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这一节是总说得失的关键,而看絜矩必以君子之心作为根本。

曾子讲:“仁德的人他们的好恶是这样的,不仁德的人不能好恶是那样的,好恶的不同,造成他们的得失悬殊巨大,这是因为他们彼此存在的内心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君子凭借着絜矩这样的大道来平天下,其中的得和失,并非是可以外求的,而是诚然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心,这一己之心即是千万人之心,以心推心,心和心之间自然能够没有间隙。对此心用忠来对待而不欺瞒,用信顺从于事物而不虚伪,那么我心就是一个浑然的天理。由此可见,人的好恶各有个恰当的道理,而絜矩的大道以此而得。假若有的人骄傲而自夸自尊,有的人傲慢而奢侈放纵,这样的人,内心中充满私意,由此导致其任性而又违背人性,好恶倒置而荒诞,那么絜矩的大道由于这个原因就失掉了。得失的关键,对人的影响就是这样快捷,所以平天下者必须要做好忠信,以尽絜矩之道。

天命和百姓去与留的关键,都取决于我内心的天理和欲望的分界,可见荡荡平平的大道不外此一心,确信了!絜矩是平天下的根本,而君心更是絜矩的根本。

张居正讲:君子,是有位的人。大道,是絜矩之道,其外在的末端都是发自于我的内心,而它的作用,是能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是个荡荡平平的大道理。曾子承接上文说:“人的好恶,为什么有公正和私心的不同,是因为其存在的内心有差别,所以君子有这样絜矩的大道,他的得失,只是看他存在的内心是如何的。盖必须对心以忠而不能欺,用信对待事物而不伪,那么一心之中,浑然是个天理,于那好恶所在的地方,才能用自己揣度别人而不差,推己及人而各个恰当,这便是得了絜矩的大道。而仁德之人能爱人能恶人,能成为百姓父母的,也都这个原因。有的人骄傲而自夸自尊,傲慢而奢侈放纵,一心之中被私意障塞,于那好恶所在,不光不肯同别人一样,甚至放任自己的性情,违背人的本性,而流于偏僻,这样岂不是失掉了絜矩的大道。”不仁德的人喜好众人所厌恶的,讨厌众人所喜好的,而灾害自然会落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他们得失的奥妙所在,所以想要平天下者,必须内心存忠信而戒骄泰。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