过几次?

少到不好意思告诉你。

所有提意见的对话里,说出来的好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没说出来的水下部分要大得多。正因为知道水下部分的厉害,刚才讲的这套指引的核心就是悬置争议,特别是谁对谁错责任归属的争议,转而只关注能说清的部分:提意见者的感受、听取意见者确认这些感受,等等。

有话好好说,说不清的地方就先不说。

《庄子·德充符》讲了个寓言,颜回要劝说国君行善,孔子问准备怎么劝。颜回说,我刚直不阿行不行?孔子说找死。颜回说,我外圆内方行不行?孔子说没用。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了四个字:虚而待物。就是清空自己。

孔子讲的是道理,今天我介绍的是话术,不过两者相通,面对困难对话,尽量清空自己,清空不必要的执念。

耶鲁世界学人项目所讲的这些关于提意见接受意见的指引,出自哈佛大学谈判项目主讲斯通(Douglas Stone)的一本书,《谢谢你提意见》(Thank You for the Feedback)。他在另一本书《高难度对话》里更讲透了提意见为什么这么难。   

提意见这种困难对话,表面上是一个对话,其实总是三层对话。

第一层是关于发生了什么的对话,有关事实;

第二层是关于谁伤害了谁以及怎样伤害了谁的对话,有关感情;

第三层是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的对话,有关身份和自我认知。

层层都有地雷,还彼此勾连,随时跨界引发一连串爆雷。更何况,不要说感情、身份这两层说不清,就连有关事实的对话,重要的也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各自对事实的感知、理解。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清空自己,悬置执念,就是试图把三层对话分解还原,从能处理的地方开始处理,不能处理的小心翼翼躲开。

说实在的,耶鲁这套指南已经是我见过的提意见最佳指南了,之所以用处仍然有限,不是它不够高明,而是提意见太难。能按上面的话术把话说到,在大多数情境中已是最优结果,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指望都能用话术解决问题。

毕竟,我向你提意见,到底是为你好还是想黑你?恐怕你烧脑也判断不清,就连给你提意见的我可能也说不清。人是复合的、善于自欺的,真诚地提意见,用提意见来攻击对方,这两种动力表面上互斥,事实上则难解难分。

有人提意见是真诚地希望对方改进,有人则用于攻击;有人是真诚地听取意见,有人则只是在伺机反击。排列组合出四种情境,只有一种是彼此真诚相待。其他三种情境中,虚伪成为武器,真诚不仅天真还愚蠢。

我们本应该给真诚留下空间,但因为要使自己免于受伤,于是发现虚伪是占优策略:如果无法确认对方是真诚还是虚伪,甚至你也没法确认自己是真诚还是虚伪,则无论对方是真诚还是虚伪,虚伪都是自己更好的策略。对方也一样。于是双方锁定在虚伪对虚伪的囚徒困境之中。

只有彼此真诚才能将我们从困境中拔出来,但彼此真诚何其难。真诚不可能因眼下这一次意见交换的对话多么完美而生,只可能来自双方之前已然拥有对彼此的信任。没有信任,提意见是为对方好这种话只能当作耳旁风。为我好,你配吗?为你好,我配吗?

韩非子说:“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不是难在不知道,不是难在不会讲,也不是难在说不透,而是难在不知心。

听到这里,你也用不着沮丧,觉得今天讲的指南最终还是没什么用。相反,它很有用。

第一,对话大多数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但对话这件事本身你还是得做好。

按照这一课讲的指南,你可以把话说到,至于对方能不能做到,在你的控制之外,做不到是他的错,你做好自己能做的。如果你在这样的对话中遇到同道,恭喜,你们有了个好的开始。

第二,更重要的是,信任是世间真正的珍宝,却很容易消逝。你要是以为好朋友随便怎么提意见对方都能理解能接受,那就错了。即使彼此知心,也要精心维护,这套对话指南最适用的就是在朋友之间,一是能够用起来,二是用了有效果,至少有有效果的希望。想想就明白,敌人之间话术用处有限,朋友之间才是它真正能用武之地。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讲了怎么提意见,就是说难听话。你要意识到如果是想通过提意见改变对方,这基本上不可能;但如果你把目标调低,立足于把话说出来,那这套话术就适合你。

这一讲的灵感来自《高难度谈话》(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这本书。作者斯通(Douglas Stone)在哈佛大学开谈判课20年,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困难对话是事实、情感、身份三个层次交织在一起的对话,这个精彩洞见就出自本书。

你可以把这一讲,分享给你亲近的朋友和家人,在你们之间先用起来。

思考题

我给你留一个思考题:

你有没有成功说服过另一个人,说到他心服口服?是什么起了作用?

下一讲,我来给你聊一聊写作,我们下一讲见。

划重点

1.提意见是困难对话,要改变对方很难,你要调低预期。

2.不要争论对错,要谈感受。

3.如果提意见的对话进行得好,你不妨致力于推动下一步的行动。

留言精选

悍那hana

120 赞

关于说服,想到的场景是对孩子和对父母:在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可以成功说服父母,心服口服。看着他们频频点头,我觉得自己有理又有节,聪明有天资… 我想我可以说服全世界…后来我有了孩子,别说“说服”,任何威逼利诱任何强制手段,我都没法把亲生的娃“制服”… 你想提的意见,别人不想听;你想说的感受,别人没感觉… 你想给这个世界提建议?这个世界对建议没兴趣…现在才明白,爱我们的人听我们的建议,不是因为建议动听,而是我们说的话,对他们来说都是动听;我们爱的人不听我们的建议,不是因为建议不好,而是与其表达建议,不如表达爱来得更倾心~对于不爱我们、我们也不爱的人,建议是个社交武器,该提的时候提,该听的时候听,该收的时候收,就可以。

1月30日 1:04

巴吉纳

89 赞

学习今天课程,我想到《三国演义》提意见的三重境界:1.忠言必须逆耳。田丰是袁绍手下谋士,演义对他的评价是“刚直不阿”,在我看来这个词形容谋士是糟糕透顶的词。袁绍发兵官渡在即,田丰劝告的话是:“不可以恣意妄为发兵,如果随意行动恐怕你要倒霉。”(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战争是国家的生死大事,谋士如此刺激君主情绪,一度让袁绍情绪失控,是非常错误的事情。2.有技巧的建议。袁绍病死后,曹操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袁绍地盘。郭嘉心知曹操心切,此时劝告是不行的,于是等到曹操“连日久攻不下”才建议,其中用词很好:“袁氏弟兄各有党派,不如(重点)假意伐刘表,等他们兄弟祸起萧墙。”曹操听了连连说好。(操善其意)3.最好让君主自己想明白。曹魏政权后期,最残酷的政治斗争,是曹丕曹植的立嗣问题,曹操还特别喜欢询问大臣意见。说,会惹曹操训斥,怪挑拨父子兄弟关系;不说,曹操更生气,怪不关心国家大事。解决这个“二十二条军规”的难题,贾诩是怎么做到的呢?贾诩做沉思装,曹操等不及了问,我在问你话,你在干什么?贾诩的回答是:“我在想袁本初和刘景升的事情。”是的,这两人都立幼不立长的典范。曹操听罢哈哈大笑,问题也解决了。2.有技巧的建议。

1月30日 1:21

露奇露奇

51 赞

套用罗素一句话:这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在于,想提意见的人太多,听得进意见的人太少。人都有种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涉及自身就关心则乱,阳光灿烂河水泛滥…隔着一层哈哈滤镜永远无法客观。所以查理芒格才说,克服了这个偏好,你就超越了大多数人。我见过别人还没说什么动不动就杯弓蛇影炸毛的人,也见过已经做的特别好还不死心成天给自己找别扭的人…二者的水平天差地别。不管怎样,提意见最多能标榜下廉价的存在感,而听得进去意见的人,会是最终的获益者。如果做不到有技术含量的提意见,至少做后者。

1月30日 0:50

佛祖门徒

35 赞

我认为说服一个人,让他心服口服很难,因为他是不是心服还是无奈接受,有很多时候无法判断。记得隔壁的万维钢老师解读过一本书《以大致胜》,详细阐述过说服别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说服别人靠的不是理智,而是通过巧妙的情绪引导,让对方进入你精心设计的“圈套”。你应该真诚,但可以不失“套路”。

1月30日 4:59

Nicholas徐尧

22 赞

作为一个培训师,最喜欢的就是「告诉别人怎么做」,加之自己又是特别愿意分享的个性,总觉得能帮就帮,反正是为了别人好。直到有一次我另一个也做培训的朋友提醒我:老师总有一个坏毛病——挑刺儿。不是所有人都总愿意听到责备,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建议,所以「意愿程度」和「接受程度」非常重要。从那以后开始注意,对愿意倾听者有效分享,对不愿接受者控制叨叨。

1月30日 7:06

Stone

17 赞

关于不要争论对错,要谈感受陈海贤老师也有过同样的说明,表达感受很,但表达感受也最有力谈感受像是一种邀请,通过把我真实的,甚至脆弱的部分暴露给你,邀请你来跟我真诚地理解和沟通让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和我们自己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表现在沟通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你的行为引起我的感受,所以如果我感觉不好,那么“都是你的错”。而我的需要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没有了指责的味道相反,我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需要安慰的位置,而对方也更可能从他的防御姿态中解脱出来,来理解和安慰我们所以,通过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为”分开,我们就避免了“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从而促进了合作的沟通

1月30日 0:25

张涛

15 赞

劝别人学习是挺困难的,我曾经把“得到”课程免费放在亲朋好友的群里,任凭我怎么说好都极少人打开。我有一个同事只在我只言片语中就开始了付费课程订阅,他是老股民,在17_18年度,股票亏了不少,我不大炒股,但在18年无意间听王煜全直播后买的****股却有20%的收益,他开始关注我听的课,……,现在他在“得到”上订阅的课比我都多……

1月30日 6:56

戚志光

14 赞

我从没有把人说到心服口服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太想说服别人。今天的课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对话时一定要把期望调低,对方不可能100%全部理解自己的意思。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我把想法转化成语言,传递给对方,对方再解码,变成TA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信息的损失。我们不能期待所有的信息对方都能接收到,而是要保证最重要的信息被正确的传递。那种“我都说了这么多遍你怎么还不懂?”的心态最要不得,要知道不是对方听不懂,很可能是自己没有传达正确。反求诸己,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更容易达成好的沟通效果。

1月30日 6:16

罗燕龙

9 赞

每一个给你提意见的人,都有冒犯你的风险,这种风险你来承担,通过感谢他。前段时间一个与我关系一直不错的朋友开始找工作,我听说他开始打听老家附近的工作的时候,就有种很替他难过的感觉,最终我成功劝说他留在了一线城市,对他来说多年后结果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从他的话中我听出了自我逃避,以及他只是想让我安慰他,而不是想听我的建议然后照做,我一语道破了他的想法,然后给他一点点分析,既有内容的,也有对我建议本身要开放等等,说服他的原因在于首先让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他真正的想法,这一点有赖于倾听和同理心等,然后我说出来穿破他的心理保护层,然后才能更高效地改变他的真实想法,如果一个人从出大学校门开始思维和观念都不变,我看着是很可怜的事情。

1月30日 5:29

刘溜溜

9 赞

今天讲的是“提意见”,实际上是让我们“看开一些”。很多时候我们抱以一片善意向对方提意见,却得不到好的结果,对方不是敷衍就是翻脸,我们还很冤枉地认为我这是为你好啊。之所以要“看开”,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哪怕是非常亲近的人。所以对于“提意见”这件事来说,就是我做到我能控制的事情,至于你听不听就是我无法控制的了,也就是那句经典台词:你这么想的话,我也没办法。我不久前一次成功说服别人的经历,就是和提意见相关,让一个同事认同了我对他的看法,他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尝试调整过去的行为。我这位同事有个习惯是一件事没有经过验证,便会脱口而出并将其视作真相传达给身边人。而我觉得这样做非常不严谨,并且会误导别人。于是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做了三点:第一,我在提意见的时候很注意我的态度,谈话严肃但氛围轻松,减少了对方的抵触感。第二,我会说出具体的例子,尤其是他最近说出的话,这样他自己既有印象,也知道我不是故意怼。第三,就是我们之间有信任感,并且他也知道我是真诚的。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信任在很多时候真的可以抵消大部分负面情绪啊。

1月30日 1:00

魏红亮

7 赞

昨天坐神州专车给司机师傅提了个建议,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结合今天的课程,复盘昨天的建议。我昨天下完订单以后,神州专车的司机师傅打电话问我”在哪里上车?”就这句话上车以后我给师傅提了一个意见。我的意见如下:和乘客电话沟通的时候,应该给乘客封闭性的问题,因为接到订单以后就能看到乘客定位的位置,所以你应该首先确认乘客定位是否准确,而不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乘客在哪里上车?”,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也会让对方说出来一些让你莫名其妙的位置,最后很有可能搞的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之所以这个建议能成功,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核心点。1、司机师傅愿意接受意见是根本,因为这个建议对他有帮助。2、虽然我没有征得对方的同意,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对方也能感知。3、我们是萍水相逢,我一定没有什么恶意。4、因为经常坐神州专车我知道司机接到订单以后可以看到乘客的具体位置。仔细想一下给这种陌生人的提建议的接受程度比给熟人提建议接受的程度要大很多。

1月30日 4:21

Apprentice-胡钦元

6 赞

人是靠思维惯性还有经验生活的,现实中不同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想要进入难如登天,你已经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大坑跟亲友说,对方能听进去吗?第一反应都是“咱们情况不一样,我有我的办法”,有几个会想:“哦?有不同意见,我应该做严谨搜证,可能就是大幅进步的地方”,于是绝大多数人像龟壳一样把自己的情绪保护的很好,当然也没有了与外界交互进步的机会,只有极少数人会吸引来更多的反馈,形成正向循环,越进化越快,可想而知,一段时间后这会形成多大的差距?一个非常亲密的人批评自己时,下意识的反应依然是生气,更何况是陌生人,批评是我们在自己舒适圈构成的外壳突然受到猛烈冲击,尤其对于在自己领域已经做出成绩的人来说,我的世界无比光辉,一个跳梁小丑(这就是大脑第一反应)居然敢说有瑕疵?甚至说我的世界是错误的?怎能能忍!可理智让我们知道,我们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有巨大差距的,而谁也不知道的自己和自以为的自己差距更大,是人就会犯错误,有人指出来是最大的福气,也是可以改善进化的空间,所以事实上谦虚使人进步就是给外界留下发聩的机会,而很明显闻过则喜是有效但逆人性的修行方式。人人都不高兴,但这世上是有些人能做到闻过则喜、甚至主动拿真诚出来求批评,需要有深刻的认知和强悍的执行力,这点能做到才算是真正的终身学习者。原理就和瘾君子或受虐狂们通过自残刺激多巴胺一样,只要意识到批评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进步是终极快乐源泉,才会养成类似自虐的闻过则喜。自残的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是极少数,不疯魔不成佛,对自己下得了狠手才是进化不二法门。

1月30日 5:13

Gauss

5 赞

美剧《纸牌屋》里,副总统弗兰西斯说服总统沃克相信他是忠的,他给沃克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几乎是把心掏出来塞进信里,连同文字砰砰直跳。他还留下他的签名,如果沃克要他认罪,他可以直接把签名拿去用。沃克被骗惯了,看完信后半信半疑,一半被他打动,另一半更相信他是个精明的骗子。最终他决定抛开个人情感,让弗兰西斯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让弹劾总统的提议在参议院无法通过。弗兰西斯向总统打了包票。但是沃克还是撑不到参议院投票的那天,引咎辞职。副总统弗兰西斯接任总统。其实沃克最初对弗兰西斯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就是个精明的小人,而且沃克的任职危机就是他一手策划。弗兰西斯在伪装即将暴露时,仍能说服美国总统再给他一次机会,那封长信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虽然不会成为弗兰西斯这样的小人,但是他的做法确实有很多可学之处。首先,以情动人,让对方知道你是真诚的。弗兰西斯承认了沃克对他的部分指责,并将它们弱化,美化;否认那些不能承认的指责,信誓旦旦,用人格担保(即使他人格早就稀巴烂)。其次,给对方一颗定心丸。弗兰西斯的做法是,我把命交到你手上,信不信由你。最后,为对方提供你的价值。你需要我,即使不相信我,你也应当用我,何况你现在只是犹豫该不该相信我。真诚以待、承诺、价值,好人用了会使世界更美好;坏人用了,会翻云覆雨,更接近自己的目的。

1月30日 9:10

杨坤(琴彧)

4 赞

关于提建议,英语诗人塞缪尔•泰勒这么说过:提建议就像雪花,它下落得越柔和,就存留得越久,也就更能渗入心灵。Advice is like snow - the softer it falls, the longer it dwells upon, and the deeper it sinks into the mind.所以,情深细语,好好说话,直触心灵。

1月31日 11:42

Victor

4 赞

你永远没法说服一个不愿意接受你观点的人就好像你永远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不说观点,只说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让我们用感情对感情的交流才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而聆听和提问才是真正的交流很多时候问题其实是:我们只是在谈话,而不是在交流,交流才能有效我理解 说服别人本质是《以大制胜》提到的:先同步后说服,先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再和对方交流,说法或者被说服一群人在微信群里高谈阔论的争论,不过只是在推销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根本不是说服.

1月30日 11:53

Younger马振阳

4 赞

熊太行老师讲过一句话:永远不要给人免费的建议。这句话虽简短,却很有用。你主动给的建议,对方不一定有需求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反而有破坏感情的风险。对方向你请求给建议时,他一定会认真听,而且会感激你。费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做。提意见需谨慎,事实感情身份的分寸都要把握好。

1月30日 10:52

凯文DKG

4 赞

人们有提建议或者意见的冲动,多半是在追求“我是正确的”这种感觉,被提意见的人无一例外会有一种“你算老几”的情绪。一旦有了提意见的冲动,那就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清楚真实的对话场景,永远也不会和自己设想的一样容易。另外,还要问自己很多问题。提这个意见对自己真的很重要吗?这个意见对人家真的很重要吗?自己要提的意见真的是正确的吗?站在对方的处境中,这个意见还是正确的吗?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经过了这个过程,很多意见已经不需要提了。

1月30日 1:33

刘涛

4 赞

在我的人生中,有少数的几次说服别人的经历。这些经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是我去给别人提意见,而是别人遇到挫折时主动来向我寻求意见。而我主动向人提意见试图说服别人的尝试非常不幸,从来没有成功过,就算是亲密如我父母,也往往以一场大吵告终。哪怕是我那少数得几个说服的案例中大部分也都是提建议的当场先同他吵了一架,事后才汲取我建议。而自从我学了熊太行老师的“关系攻略”后,我就再也没有给人过免费的建议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对轻易得来的东西毫不珍惜。因此哪怕我们的建议再有价值,只要我们是主动提出的,别人是毫不费力得到的,别人就会觉得这免费的人生指南,一文不值。别人既不会采信,更不会对你心存感激,反而有可能会由于别人那脆弱的自尊受到侵害而勃然大怒。而一个真心想要谋求我们意见的人,往往是愿意通过给钱、请客、帮忙、出力等方式获取到我们意见,愿意付出说明别人是真心实意想要听意见的,并且认为我们的意见是很有价值的,不仅不容易冲突,别人也更倾向于采纳,并且无论是否采纳都会对我们心存感激。

1月30日 0:46

成洁getit

3 赞

说话是非常有能量的武器,既像原子能又像原子弹。有使用的欲望、上一次说得他心服口服?考虑到我有可能不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非常有可能只是我自己以为的心服口服。反过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被提意见而觉得心服口服的话,还真非常罕有。王老师指出“朋友间”,是非常深刻的。朋友这种自主选择的亲密人际关系,有着一些不同于其它关系的特殊存在:自主的、非直接经济利益的、相互间付出获得大致均等的。我之所以能心悦诚服,首先能够在情感上肯定对方没有恶意,背后可能是比较冷血的判断:他跟我没有直接的利益竞争关系;然后是理性层面的,听取这个建议确实有好处。其实最后还包含一种情感,双方彼此都希望友谊能够继续。一叹,人生短暂,再好的朋友也只能相伴走一段,且行且珍惜,提意见需谨慎。

1月30日 6:10

叶旭辉

3 赞

1一知半解时,最好为人师,最初接触得到课程,每当一个概念初有领悟,在生活中碰到概念中的现象,抓耳挠腮的想给对方提个醒以表达自己为对方多么操心,后来才明白潜在语是想表达,在这个现象上自己比别人强:看这件事我看的比你深吧。2生活中也有过说服别人的例子,基本是在对方身处极端情况下起作用的,但也寥寥无几。3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别人来征求意见的时候,往往没有深思就开始侃侃而谈,陷入一种自嗨的心理状态,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听得懂,能接受。4另外一种情况是对方来征求你意见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肯定,而增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自信,即使你看出了问题,对方也听不进去你的反面意见,反倒被对方认为你看低了他。综上所述,在主动给别人提意见或者被对方征求意见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场景情绪,自我认同(这是自认为最大的bug)等多重最基础的人性,也忽略了共知范围不同导致的达成共识的难度针对共知范围不同程度大的人,让我想起了罗胖的一句话:笨拙的人讲道理,而聪明的人,会说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意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月30日 0:52

Bruce

2 赞

看过万维钢老师专栏的,必然会想到精英道歉水平和提意见的相关内容。提意见之所以难,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提意见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凸现优越感的存在,就好像这事你不懂,你得听我的,我比你更了解事情真相,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提的人在无意识中会有这样的感觉,而听的人也会有这样的压迫感。有点像有人说我是为你好,但是我们内心会真正的觉得他们是为我们好么?而当别人对我们的意见提出质疑的时候,很多时候第一反应怕是面子问题。正如太多人想要赢得辩论,而不是赢。所以这个世界成功人士才这么少。

1月30日 16:15

一叶飘零

2 赞

向人提意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是天生自恋的,你是他也是,都有我是对的我比你强的心理成分,提意见的人一不小心就变成说教,拥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不自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提意见的人除非自始至终保持虚心和坦诚,否则就算当即不反驳,内心也在积蓄着力量,等待反戈一击。要说成功说服过某个人,使其心服口服的事例真心不多,但关键就在于老师所说的做好自己,也即阿德勒心理学的课题分离理论,提意见的时候讲事实不要摆道理,并且让对方看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在自己身上实现,态度要端正真诚,要解决问题而非道德说教,做到以上几点剩下的就是对方的课题了,要想让对方心服口服也得有对方虚心接受的配合才行。

1月30日 7:04

Rongrong

2 赞

下面这三层意思搞懂之前,最好闭嘴️!【第一层是关于发生了什么的对话,有关事实;第二层是关于谁伤害了谁以及怎样伤害了谁的对话,有关感情;第三层是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的对话,有关身份和自我认知。】

1月30日 0:39

roger

1 赞

说到沟通,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对我帮助很大。在卢森堡博士看来,有四个原因让我们的日常交流,演变成了暴力行为。这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诸如:“你还知道回来”“要你管,老子上班累坏了”“非要打你才肯听”“关我屁事”“看看别人家孩子”“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等等等等。暴力沟通普遍存在,我们却不自知。其实这是与人性的自私紧密关联的,施暴的人更多考虑的自己的感受,受施者应激反应开启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愤怒、恐惧、消极对抗、逃避等情绪反应(还记得吴伯凡老师引用过的戴高乐原话“恐惧是万恶之源”),沟通的无效性可想而知。如何做到无暴力呢,“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要素对标时时反思检查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事实,说出我的感受,分辩出我需要什么,然后再向你提出请求。比如:“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收起来,放在公共会议室了,这个我就担心不太安全,会议室里人来人往的,让客户看见就不好了。这么重要的文件既然交给你了,以后还是请你注意妥善保存。”不做道德评判,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个世界反馈给我们的,也会多一些善意。就如本篇末尾讲的:你要意识到如果是想通过提意见改变对方,这基本上不可能;但如果你把目标调低,立足于把话说出来,那这套话术就适合你。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把话说出来,至少不树敌吧。必竟,广义政治的底层逻辑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关键词:谦卑、不变的人性。我有没有成功说服过别人呢?有的,就在前不久,朋友全盘接受我的育儿经:尊重,接纳,信任。我今天特地问他:为什么你会信我呢?是因为对我本人信任,还是道理讲得好。答:两方面都有,主要是道理。看,上次家庭会议定的规则,父子双方都执行下来了,效果很好。追问:为你好,我配吗?答:配。

2月1日 13:47

佳家

1 赞

[韩非子说:“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不是难在不知道,不是难在不会讲,也不是难在说不透,而是难在不知心。]刚刚经历过一次全面的问题沟通,对方是合作伙伴,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领导。很不幸,我是女生,哭了。但,这不重要,因为眼泪并不是我用于渲染立场,助力观点,胁迫对方就范的武器。我当时就明确告知对方,仅仅是我作为当事人,所感受到的伤害现在的流泪仅仅是“案件重演”。沟通过程中自始自终,我反复会说“大家不熟”并明确表示这不是气话,是提醒是客观事实。这样说,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但我始终认为,“人情”“感情”才是误会和伤害的根源。社会关系的发展交往,其实就是“角色”制衡和相互依存。每个人清楚明白自己的角色,需要负起的责任,应尽的义务,相互之间的距离,分寸,把握尺度。就好了嘛。Business is business. 千人千面,我怎么知道你我之间,我用于面对你的一面,刚好对上你用于面对我的一面? 这样太累了。所以,我说服他的话就是,“你是领导,成年人都不容易改变,我也不想去改造谁,把对方打造成我喜欢的样子。【君子求缺】你保持不变,我来【改变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果还是不行,那么也算是有努力过了……”如今他在悄悄改变,我也在适度的去调整节奏…希望未来能走得长远吧……

1月31日 14:07

拓跋冲

1 赞

以前理解行胜于言,认为可能行动本身更重要一些,现在理解,可能也包含着把话说好太难的意思吧。彼此真诚太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说好自己的话。提意见这件事,别抱太大期望。曾经说服过别人,个人觉得起作用的可能是:第一,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至少没有利益冲突;第二,多次接触后彼此熟悉了一些,真诚谈不上有多少,至少彼此觉得大概率不会坑对方;第三,个人还算比较有亲和力,和很多人都能处得来。

1月31日 12:13

王彦宁

1 赞

有时生活中正像王烁老师所说,当别人让你“随便说说”时,如果你以为别人真的需要你提意见而侃侃而谈时,到头来会发现,原来自己说多了。如果你真的不比需要提意见的人懂得更多,那就尽量不要多说,说则无益。

1月30日 22:53

人若水镜

1 赞

曾经说服过别人:需要特别真诚的态度,而且一以贯之,告诉他“我无害”,这是基础;第二,如果对方愿意说,尽可能的了解细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三,把事件拆解,找出其中的发生逻辑,把握住脉络,像算命先生一样推出一些未说明的细节,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事实,获得信任;第四,预测未来的发展,给出关键节点的建议,力求易懂易用;第五,抛开自己的执念,说完后“事了拂衣去”,不强迫对方执行,反而不会吓跑对方。

1月30日 14:23

杨晟

1 赞

  以自己为例,即使事后会想起建议很有用,但是在对话的那段时刻我自己没有真正的被说服过,即时建议听上去很不错,但是内心潜台词是”待验证“。现在我基本下调了说服的别人的期望,因为发现有多次我很努力地阐述,但是对方接受渠道并不在一个频道,有时对方关注自己感受、有时就是抱怨、有时对方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出不来,当然提意见的我们有时也会困在某个执念中而忽略倾听。      现在我单纯给对方种下一个建议的“ 种子”,种子也是渡有缘之人,以为我例当我听到某个观念时,也许当下不接受,但是事后某个时刻我会想起这个观念,甚至开始用它,这颗建议种子开始发芽。提建议我通常这样(1)看看对话的”场“,是在吐槽、是在抱怨、还是在寻求建议?(2)机会合适,阐述建议,给对方一颗思想种子;(3)根据情形,保持对话。

1月30日 13:52

秋栌

1 赞

个人觉得,说服别人本身就是徒劳的,几十年来印象中除了说服老婆和自己结婚之外,也没谁真的被我说服过!但实际上,这个事例从开始就是一个反例,如果那人根本就没想过,那我说啥人家也白搭。甚至我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理性和感性一直在不停滴斗争,很多时候理性都是失败者!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选择能让自己一时痛快的决定,所谓延时快乐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只是一种焦虑的叠加。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在一个强调个人独立思考的时代,选择去说服别人,这真的是太难了,反过来也一样……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都会有些不同,往往是微小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决定,进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到达生命的尽头,又怎么去判定哪一种选择更好?或许是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特殊的需要,千万不要去试着说服他人,如果不能忍受求同存异,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分道扬镳……

1月30日 10:43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筛选显示

快人一步,你是第10个抢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