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和谐之美

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给木地板的材料间留一条缝隙,有经验的架设铁路的工人也会给每条铁轨之间留一条缝隙。留一条缝隙,适度就好,不仅仅是工匠制作,这也体现了我们为人的中庸之道,以及因此可构成的和谐之美。

中庸之道,出自儒家的《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里说中庸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美德,民众缺少很久了。孔子说这话的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当时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保持在周礼的规范之内。当时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那个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合乎周礼的社会秩序而奋斗,他讲中庸也是为此目的。

而今我们也是需要中庸之道的。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就像是装修的木地板、架设的铁轨,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材料之间到底要留多大的缝隙,而最终留多大的缝隙在于装修师、工程师的经验把控,而且,像这些事情还可以比较容易的给出量化标准。但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呢?我们就是自己生活中的“装修师”“工程师”,在生活中留一点缝隙,留多少?有什么标准?很难甚至可以说不能给出量化标准,最终如何只能由我们自己感悟。

中庸之道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应恰到好处。中庸之道不是没有原则的折衷主义,也不是模棱两可的无所适从。而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中庸之道中“人我合一”的原则,我认为具体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和为贵”,而“和为贵”并非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与世无争,凡事回避矛盾,一团和气,事实上,在儒家思想中“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一种原则绝不是无原则地调和折中,而是又遵循着“和而不同”,所以,这样看来“和为贵”恰恰意味着对人际关系中各种矛盾的承认,并以一种智慧的方式解决矛盾,从而探求一种和谐、和合之道。

高明的装修师傅给木地板的材料间留一条缝隙,而是各木质材料间相互和谐而提高了木地板的使用寿命;有经验的架设铁路的工人给每条铁轨之间留一条缝隙,使得火车无论冬夏都可安全的在其上穿梭;与人交往留一条缝隙,从中探索和乐之道……留一条缝隙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智慧,使得材料与材料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便有了和谐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之道 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