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Q1:什么是⾮线性?举例说明

“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

比如长跑:对自己来说,刚开始跑5公里,身体系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包括呼吸,心跳、膝盖及脚踝的反应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接着跑,比如10公里,甚至20公里,就不能拿开始5公里的身体反应直接进行线性估计,因为跑到一定距离,身体会在某个时间段的短时间内出现迅速疲劳、整个人的状态下滑明显,我想这就是身体系统的非线性表现。

Q2:为什么说脆弱性隐藏在⾮线性中?

脆弱的事物往往当前是完好无缺,但其受制于非线性影响(见下图),在极端或罕见事件因为大力(或高速)所造成的冲击,事物脆弱性的一面就会显现。比如出行成本在高速公路上汽车数量的波动性面前时脆弱的。如下图,汽车数量在90(千辆)这个点以后,出行成本会急速变大。这时就不能靠线性模型来评估。

Image1.png

个人感觉目前的大多系统都是呈现非线性的。

进一步看,当今世界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是那些致力于创建"高效”和“优化"系统的人,会给我们一些启发。"高效”的系统缺点其实在于过于追求高效,以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运行,导致冗余和闲置容量很小,因此以平常的情况来看,成本很低 ,相当于上图中90(千辆)这个点左边的这段曲线(类似线性估计)。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本身系统在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运行,也就是已经基本接近一个发生非线性变化的阈值运行。一旦超出阈值,脆弱性就会显现,就会出现和按照线性估计的结果相比,很不同的结果,即成本就会出现和预估的情况有很大的变化。

例如,欧洲的机场和铁路负荷都很重,它们以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来运行,但是,只要乘客数量稍微增加,比如由于一个小小的乘客滞留问题导致航班增开5%,就会给机场造成混乱。

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成本是降低了。可一旦超过某个阈值,系统呈非线性变化,那系统(尤其是大系统)中隐藏的风险就会暴露,损失就会以不可预估的形式显现。到时,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成本补救,成本也会出现非线性情况下的猛增,也就是所谓的忍痛效应。

比如核能,被认为是干净又节约成本的能源、高效的能源,但日本2011年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到目前(2021年)也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成本已经无限大。

怎么解决非线性中隐藏的脆弱性?

第一、减小规模。使不可预估的因素减少。

第二、设置冗余,比如,对于人体的器官来说,两个肾,一个用,一个不用,虽然冗余和闲置容量大,平时维护成本稍高,但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平均斯坦的情况,避免出现极端斯坦。

Q3:设置冗余为什么⾮常重要?(在你的⼯作、⽣活、学习中)

设置冗余,是为了什么?

为了避免系统在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运行,不管这个系统是身体系统、交通系统还是其他。

今天刚看了一条新闻,夏季夜跑者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这是身体系统在夏季闷热的天气下,一直在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运行,看起来是“高效”的,但身体系统在闷热缺水的情况下,我觉得也是非线性的,当达到一定阈值时,身体状况就会出现大的下滑,然后心脏罢工。

所以我们需要设置冗余,比如夏季(闷热)的长跑,我们的配速可以比平时降一些,比如只使用平时80%的配速。还有平时的工作,每天不要都排的满当当的,我们需要预留一定时间,作为冗余时间。

印象深刻的话

我们应该如何把重点放在脆弱性和杠铃模式上

随想

读书这件事,更应该关注你从书中得到多少,或者说你看懂的地方,能把看懂的地方用起来,对自己来说就是收获,不要过分在意你哪一部分没看懂,没看懂的就过。

其实,没想到自己参加的践行群第一次共读活动就是《反脆弱》这本书,有时能读懂,有时是真读不懂。

但至少自己也了解了一些方法论:比如杠铃策略、比如选择性及其中蕴含的不对称性。还有对教育的看法、对投资的看法。

换句话说,自己花费的是时间(每天1.5-2小时),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换来的这些方法论和已经改变的认知,还真是一个很大的受益。这也是回报大于损失的。

看到非线性,我想读书,是不是非线性的另外一种情况呢,就像本章的另一张图(下图)第2小张,就是说如果读到一定规模,带来的收益会不会出现非线性变化,即正“黑天鹅"事件呢。


Image2.png

塔勒布从13岁以后不都一周读个差不多30~60个小时,塔爷这读书劲儿确实够BT。啥时候自己也选一周时间,每天读个6、7小时。

笑来老师有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本书可以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一定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22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