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笔墨写芳华

刚读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之后,我大脑里浮现的画面,就是当年习近平任正定县委书记的时候,多次找过作家贾大山畅谈文学,如果不是对于文学由衷的喜爱,百忙中的县委书记何至于专程与作家谈文学?如果不是文学的长期浸润,他又何以在世界舞台上,对富有哲理的文学典故信手拈来?

我始终认为,文学是有教育功能的,也深深体会到文学给予人的情感慰籍和精神力量,甚至是航标般的引领。我也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因为文学,丰富了自己的情感,诗意了平凡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就了新的事业平台。

文学,教会了我勇敢与坚强。能保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应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那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而成长的学生时代,随着市场的逐渐繁荣,思想开始多元,伴随西方文明涌入的,有精华,也有糟粕,人心人性真有“乱花渐入迷人眼”之感。清晰记得那时候的街头巷尾,黄色书刊十分泛滥,简直无孔不入,如果没有家长、学校正确的引导和管控,对青少年的毒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那个时候,一批反思文革,反思一个时代的知青文学大量涌现,牢牢占据了许多青年和学生的业余生活。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这些蘸着笑与泪,苦难中又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也许今天的我已记不太清文章里的故事情节了,但主人公对苦难生活的隐忍和坚强,如输液般注入了我的体内,使我总能乐观面对生活,正确看待磨难,虽无不倒翁的乐呵,但也有看云卷云舒的从容。

文学,教会我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应是1995年9月仔细阅读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我能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年9月,单位组织员工去北京旅游,那时候乘火车到北京要两夜一昼,同事们在火车上打扑克,我睡在上铺看《平凡的世界》,看得天昏地暗,看得泪水长流,红肿的双眼让同事误以为我遇到伤心事了。最让我触动的,是田晓霞在日记中的那段话:“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后来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舒婷的《致橡树》如此,勃朗宁夫人的《我是怎样的爱你》亦如此。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是引领我勇往直前的航标。

文学,教我学会艺术地生活。前些日子,一位亲戚告诉我,她刚考上大学的女儿说:很喜欢我的生活方式。我愕然!细想之后,不仅哑然,能在年轻的孩子面前呈现健康有质量的生活方式,也算是正面的引导吧。对于生活,我的确陶醉于忙碌的成就,运动的朝气,美食的品尝,偶尔的小聚,以及灵感的创作等,每一样体会,都会让自己由衷地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尤其是古诗词的创作,为我的生活添彩不少。我喜欢运动,但运动会压缩我在电脑前的创作时间,如何在运动和创作中获得平衡,创作古诗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古诗词短小,跑步时最适合在脑子里反复推敲酝酿,特别是岸边的风景,总能给人以新的灵感。比如:小花/不在高枝炫/甘于底处香/春光无限好/花小也流芳。比如:木棉春/昨日含羞未绽颜/今朝吐艳染红天/未识前路风几许/春尽丝留在人间。其实,人在创作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这份快乐,因文学而起,我的生活,也因文学而充盈、精彩。

所以,我很想成为一名作家,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情怀,把世间百态、人情事理一一呈献给读者,读者若阅后能有点共鸣、几分思考,此生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以笔墨写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