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之徐庶,惜哉,痛哉

四大名著之中,三国是我看的最少的,虽然能把红楼里的人物关系搞的很清楚,却只知三国里刘曹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著名人物,而不知徐庶为何人。

看了几十集新老三国加幕后评论、花絮,易中天《品三国》和朋友的“八卦三国”等,感触良深。不求细节,只说故事,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等直叫人热血沸腾,抚掌拍手,恨不得自己披挂上阵,一集徐庶别刘备,更是要纠结大呼:可叹可悲啊,徐元直满腹经纶无可用之,良将贤才果真难求!

原本佩服淡定从容之谋士,胸有韬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遇事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那是修炼到何时才有的境界!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国家分崩离析,群雄诸侯崛起,各位有才之士各寻其主,以成就一番大业。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济济,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招揽大批门客,李斯更是寻得秦王嬴政,一步步为其夺得天下。

但,并不是谁都有李斯的眼光极其好命,各谋士或主袁绍,或事吕布,且说袁绍,严内而宽外,谋多而断少,遇事就像墙头草,听许攸言便依许攸,听郭图言便依郭图,听田丰言便依田丰,事后战败,把败因全归谋士身上,杀田丰,逼走许攸,最后引来兵败身亡。再说那吕布,一句话已见其勇猛: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是这厮太天真,须知这天下要如刘备般正统、曹操之狡诈才能站得稳脚跟,于是陈公台投靠相助。老实说,陈公台是有才,但他没有眼光,他不知“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就算是一文一武,但让麾下将士到底听谁指挥,让人吕布总听他的,好歹人家也是一堂堂威名大将军,心中肯定不服,重要的是他更不知职场中“金字塔原理”。

何谓“金字塔原理”?电视里如是说,一个团体要稳固,须有一个领导之人,再须领导左膀右臂为其出谋划策安排事情,再须最底下一帮小喽啰为其打杂做事,在其位谋其职,这样的团体才是最稳固。譬如刘备,他能当老大,无非任务只有两个,其一,求良将贤才,其二,笼络人心,驾驭这些良将贤才。说他无才,比不上手下那些人,这是错误的,他的才能就是领导的才能。(这里又让人想起来宋江)

说着说着扯远了,说到刘备,初期兵少马瘦,屡战屡败,为什么他老是哭,终于还是能理解的。尤其是好不容易得到一大贤才徐庶,好不容易徐庶让他二十年后才有一大捷,却又因曹操使奸计要离他而去。水镜先生说龙有两翼才能冲天,如今武将有关张赵,一将抵万兵,文才谋士真是太少,更别说内有经天纬地之学才者,好不容易得一人才又被谋去。求贤若渴之心不仅刘备有,曹操也有,荀彧说,徐庶之比我,数倍乃至数十倍,曹操听了能不动心么?刘备是仁义君主,曹操可不仁义。什么叫奸雄?这就是奸雄,眼睛一转,那歪主意是嗖嗖的。人家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做得出来,别说你一个小小的“挟老母以令徐庶”。

再说徐庶,拜别刘备时说,让刘备去卧龙山求诸葛孔明出山,刘备问他:其与先生比如何?徐庶答:我与诸葛孔明,就好比驽马之于麒麟。徐庶是人才,诸葛亮是奇才。人才,但凡是个人,就要被七情六欲所左右,听到老娘被曹操所囚,便如火烧蚂蚁,再也定不下心来。刘备不但痛心失一贤才,而且担心曹操得徐庶后从此自己大业又多一阻碍,那就更看不到希望了。

幸好,徐庶是有气节之人,一仆不事二主,答应刘备只愿奉养老娘得以天年,不为曹操谋一计,献一策,于是才有后来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传闻流传于后世。此事之于刘备,也算幸事,但对于徐庶是痛不欲生。他回曹营之后,发现老娘并未被囚,所谓手迹也只是曹操假造,满腹才学终究无用武之地。那他为啥不主曹操呢,好歹曹操也算是个好领导,唯才是用,但中国人做事都讲求个“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曹操是什么?在他和他老娘眼里就是个篡国奸贼,而刘备才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匡扶大汉,名正言顺。可惜啊可惜,自古忠孝两难全,满腹经纶无用处,一腔抱负付东流!哎……

徐庶走后,诸葛孔明就快要出山了,历史选择了他辅佐刘备,后面就是众所周知的刘备三顾茅庐。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三国之徐庶,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