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

今日读《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到里面的“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觉得很有道理。

从直觉上来说,“自律”给我们的感觉是“不自由”,那“自律”又怎么能够成全“自由”呢?

陈果是这么解释的:“道德”需要“自律”,这样的“自律”使人心灵舒展,使人精神自由,使人更看得上自己这个人。“为所欲为”意味着我们已然被欲望所左右、由贪婪驱使,不是我们在主宰和支配我们,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我们以为只有当一个人成为其他人的奴隶时,他才失去了“自由”;事实上,当我们沦为自己欲望的奴隶时,我们同样也失去了“自由”。

这个解释真是精彩,一步到位。与机器人叛乱的隐喻相合。这里我不妨再引申一下。

欲望其实来自于人的本能,来自于人的基因,反映的是基因的利益。作为基因的载体,人的利益有时与基因一致,有时与基因不一致。比如,基因要让自己复制生存,那就得保证人在生育下一代之前尽量地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生育之前的生存利益与基因一致,因为如果人在生育之前死亡,基因就无法得到复制。但如果在生育之后,基因复制的目标完成,那就不会再管那么多了,任人类这个载体自生自灭。

基因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适合基因生存的本能。比如吃甜食,由于甜食富含营养,在远古时代是能够保证人生存下去的好东西。但到了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营养过剩反而成了普遍影响健康的因素。此时基因驱使的欲望却是管不了那么多,还是一个劲地让人享受甜食,最终影响到的是人的生存利益。其它的贪婪、好色等等毛病,其实也都是这样,属于基因的利益,但不属于或是不全属于人的利益。因此,如果人一旦让欲望主宰,无异于成为了基因的奴隶,作为一个人也就等同于失去了自由。

其实在这个方面,人类的思考从未停止,历史上许多哲人伟人都留下了含义深刻的名言。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毫无存在的价值。尼采说,上帝已死,我们需要重估一切价值。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中庸》说正心修身。这其实都在说,评估能力或批判精神,对我们的精神自由很重要。因为约束我们的,除了外在的世界,还有内在的大脑。我们大脑中的自发式系统,以及分析式系统中未经反省而获得的部分,很可能都是基因和模因的代理人,它们就是你实现自我的内心枷锁。

这种批判精神,其实显示在外就是“自律”。当我们渴望吃甜食时,心中另一个声音在抗议:这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我们忍住诱惑,遵从理性,实现了作为一个人的自由。

由此可见,自律是对基因之体的约束,而自由是作为载体之人的自由。只有通过约束基因,我们才能实现机器人叛乱,达成人的自由。

这才是“让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的真正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