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星期六 晴

图片发自App


昨天房东领人看房时聊了几句,是夫妻两个来的,听起来爸爸在外地工作,主要是妈妈陪孩子,也是个儿子,已经上高一了,这几天正待在家里不肯上学。看了一圈后重点问能不能上网,说儿子整天玩电脑,离开网不行的。看了桌子又说太小,放不开孩子的那套电脑。当时只是想似乎你还没有这么沉迷过网络,但转念再想你的时间都用到哪去了呢?加餐聊天时跟你说起来,你很奇怪,说:“这样的话,不是该给他断网吗?”又把妈妈噎了一下,还真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随即说:“看来是管不住孩子呗。”从道理上讲父母应该有管教孩子的权力的,但现在真的是很多管不住的,就比如你,上来一阵坚持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说的又有什么用呢?但再换个角度讲,现在靠玩游戏挣钱的也不在少数,游戏玩到极致也算一种能力吧。

说话的时候,你正吃着鸭腿,我说不辣的就剩这一个了,你说其实也可以吃点辣的。我说高考前还是没改变饮食习惯了吧,你想想说也对,那就暑假开始吧。又自己感叹,以后还不一定去哪,要适应的东西大概很多。我忽然想起白天发到你QQ上的一段文字,又想起你刚好早晨把的手机给了我,就把自己的手机给你看。那段话第一句就是“年轻人一定要远离合群,合群是淘汰的开始。”看完觉得挺有道理,就转给你了。接下来你看到“论文靠买”还咦了一声,说论文还能买吗,倒可以考虑一下。我瞪你一眼:这是反面教材好不好,写论文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你似乎又愣了下,点点头:我光想着写论文费时间了,也对,写写论文的确能提高能力。又皱眉,如果我不和别人来往他们也会孤立我吧?

我说你往下看。其实之所以把这段话给你主要是因为这两句: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崇拜“人脉力量”,认为混圈子才是上升关键,模仿各种“酒桌文化”。他们忽略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人脉基于价值互换。当自身没有足够价值时,所谓“人脉”等同于无效。

你看到这里像被敲了一下,忽然起身去了房间,妈妈跟过去,看到你正在纸上写着什么,一会又出来看着手机在写。想来是对你有些触动。

写了好一阵,停下笔,说:“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我就想不到!为什么我这么惷!”又说:“这段时间我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惷?”

大概因为妈妈是笑着说的,你有一瞬很严肃,说:“我并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

妈妈也郑重起来,告诉你:“这很正常。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对问题的认知都是从模糊到清晰的。”

其实妈妈还有话没说,如果一个人的经历或心智达不到,很多道理告诉他也未必能理想。像这个“人脉”问题,类似的话以前曾对你讲过,但显然你没往心里去。现在不知有了什么契机,一下子有了触动。

你的情绪还是不太好,说起昨天下午的数学考试,说又有了上次同样的感觉,就是一下子,原因不明地头脑一片空白,明明很简单的题,就是半天做不出来。你还给妈妈写了道题出来,是试卷中的第一题,还差一两步就推算出结果了,思维却跑偏了,到最后也没算出来。妈妈看了下,就是一个开方平方的问题,确实很简单了。问你是不是交上试卷就想起来了,你说不是,是同学跟你说了之后才想起来的。后面的选择题也费了很多时间。你说自己有些恐慌,因为这已经是第二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找不出原因。

这一瞬间,妈妈也有了同样的恐慌,但还是要安抚你,问是不是你太紧张的原因。

你摇头,又说了好多自我否定的话,显然又陷入情绪低潮期了。大约这一阵高考鸡汤文看得有点多,妈妈冒出一句:以后比这重要的考试还有很多,回头再看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说完很想挠头,这话到底算安慰还是雪上加霜。

又宽解了几句,但总感觉有些苍白,这时真的希望自己是一名心理医生,或者能够有更多巧妙的安抚方法。再想想,该用什么方法让你的低潮期快点过去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5月19日,星期六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