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n是Apache旗下的一个开源项目,是一款用于管理和构建java项目的工具。
官网:https://maven.apache.org/
Apache 软件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7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受欢迎的开源软件基金会,也是一个专门为支持开源项目而生的非盈利性组织。
开源项目:https://www.apache.org/index.html#projects-list
Maven的三个功能:
- 依赖管理
- 统一项目结构
- 项目构建
依赖管理:
使用maven进行项目依赖(jar包)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中,添加一段如下图所示的配置即可实现。
统一项目结构 :
- 提供标准、统一的项目结构
在项目开发中,当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 (如:Eclipse、Idea),创建项目工程时:
若创建的是一个maven工程,是可以帮我们自动生成统一、标准的项目目录结构:
目录说明:
- src/main/java: java源代码目录
- src/main/resources: 配置文件信息
- src/test/java: 测试代码
- src/test/resources: 测试配置文件信息
项目构建 :
开发了一套系统,代码需要进行编译、测试、打包、发布,这些操作如果需要反复进行就显得特别麻烦,而Maven提供了一套简单的命令来完成项目构建。
综上所述:Maven是一款管理和构建java项目的工具
- 项目对象模型 (Project Object Model)
- 依赖管理模型(Dependency)
- 构建生命周期/阶段(Build lifecycle & phases)
1). 构建生命周期/阶段(Build lifecycle & phases)
以上图中紫色框起来的部分,就是用来完成标准化构建流程 。当需要编译时,Maven就提供一个编译插件供使用;当需要打包时,Maven就提供一个打包插件供使用……。
2). 项目对象模型 (Project Object Model)
以上图中紫色框起来的部分属于项目对象模型,就是将项目抽象成一个对象模型,有自己专属的坐标,如下图所示是一个Maven项目:
坐标,就是资源(jar包)的唯一标识,通过坐标可以定位到所需资源(jar包)位置
以上图中紫色框起来的部分属于依赖管理模型,是使用坐标来描述当前项目依赖哪些第三方jar包
之前项目中需要jar包时,就直接把jar包复制到项目下的lib目录,而现在修改pom.xml文件中的坐标通过Maven仓库找到所要的jar包文件
仓库:用于存储资源,管理各种jar包,仓库的本质就是一个目录(文件夹),这个目录被用来存储开发中所有依赖(就是jar包)和插件
Maven仓库分为:
- 本地仓库:自己计算机上的一个目录(用来存储jar包)
- 中央仓库:由Maven团队维护的全球唯一的。仓库地址:https://repo1.maven.org/maven2/
- 远程仓库(私服):一般由公司团队搭建的私有仓库
当项目中使用坐标引入对应依赖jar包后,首先会查找本地仓库中是否有对应的jar包
如果有,则在项目直接引用
如果没有,则去中央仓库中下载对应的jar包到本地仓库
如果还可以搭建远程仓库(私服),将来jar包的查找顺序则变为: 本地仓库 --> 远程仓库–> 中央仓库
下载地址:https://maven.apache.org/download.cgi
Maven安装配置步骤:
- 解压安装
- 配置仓库
- 配置Maven环境变量
1、解压 apache-maven-3.6.1-bin.zip(解压即安装)
- bin目录 : 存放的是可执行命令。(mvn 命令重点关注)
- conf目录 :存放Maven的配置文件。(settings.xml配置文件后期需要修改)
- lib目录 :存放Maven依赖的jar包。(Maven也是使用java开发的,所以它也依赖其他的jar包)
2、配置本地仓库
1). 使用超级记事本软件,打开settings.xml文件,定位到53行
2). 复制标签,粘贴到注释的外面(55行)
3). 复制之前新建的用来存储jar包的路径,替换掉标签体内容
3、配置阿里云私服
由于中央仓库在国外,所以下载jar包速度可能比较慢,而阿里公司提供了一个远程仓库,里面基本也都有开源项目的jar包。
进入到conf目录下修改settings.xml配置文件:
1). 使用notepad或者sublime等编辑软件,打开settings.xml文件,定位到160行左右
2). 在标签下为其添加子标签,内容如下:
<mirror> <id>alimavenid> <name>aliyun mavenname> <url>http://maven.aliyun.com/nexus/content/groups/public/url> <mirrorOf>centralmirrorOf> mirror>
4、配置环境变量
Maven环境变量的配置类似于JDK环境变量配置一样
1). 在系统变量处新建一个变量MAVEN_HOME
2). 在Path中进行配置
3). 打开DOS命令提示符进行验证,出现如图所示表示安装成功
mvn -v
1、选择 IDEA中 File => Settings => Build,Execution,Deployment => Build Tools => Maven
2、设置IDEA使用本地安装的Maven,并修改配置文件及本地仓库路径
- Maven home path :指定当前Maven的安装目录
- User settings file :指定当前Maven的settings.xml配置文件的存放路径
- Local repository :指定Maven的本地仓库的路径 (如果指定了settings.xml, 这个目录会自动读取出来, 可以不用手动指定)
3、配置工程的编译版本为11
上述配置的maven环境,只是针对于当前工程的,如果再创建一个project,又恢复成默认的配置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配置全局的maven环境。
1、进入到IDEA欢迎页面
2、打开 All settings , 选择 Build,Execution,Deployment => Build Tools => Maven
这里所设置的maven的环境信息,并未指定任何一个project,此时设置的信息就属于全局配置信息。
Maven项目的目录结构:
maven-project01
|— src (源代码目录和测试代码目录)
|— main (源代码目录)
|— java (源代码java文件目录)
|— resources (源代码配置文件目录)
|— test (测试代码目录)
|— java (测试代码java目录)
|— resources (测试代码配置文件目录)
|— target (编译、打包生成文件存放目录)5、编写 HelloWorld,并运行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Maven ..."); } }
POM (Project Object Model) :指的是项目对象模型,用来描述当前的maven项目。
- 使用pom.xml文件来实现
pom.xml文件: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yishooogroupId> <artifactId>maven_project1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jarpackaging> project>
pom文件详解:
- :pom文件的根标签,表示当前maven项目
- :声明项目描述遵循哪一个POM模型版本
- 虽然模型本身的版本很少改变,但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POM模型版本是4.0.0
- 坐标 :、、
- 定位项目在本地仓库中的位置,由以上三个标签组成一个坐标
- :maven项目的打包方式,通常设置为jar或war(默认值:jar)
什么是坐标?
- Maven中的坐标是资源的唯一标识 , 通过该坐标可以唯一定位资源位置
- 使用坐标来定义项目或引入项目中需要的依赖
Maven坐标主要组成
- groupId:定义当前Maven项目隶属组织名称(通常是域名反写,例如:com.itheima)
- artifactId:定义当前Maven项目名称(通常是模块名称,例如 order-service、goods-service)
- version:定义当前项目版本号
注意:
- 上面所说的资源可以是插件、依赖、当前项目。
- 我们的项目如果被其他的项目依赖时,也是需要坐标来引入的。
- 方式1:使用Maven面板,快速导入项目
打开IDEA,选择右侧Maven面板,点击 + 号,选中对应项目的pom.xml文件,双击即可
说明:如果没有Maven面板,选择 View => Appearance => Tool Window Bars
- 方式2:使用idea导入模块项目
依赖:指当前项目运行所需要的jar包。一个项目中可以引入多个依赖:
例如:在当前工程中,需要用到logback来记录日志,此时就可以在maven工程的pom.xml文件中,引入logback的依赖。具体步骤如下:
在pom.xml中编写标签
在标签中使用引入坐标
定义坐标的 groupId、artifactId、version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 <artifactId>logback-classicartifactId> <version>1.2.1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注意事项:
- 如果引入的依赖,在本地仓库中不存在,将会连接远程仓库 / 中央仓库,然后下载依赖(这个过程会比较耗时,耐心等待)
- 如果不知道依赖的坐标信息,可以到mvn的中央仓库(https://mvnrepository.com/)中搜索
添加依赖的几种方式:
早期没有使用maven时,向项目中添加依赖的jar包,需要把所有的jar包都复制到项目工程下。如下图所示,需要logback-classic时,由于logback-classic又依赖了logback-core和slf4j,所以必须把这3个jar包全部复制到项目工程下
使用了maven,当项目中需要使用logback-classic时,只需要在pom.xml配置文件中,添加logback-classic的依赖坐标即可。
在pom.xml文件中只添加了logback-classic依赖,但由于maven的依赖具有传递性,所以会自动把所依赖的其他jar包也一起导入。
依赖传递可以分为:
比如以上图中:
依赖具有传递性。A依赖B,B依赖C,如果A不想将C依赖进来可以通过排除依赖来实现。
- 排除依赖:指主动断开依赖的资源。(被排除的资源无需指定版本)
<dependency> <groupId>com.itheimagroupId> <artifactId>maven-projectB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exclusions> <exclusion>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exclusion> exclusions> dependency>
在项目中导入依赖的jar包后,默认情况下,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如果希望限制依赖的使用范围,可以通过标签设置其作用范围。
作用范围:
如上图所示,给junit依赖通过scope标签指定依赖的作用范围。 那么这个依赖就只能作用在测试环境,其他环境下不能使用。
scope标签的取值范围:
scope值 主程序 测试程序 打包(运行) 范例 compile(默认) Y Y Y log4j test - Y - junit provided Y Y - servlet-api runtime - Y Y jdbc驱动
Maven的生命周期就是为了对所有的构建过程进行抽象和统一。 描述了一次项目构建,经历哪些阶段。
在Maven出现之前,项目构建的生命周期就已经存在,软件开发人员每天都在对项目进行清理,编译,测试及部署。虽然大家都在不停地做构建工作,但公司和公司间、项目和项目间,往往使用不同的方式做类似的工作。
Maven从大量项目和构建工具中学习和反思,然后总结了一套高度完美的,易扩展的项目构建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包含了项目的清理,初始化,编译,测试,打包,集成测试,验证,部署和站点生成等几乎所有构建步骤。
clean:清理工作。
default:核心工作。如:编译、测试、打包、安装、部署等。
site:生成报告、发布站点等。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即可:
• clean:移除上一次构建生成的文件
• compile:编译项目源代码
• test:使用合适的单元测试框架运行测试(junit)
• package:将编译后的文件打包,如:jar、war等
• install:安装项目到本地仓库
IDEA工具为了方便程序员使用maven生命周期,在右侧的maven工具栏中,已给出快速访问通道
生命周期的顺序是:clean --> validate --> compile --> test --> package --> verify --> install --> site --> deploy 。主要关注:clean --> compile --> test --> package --> install
说明:在同一套生命周期中,我们在执行后面的生命周期时,前面的生命周期都会执行。
思考:当运行package生命周期时,clean、compile生命周期会不会运行?
clean不会运行,compile会运行。 因为compile与package属于同一套生命周期,而clean与package不属于同一套生命周期。
在日常开发中,当我们要执行指定的生命周期时,有两种执行方式:
- 在idea工具右侧的maven工具栏中,选择对应的生命周期,双击执行
- 在DOS命令行中,通过maven命令执行
方式一:在idea中执行生命周期
- 选择对应的生命周期,双击执行
方式二:在命令行中执行生命周期
- 进入到DOS命令行
- 在maven项目路径下执行 mvn clean(complile、test、package、install)
有时候给idea配置完maven仓库信息后,在idea中依然搜索不到仓库中的jar包。这是因为仓库中的jar包索引尚未更新到idea中。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更新idea中maven的索引了,具体做法如下:
初始情况下,本地仓库是没有任何jar包的,此时会从私服去下载(如果没有配置,就直接从中央仓库去下载),可能由于网络的原因,jar包下载不完全,这些不完整的jar包都是以lastUpdated结尾。此时,maven不会再重新下载,需要主动删除这些以lastUpdated结尾的文件,然后maven才会再次自动下载这些jar包。
如果本地仓库中有很多这样的以lastUpadted结尾的文件,可以定义一个批处理文件,在其中编写如下脚本来删除:
set REPOSITORY_PATH=E:\develop\apache-maven-3.6.1\mvn_repo rem 正在搜索... del /s /q %REPOSITORY_PATH%\*.lastUpdated rem 搜索完毕 pause
操作步骤如下:
定义批处理文件del_lastUpdated.bat (直接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复制上述代码手动修改路径,命名为del_lastUpdated,后缀名直接改为bat即可 )双击运行即可删除maven仓库中的残留文件。
Spring的官网(https://spring.io)
Spring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开发生态圈,Spring提供了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用于完成特定的功能。在项目开发时,一般会偏向于选择这一套spring家族的技术,来解决对应领域的问题,称这一套技术为spring全家桶。
Spring家族旗下最基础、最核心的是 SpringFramework。其他的技术,都是基于SpringFramework的,SpringFramework中提供很多实用功能,如:依赖注入、事务管理、web开发支持、数据访问、消息服务等等。
springboot最大的特点有两个 :
- 简化配置
- 快速开发
Spring Boot 可以帮助我们非常快速的构建应用程序、简化开发、提高效率 。
需求:基于SpringBoot的方式开发一个web应用,浏览器发起请求/hello后,给浏览器返回字符串
开发步骤
创建SpringBoot工程项目
定义HelloController类,添加方法hello,并添加注解
测试运行
点击Finish之后,就会联网创建这个SpringBoot工程,会下载相关资源(请耐心等待)
打开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host:8080/hello
可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此文件中添加127.0.0.1 yishooo(DNS指定域名解析)
浏览器:
输入网址:
http://192.168.100.11:8080/hello
通过IP地址192.168.100.11定位到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
在浏览器中输入的localhost,就是127.0.0.1(本机)
通过端口号8080找到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localhost:8080
, 意思是在本地计算机中找到正在运行的8080端口的程序/hello是请求资源位置
- 资源:对计算机而言资源就是数据
- web资源: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到的资源(通常是指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
localhost:8080/hello
,意思是向本地计算机中的8080端口程序,获取资源位置是/hello的数据
- 8080端口程序,在服务器找/hello位置的资源数据,发给浏览器
服务器:(可以理解为ServerSocket)
- 接收到浏览器发送的信息(如:/hello)
- 在服务器上找到/hello的资源
- 把资源发送给浏览器
在JavaSE阶段网络编程时,有讲过网络三要素:
- IP :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
- 端口 :计算机中运行程序的唯一标识
- 协议 :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交互的规则
浏览器和服务器两端进行数据交互,使用http协议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规定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规则。
- 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 http协议要求:浏览器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或是服务器在向浏览器发送响应数据时,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http协议的数据传输格式可以打开浏览器,点击
F12
打开开发者工具,点击Network
来查看
浏览器向服务器进行请求时:
服务器向浏览器进行响应时:
学习HTTP主要就是学习请求和响应数据的具体格式内容。
**基于TCP协议: ** 面向连接,安全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建立连接之前是需要经过三次握手)、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安全
基于请求-响应模型: 一次请求对应一次响应(先请求后响应)
请求和响应是一一对应关系,没有请求,就没有响应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 对于数据没有记忆能力。每次请求-响应都是独立的
无状态指的是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端之后,服务端根据请求响应数据,响应完后,不会记录任何信息。
- 缺点: 多次请求间不能共享数据
- 优点: 速度快
请求之间无法共享数据会引发的问题:
- 如:京东购物。加入购物车和去购物车结算是两次请求
- 由于HTTP协议的无状态特性,加入购物车请求响应结束后,并未记录加入购物车是何商品
- 发起去购物车结算的请求后,因为无法获取哪些商品加入了购物车,会导致此次请求无法正确展示数据
具体使用的时候,发现京东是可以正常展示数据的,原因是Java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使用会话技术(Cookie、Session)来解决这个问题。
浏览器和服务器是按照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
HTTP协议又分为:请求协议和响应协议
- 请求协议:浏览器将数据以请求格式发送到服务器
- 包括:请求行、请求头 、请求体
- 响应协议:服务器将数据以响应格式返回给浏览器
- 包括:响应行 、响应头 、响应体
在HTTP1.1版本中,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几种方式:
请求方式 请求说明 GET 获取资源。
向特定的资源发出请求。例:http://www.baidu.com/s?wd=itheimaPOST 传输实体主体。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OPTIONS 返回服务器针对特定资源所支持的HTTP请求方式。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支持规定的方法,为了安全有些服务器可能会禁止掉一些方法,例如:DELETE、PUT等。那么OPTIONS就是用来询问服务器支持的方法。HEAD 获得报文首部。
HEAD方法类似GET方法,但是不同的是HEAD方法不要求返回数据。通常用于确认URI的有效性及资源更新时间等。PUT 传输文件。
PUT方法用来传输文件。类似FTP协议,文件内容包含在请求报文的实体中,然后请求保存到URL指定的服务器位置。DELETE 删除文件。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TRACE 追踪路径。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CONNECT 要求用隧道协议连接代理。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也就是 :GET、POST
GET方式的请求协议:
请求行 :HTTP请求中的第一行数据。由:
请求方式
、资源路径
、协议/版本
组成(之间使用空格分隔)
- 请求方式:GET
- 资源路径:/brand/findAll?name=OPPO&status=1
- 请求路径:/brand/findAll
- 请求参数:name=OPPO&status=1
- 请求参数是以key=value形式出现
- 多个请求参数之间使用
&
连接- 请求路径和请求参数之间使用
?
连接- 协议/版本:HTTP/1.1
请求头 :第二行开始,上图黄色部分内容就是请求头。格式为key: value形式
-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所以在请求头设置浏览器的一些自身信息和想要响应的形式。这样服务器在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知道是谁,想干什么了
常见的HTTP请求头有:
Host: 表示请求的主机名 User-Agent: 浏览器版本。 例如:Chrom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Chrome/79 ,I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Windows NT ...)like Gecko Accept:表示浏览器能接收的资源类型,如text/*,image/*或者*/*表示所有;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例如gzip, deflate等。 Content-Type:请求主体的数据类型 Content-Length:数据主体的大小(单位:字节)
举例说明:服务端可以根据请求头中的内容来获取客户端的相关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服务端就可以处理不同的业务需求。
比如:
- 不同浏览器解析HTML和CSS标签的结果会有不一致,所以就会导致相同的代码在不同的浏览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 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头中的数据获取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类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代码来达到一致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浏览器兼容问题)
- 请求体 :存储请求参数
- GET请求的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故不需要设置请求体
POST方式的请求协议:
- 请求行(以上图中红色部分):包含请求方式、资源路径、协议/版本
- 请求方式:POST
- 资源路径:/brand
- 协议/版本:HTTP/1.1
- 请求头(以上图中黄色部分)
- 请求体(以上图中绿色部分) :存储请求参数
- 请求体和请求头之间是有一个空行隔开(作用:用于标记请求头结束)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
区别方式 GET请求 POST请求 请求参数 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
例:/brand/findAll?name=OPPO&status=1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 请求参数长度 请求参数长度有限制(浏览器不同限制也不同) 请求参数长度没有限制 安全性 安全性低。原因:请求参数暴露在浏览器地址栏中。 安全性相对高
与HTTP的请求一样,HTTP响应的数据也分为3部分:响应行、响应头 、响应体
响应行(以上图中红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一行。响应行由
协议及版本
、响应状态码
、状态码描述
组成
- 协议/版本:HTTP/1.1
- 响应状态码:200
- 状态码描述:OK
响应头(以上图中黄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value形式
-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所以可以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设置一些信息和想要执行的动作,这样,对方在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知道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常见的HTTP响应头有:
Content-Type: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text/html,image/jpeg ; Content-Length: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Content-Encoding: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例如gzip ; Cache-Control: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例如max-age=300表示可以最多缓存300秒 ; Set-Cookie: 告诉浏览器为当前页面所在的域设置cookie ;
- 响应体(以上图中绿色部分): 响应数据的最后一部分。存储响应的数据
- 响应体和响应头之间有一个空行隔开(作用:用于标记响应头结束)
状态码分类 说明 1xx 响应中 — 临时状态码。表示请求已经接受,告诉客户端应该继续请求或者如果已经完成则忽略 2xx 成功 —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处理已完成 3xx 重定向 — 重定向到其它地方,让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请求以完成整个处理 4xx 客户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客户端,如:客户端的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资源,客户端未被授权,禁止访问等 5xx 服务器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服务端,如:服务端抛出异常,路由出错,HTTP版本不支持等 参考: 资料/SpringbootWeb/响应状态码.md
关于响应状态码,我们先主要认识三个状态码,其余的等后期用到了再去掌握:
-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端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package com.yishooo;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import java.nio.charset.StandardCharsets; /* * 自定义web服务器 */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 ss = new ServerSocket(8080); // 监听指定端口 System.out.println("server is running..."); while (true){ Socket sock = ss.accept(); System.out.println("connected from " + sock.getRemoteSocketAddress()); Thread t = new Handler(sock); t.start(); } } } class Handler extends Thread { Socket sock; public Handler(Socket sock) { this.sock = sock; } public void run() { try (InputStream input = this.sock.get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output = this.sock.getOutputStream()) { handle(input, output); } catch (Exception e) { try { this.sock.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ioe) {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disconnected."); } } private void handle(InputStream input, OutputStream output) throws IOException {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BufferedWriter writer =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output, StandardCharsets.UTF_8)); // 读取HTTP请求: boolean requestOk = false; String first = reader.readLine(); if (first.startsWith("GET / HTTP/1.")) { requestOk = true; } for (;;) { String header = reader.readLine(); if (header.isEmpty()) { // 读取到空行时, HTTP Header读取完毕 break; } System.out.println(header); } System.out.println(requestOk ? "Response OK" : "Response Error"); if (!requestOk) {// 发送错误响应: writer.write("HTTP/1.0 404 Not Found\r\n"); writer.write("Content-Length: 0\r\n"); writer.write("\r\n"); writer.flush(); } else {// 发送成功响应: //读取html文件,转换为字符串 InputStream is = Server.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AsStream("html/a.html");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s)); StringBuilder data = new StringBuilder(); String line = null; while ((line = br.readLine()) != null){ data.append(line); } br.close(); int length = data.toString().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length; writer.write("HTTP/1.1 200 OK\r\n"); writer.write("Connection: keep-alive\r\n"); writer.write("Content-Type: text/html\r\n"); writer.write("Content-Length: " + length + "\r\n"); writer.write("\r\n"); // 空行标识Header和Body的分隔 writer.write(data.toString()); writer.flush(); } } }
启动ServerSocket程序,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host:8080
就会访问到ServerSocket程序
- ServerSocket程序,会读取服务器上
html/a.html
文件,并把文件数据发送给浏览器- 浏览器接收到a.html文件中的数据后进行解析
状态码 英文描述 解释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即处理成功,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状态码 302 Found
指示所请求的资源已移动到由 Location
响应头给定的 URL,浏览器会自动重新访问到这个页面304 Not Modified
告诉客户端,你请求的资源至上次取得后,服务端并未更改,你直接用你本地缓存吧。隐式重定向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比如:没有权限访问相关资源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一般是URL输入有误,或者网站资源被删除了 405 Method Not Allowed
请求方式有误,比如应该用GET请求方式的资源,用了POST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服务器要求有条件的请求,告诉客户端要想访问该资源,必须携带特定的请求头 429 Too Many Requests
指示用户在给定时间内发送了太多请求(“限速”),配合 Retry-After(多长时间后可以请求)响应头一起使用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请求头太大,服务器不愿意处理请求,因为它的头部字段太大。请求可以在减少请求头域的大小后重新提交。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服务器出异常了,赶紧看日志去吧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尚未准备好处理请求,服务器刚刚启动,还未初始化好 状态码大全: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chapter/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