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1800万的订单擦肩而过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有外资背景的工程企业,除了公司本身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推广外方的技术和工程服务,其中有一项工程材料及技术服务,全球只有三家公司可以供应。

     由于这项服务和技术用到的企业不多,所以平常公司的技术部及市场部都并没有怎么在意。中国公司对此项技术的技术方案也只知道一部分,一般是遇到具体的项目才请德国出方案,德国出的方案也比较简单,大致是用什么材料,大概的预算。德国的技术支持,也是客户或者我们问什么,德国给予一定的解答。我们单位技术部门有处理技术问题能力的人只有一个,如果有他处理不了的技术问题或者没有时间处理,只能找总经理处理(总经理是高级工程师,对行业的技术理解的很深)。

     从2014年开始与某大客户合作此项技术,此项工程完成后,客户的一部分人的期望与实际运行的效果有差距,由于前期客户没有经验,所以每年维护时间很长,客户高层对此有不满,且维护费用很大。同时在维护过程中,我们公司出现过质量问题。客户对此也有不满。

     今年年初某大客户启动建设一个新项目,需要用到此项技术及配套工程服务,此项目的信息,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我们竞争对手K先过去进行了技术交流。我们是在对此客户进行例行拜访的时候才得到此信息,随即安排了技术交流。之后客户推荐我们和设计院也进行了交流,由于当时疫情不稳定,和设计院的交流是通过电话会议进行的,在这之后设计院和客户都要了我们的技术方案。之后是采购询价,比价,和我们谈判,最后我们价格比对手高50万,但是由于是老供应商,有合作基础,就中标了。此后,使用部门这边对方案进行了质疑,推翻了我们方案,且匆忙安排了一次交流,由于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外方专家没有时间参与,客户和我司商务人员简单交流和质疑后就否决了我们的方案。

有如下疑问:

1,我们是客户此技术老供应商,为什么生产部门没有通知我们交流?而是我们通过客户的采购部门才得知此信息。

2,设计院为什么要质疑我们的材料业绩?

3,为什么采购发了中标通知书之后,客户要否定我们的方案?

4,客户提交的技术要求完全是按照竞争对手的要求设计的。

      从项目的复盘来看,客户的技术方和使用方,实际上早就倾向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后来因为采购和技术没有充分沟通,客户的采购默认我们是满足使用要求的,从商务角度定标选择了我们,最后技术方确认的时候,技术方否认了我们。起因是设计院的质疑,引起客户和我们交流澄清,由于我们内部准备不充分,同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所以匆忙交流,而未交流透彻,客户当即否认了我们。

您有什么看法,请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1800万的订单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