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反思19:与娃协商,功在平时,相信娃能做好;下周六积极参会

与娃协商,协商需要多轮次

娃晚上回来。我很高兴的和她聊天,拿着新到的明信片给她看,没有我预想的开心,嘴里嘟囔着“一点都不好看”“丑死了”之类的话,准备和她亲子阅读,她也全然没有兴致。我猜想,可能是楼下没有小朋友玩。

我问她,妈妈看你不太高兴啊,是什么原因么?

楼下没有小朋友,一个哥哥都没有。娃主动说出缘由,我有点激动。

我说我们现在要不要在下去看一看,如果有就玩会,没有就再上来。娃扭捏了一下,同意了。

我们下楼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她自己想踢球,可是我穿着拖鞋也不方便。她自己捣鼓两脚后说,自己一个玩没有意思。这时我挺想趁机说教,说说和他人共享、友谊重要之类的,但忍住了,她能主动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玩没意思,已经是走出第一步了。

我说,没人玩,我们上楼吧,我给你读故事吧,我们亲子阅读。

娃说,我不要,你读故事一点儿也没意思,一点儿也不好玩。

我说,那我们溜达一圈吧,就一小圈,我比划了一下,想着绕小区走一圈。

娃说,啊,就这么一小圈啊,太小了,我们去幼儿园吧。

这可是娃第一次说出去幼儿园溜溜弯,疫情已经两个月没有上幼儿园了。好啊,我们走过去,走回来,时间正好。

路上,娃注意到了地上的井盖。要不是她告诉我,我都没注意地上有大井盖、小井盖。

遛弯回来。娃的兴致也不高。前一天,你读读我读读,一个小时都不想结束,今天读了两本绘本,就说我好累,我要去床上躺着读,躺着读也不想读,问她是要英语打卡,还是每日运动,她都不要,就想抱着ipad听《猴子警长》。

我前后哄着娃,这时也感觉有点累了,说你听一会,妈妈把强国刷了吧。

娃抱着听,我用手机,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11点到了。

这时候,我陪娃15分钟高效英语打卡,她到阅读录音的时候,哈欠直飞,喊着太难了,我不想录音,录着一次,卡壳有脾气。

反思这个过程,我有几点收获:一是娃可以说出自己的情绪,楼下没有孩子玩会失落会难过;二是可以和娃协商,去哪遛弯。

也有几点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娃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攻击”其他事或者找理由批评这个事,比如我提建议回家我给她读故事的时候,她不是直接拒绝,还是“吐槽”我读故事一点都不好。之前让她和小朋友玩,她不是直接拒绝,而是吐槽有什么好玩的,她一点都不好玩。怎么处理?娃在表达情绪方面,需要优化,会“误伤”其他事其他人。

二是娃心情不好的时候,似乎连锁反应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傍晚没和小朋友一起玩,晚上兴致一直不高。要继续引导她学会从别的方式中疏导情绪,尽快走出。

三是电子产品对娃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大人刷手机都停不下来,何况娃娃们?仅仅是让她用ipad听故事,而且在她打不开pad的情况下,她每听一个都要打开屏幕看看播放页面那个小小的图 ,甚至要盯着那个锁屏页好几分钟,直到我叫停。玩电子产品,是一种看似轻松、愉悦,实则费事、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而拿起书读则是一件耗费脑力、体力巨大的事。如果在娃小时候,家长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阅读,在幼儿时期花几年时间让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身心真真切切的愉悦,等孩子七八岁、十来岁,再把他想从电子产品中,引导出来,得付出之前10倍、100倍的心力。而且,很多为人处世、情感表达的道理,你不教,自然会有媒体、其他人教,父母的责任不能假手他人。

功在平时,相信娃能做得好

娃给我上了一课。我深刻的知道,她有能力能做好。

娃到11点英语读不下了,我也没有心力耐下性子教了,中间有表示怒火,娃也感受到了。我们放弃英语打卡,改做每日运动。运动中,娃让我上床一起,第一个热身动作就误碰到她的眼睛。

我想下床,回到床下我的运动老地盘,娃不肯,要我和她一起。中间娃还要哭鼻子,不过我眼见着她自己给咽回去了。我有说,宝贝,你发现了吗,妈妈隔离12天之后,我们再在一起运动,你基本上都要哭鼻子,因为动作不会、因为

我们来来回回协商几次,协商结果是她在床下我在床上,也挺好,我们继续运动。今日运动效果是最好的,我们都出汗了,前两天的运动我们是在床上打着滚,玩过去的。

然后娃,似乎进入了“状态”,特别讲道理、特别懂事。洗漱的时候,把高椅子让我坐;不小心碰到我,会说对不起,是我把手乱放过来。还和我一起讨论碰到英语难录音怎么办?自己说出五条,我赶紧拿笔记下。

她说我记,并且把小便签贴在书桌上。

我理解,娃的情绪是有低有高的,我要在娃情绪低的时候学会发现、耐心陪伴;在高的时候,表示肯定,鼓励;而更重要的是,在平常的时候,默默引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用点滴去引导和感化孩子。

让娃有情绪教养,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疏导情绪、并且理解他人情绪,功在平时。

下周六积极参会,置身事内

周六驿站会议,我在有时间参会,没人打扰的时候,自己选择了不参加。后面发现这周会议是官员换届,大咖云集,为自己错过这么好机会而后悔。

不参会的原因是什么?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吗?是抵触看到比自己厉害的高手吗?是觉得线上参会效率低吗?是有比参会更重要的事吗?

就是因为自己演讲不行,需要提高,才加入练习的吧。关注点在自己每一次表达,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控制自己能控制,不去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

碰见高手,有抵触心理,这个能理解了。成甲老师,也分享过他大学有类似心理。不过,更重要的是走出去,走出自己的本能思维,开放和学习心态去接受,去接触高手的能量,岂不更好。感恩有一群高手同行,能近距离学习,近距离观摩。当个小学生。

线上参会效率是没有线下高,因为自己不集中注意力的成本很低。专不专注的关键点是地址吗?是自己吧?

有比参会更重要的事吗?那个时段,我没有参会,试图找打更重要的事做,来抵消自己的悔意或证明自己选择是正确的。其实是一种逃避。

走出参会的一步吧。置身事内,才会收获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8反思19:与娃协商,功在平时,相信娃能做好;下周六积极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