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今天是一个与互斥锁和条件变量有关的一个模型,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为什么要用这个模型呢?其实这个模型我个人感觉的有点就是提高了效率,在多线程的情况下,提高了非常明显。并且解耦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下面是一个这个模型的基本思路:

linux生产者消费者模型_第1张图片

这个模型充分说明了两者的关系,就是一个共用的资源,一个放,一个拿,且有三种关系,两种角色,一个交易场所。取数据的我们可以看成是消费者,放数据的是生产者,交易场所就是这个共用资源,而这个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就是如果有多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那么我们就要出现一个串行关系取数据或是放数据,不然就会乱,所以会很明显的是消费者之间是互斥关系,生产者之间也是互斥,而生产者与消费者是互斥与同步的关系。,所以弄清楚了基本的模型,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实现。.

注:这个交易场所也就是共用资源可以不是队列,这里只是打个比方,为了更好的理解。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tx.hpp"
#include "model.h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创建线程数量
#define NUMPTHREAD_T 6
//函数指针
typedef void (*func)(int);
//函数声明
void product(int number);
void custcom(int number);
proCust mod;
//判断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struct Pro_or_cust
{
    int _number;
    string _name;
    func _product = product;
    func _custcom = custcom;
    Pro_or_cust(int number)
        : _number(number)
    {
    }
};
void product(int number)
{
    while (true)
    {
        //同步所有线程
        sleep(3);
        //随机生成数,项目中一般是做其他任务
        int val = rand() % 100000;
        cout << "我是生产者" << pthread_self() << "   " << number << endl;
        mod.push(val, number);
        sleep(1);
    }
}
void custcom(int number)
{
    while (true)
    {
        cout << "我是消费者" << pthread_self() << "   " << number << endl;
        int ret = mod.pop(number);
        //打印获得数据,一般也可以处理获取的数据
        cout << "我消费的数据" << ret << endl;
        sleep(1);
    }
}
void *enter(void *args)
{
    Pro_or_cust *p = (Pro_or_cust *)args;
    //判断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if (strcmp(p->_name.c_str(), "custcom") == 0)
        p->_custcom(p->_number);
    else
        p->_product(p->_number);
    delete p;
    return nullptr;
}
int main()
{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ptr));
    pthread_t tid[NUMPTHREAD_T];
    for (int i = 0; i < NUMPTHREAD_T; i++)
    {
        Pro_or_cust *str = new Pro_or_cust(i + 1);
        if (i % 2 == 0)
            str->_name = "custcom";
        else
            str->_name = "product";
        pthread_create(tid + i, nullptr, enter, str);
        // sleep(1);
    }
    for (int i = 0; i < NUMPTHREAD_T; i++)
    {
        pthread_join(tid[i], nullptr);
    }
    cout << "回收资源成功" << endl;
    return 0;
}
#pragma onc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tx.hpp"
#define NUMSIZE 10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proCust
{
public:
    proCust(size_t size = NUMSIZE)
        : _size(size)
    {
        pthread_mutex_init(&_mtx, nullptr);
        pthread_cond_init(&_full, nullptr);
        pthread_cond_init(&_empty, nullptr);
    }
    void push(const T &x, int number)
    {
        Rmtx s(_mtx);
        cout<<"我抢到锁了"< _q;
    pthread_cond_t _full;
    pthread_cond_t _empty;
    pthread_mutex_t _mtx;
};
#pragma onc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RAII风格的加锁方式
struct Rmtx
{
public:
    Rmtx(pthread_mutex_t &mtx)
        : _mtx(mtx)
    {
        pthread_mutex_lock(&_mtx);
        std::cout << "已上锁" << std::endl;
    }
    ~Rmtx()
    {
        pthread_mutex_unlock(&_mtx);
        std::cout << "已解锁" << std::endl;
    }

private:
    pthread_mutex_t &_mtx;
};

首先是两个头文件,一个test.cc文件。

这个模型本身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个人认为还是要有不少注意的点,而且不好找出错误。

首先给大家说说实现这个模型我个人认为要注意的点。

1.如果有小伙伴想给新线程传编号,就是第几个创建的线程,这里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因为pthread_create这个函数本身不会有延迟,但是奈何这个函数中,是创建一个新线程,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内部就会分开,一个是新线程,一个是主线程,而主线程的速度要比新线程快,所以有可能就是主线程运行到第二次循环了,新线程可能才创建好,所以这里有时候会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切代码正确,就是检查不出错误原因。

2.其次就是这个RAII的风格方式加锁,不知道大家写的时候有没有遇见过,就是把锁的初始化写到了构造函数(上面的代码是写到Rmtx中构造函数),其实这样写是错的,这样的话类似于加不上锁,我也测试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因为这样的话每个线程都会创建一个这个对象,所以会把这个锁初始化好多次,造成类似于没有加锁的那种情况,就是多线程共同访问临界资源,这个一定要注意。

我上网查了下类似于同步多次初始化的结果,但是没查到,有的也没看懂,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破坏了锁,所以导致错误。

多线程部分出现错误还是比较难调试的,所以一定要小心。

希望大家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相关知识,linux,运维,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