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迫在眉睫

        如今,各大城市都特别注重环保,开始搞垃圾分类。听说,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还建有垃圾焚烧场,自然是先要将垃圾分类,可循环再生的分捡出来。现在政府还下大力气消除“白色污染”,各大超市开始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这个项目的实施的确很难,就我知道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企业上马生产,但收效几无)。

隔壁小区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想起以前去洛带以东的金龙山公墓扫墓,进山不久就有臭气弥漫,不时有一辆辆垃圾车往山里开,小车常常被挡在后面不能畅快行进,若遇密封不好的垃圾车一路污水渗漏,实在是苦不堪言,紧密关闭的车窗也挡不住臭气渗入……垃圾车是把垃圾拉往山里填埋,且填埋的很多废物是永远也不会被自然分解的,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尴尬而苦恼的问题,城市有被垃圾包围的趋势。尽管这个问题不是很快能解决,但垃圾分类管理和垃圾焚烧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回过头来说说,生活垃圾是怎样困绕着我们的生活的。

        我家以前住在成都市大有巷1号,如果说它是个院落,也是一个特大的院落,因为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大院,而是轻纺工业厅的宿舍。每天早晨,1号院门口响起了“叮当”的铃声,一辆人力垃圾板车过来了,等候在门口的老少爷儿们和婆婆大娘们,忙把垃圾端上去倒进板车上的垃圾箱里,常常是垃圾在前面的院落已经装得满满的,新的垃圾堆成了小山,装不进去了直往下滑,蜂窝煤灰腾得老高。

        后来“进化”了,改了汽车垃圾厢,当然也是混装。我们家搬到了马镇街,楼下就是垃圾桶,每天垃圾车都来一趟,“轰隆隆”地将垃圾桶抓起来,将垃圾翻倒在车厢内,扬起尘灰,臭气满天。好在我们住七楼,离得远一点点。再次搬家,似乎总是与垃圾车“有缘”,这一次是祥和里小区内,垃圾桶也设在我们楼下,而我们住在二楼!这似乎更惨了点,如果在家时必定赶紧关闭所有窗户。(原来祥和里小区楼群中间设了一条道路,是便于小区住户出入的,后来成了便捷的通道,小区一度在两端设立铁门,企图阻止这种混乱局面,却以失败告终。楼宇下底层都是银行商铺餐馆,铝制卷帘门每天的“刺拉拉”的卷动声,成了继“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二大困扰——“噪声污染”!)  这种状况持续多年,直到我们愤然卖掉了房子(在中国房地产悄然升温的起始阶段),搬入(租住)了一处相对封闭独立的小区——西南电力设计院,终于结束了生活中的“困扰”。

        再后来,有了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十分到位,没有了垃圾处理的烦恼。不过,垃圾混装的现象依然让人大绉眉头,越来越多的垃圾阻塞住楼道电梯入口,加之我们曼哈顿自然派住宅群内允许公司经租,人员来往的密度使垃圾成倍增加。物业管理的工人说,以前是早晚各一次清理垃圾,现在是一天五次清理垃圾!如今别的物业早已设立的垃圾分类点,我们物业还没有设立,小区几无分类垃圾厢的立锥之地。

        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每在警醒着我们,如何才能有更好地生活环境,我们不能不做出更多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垃圾分类 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