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碎语

        抛开油盐杂事,我们最关心的是小孩教育的事情。在金钱与时间都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我们会重视培养小孩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同时也经常带小孩去户外游玩,让小孩在游玩中感悟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行为,可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琐碎的漫长过程,除了这些行为,我们还必须注意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一些不可忽视的小细节,因为,细节会决定你育儿的成败。

        今天我谈谈关于小孩注意力的问题,什么是注意力呢?标准的文本说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我觉得小孩的注意力原本是很集中的,比如拿一样玩具在小BB的面前晃,他会一直盯着玩具;在户外,如果小孩看到自己喜欢的景色,他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孩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他也会专心致志地看着。而慢慢地,随着小孩子长大,很多小孩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涣散了,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小孩见识增长了受干扰的因素多了外,我觉得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孩最初的注意力被大人破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经常可见到的场景:小孩在游乐场玩,家长在旁边不停地唠叨:“再玩一会就回家啊!”、小孩在看电视,家长在旁边不停地唠叨:“看那么长时间了,再看一会儿就不要看啊!”、小孩在做作业,家长在旁边不停地唠叨:“要认真做作业啊!”......小孩玩玩具、看电视、做作业正是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而家长的唠叨,其实就是一直在打断小孩注意力的坏东西。还有,看短视频、看短文章等等其实都是破坏注意力的祸害。小孩的注意力原本是完整的,被破坏后就好比一块破碎的玻璃。而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你如何能要求一个注意力“破碎”的小孩去学好完整的知识呢。所以说,我们为人父母的要注意保护好小孩的注意力。那么如何保护好小孩的注意力呢?其实很简单,在小孩高度集中做某事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个安静地环境,不要唠叨。在外游玩,说了回家就马上回家,不回就不说。看电视的时间到了就说一句话,马上制止他继续看电视。做作业时要提醒他什么,等他做完后再说。除了不破坏,我们还可以做到提高小孩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是培养小孩阅读的习惯,年纪小的时候,鼓励他自己看一些短的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他读一些长文章,甚至发展到看一本书、看一套书。我相信, 某人成功是因为他能长时间高度集中于做某一件事,这个结论应该没错的。

        寒假期间听到好几个家长唠叨说小孩在家不学习整天只拿个手机,急得问老师怎么办才好。我被问得语塞了,实在想不出好法子。我只能追根溯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这种无奈的处境呢?今天在家门口看到的一个场景,给了我一些感触。一位妈妈用推车推着一个小宝宝走着,小宝宝突然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立马抱起来并安慰他,他仍哭,放回推车往回走哭、往前走也哭,妈妈进退两难,不知怎么办才好。从这里,我想谈谈“顺从”,特意去查了“顺从”的释义:依照别人的意愿行动,不违背,不反抗。“顺从”本是一个中性词,但是用在家庭教育当中,好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了。家长基于对小孩的疼爱,从小就对小孩无限地顺从,比如本来说好看20分钟的动画片,时间到了看到小孩一撒娇就心软了,于是乎就顺从他的意愿,让他继续看电视。类似的事情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是我们为人父母最致命的地方。不要以为事小,就一味地顺从小孩,这同样会导致小孩的欲望越来越膨胀。他要玩具,我们为他提供;他要零食,我们为他提供;他要手机,我们依然为他提供......那将来的某一天,他要月亮,我们该拿什么去满足他呢?我们做父母的愿意为小孩付出一切,尽力为他提供一切他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智,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才是小孩“需要”的东西,这跟小孩“要”不同。比如手机是小孩“要”的东西,但并不是小孩“需要”的东西。当小孩提出“要”什么的时候,家长要思考的是他“需不需要”,如果确实“需要”则顺从,如果“不需要”,则坚决不同意。教育需要原则,这正是教育的精华所在。

        教育的“天时地利人和”便是幼时、家庭、父母,父母要从孩子幼时开始从小细节规范小孩的行为,长期如此,教育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