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总结2.25.(2)

2. 23.[玫瑰] 14:30

主题:第四颗 相信力

主持人:西西

智者君:张语彤

游戏收获:今天收货很大,过去发生的一切必有利于我,让我明白了不要去去纠结过去发生的不开心的事,看事情的价值面,要相信所有没能把你打倒的困难必将让你更加强大,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痛苦现象已经发生,要尽快让自己从里面拔出来,明理放过自己,在当时你已经尽力了,但你要做的是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多去从中找出事实的真相,发现自己的人格漏洞和性格漏洞,转念,不再纠结过去。种善因,成长自己,修炼心量,多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断恶,不再让过去的痛苦扩大!谢谢大家对我的点亮,相信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对导师的反馈:导师很棒,一开始就用心记住每一个游戏伙伴介绍的名字,游戏当中能很好的调节游戏氛围,共生时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今天玩得很开心!谢谢主持人和大家!

日期:2.24

主题:畏难情绪

导师:陈亚杰(15)

智者君:奇奇

游戏收获:

1.作为提问君的价值是学会提问,这是我学习力增长的机会,这是之前我没有重视过的地方,点亮了,特别棒。至于是否有点亮到智者君,做人事听天命,如是就好,别人的智慧不能为你所用。

2. 接下来的游戏,我会做个区分和记录,哪些好问题是问方向的、问结果、问价值……把这6个提问方向定义清晰一点。

3.推畏难情绪的因果,化解畏难情绪。首先找到因是什么(每个人的因有所不同),从而让自己明理(例如:自我否定导致畏难),接着转念(发愿不再自我否定),断恶(停止说否定的话),重新种因(说护持自己信心的话、训练突破等)——从而化解畏难情绪。

导师建议:

主持人识别问题的能力很强,在游戏中能兼顾到智者君又能纠正提问君的提问方向,特别棒,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进步!感谢感谢!

玩家游戏总结

日期:2.25 10:00-11:30

主题: 学习力

导师:杨霞

智者君:黎秀丽

游戏收获:

        智者君有很强的观察力、觉知力,觉悟很高,看得出来智者君在生活当中的学习力很强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中与实践结合。

1、如何激发员工的学习力内驱力,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知道了一个好的领导者身上的特征,

a做活动经常聚餐,和员工建立一体,

b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并鼓励,出错是不急于批评。

c成就别人,

d心量大,不计较

2、当A能力迁移到B是有偏差,可以首先考虑为什么有偏差,像做的好的人请教学习消除偏差,建立自己信心,增加内驱力。

3、当孩子出现对某一科成绩差的时候,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问题,再考虑老师的教育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如果无法意见一致,考虑让孩子在外面上辅导班,并通过其他好的一科不断提问表扬,建立孩子的信心。当孩子出现因为讨厌老师而成绩差导致厌学,畏难情绪对抗情绪时,不能关注在孩子成绩差这件事而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首先培养他的自信,通过一件一件小事消除畏难情绪,对抗情绪,让孩子的内驱力起来。

4、思维模式转变,从结论性语言到提问式,从直接做到启发别人,0—1是突破,1—100只是时间问题?

对导师的反馈:

        主持人最后点亮主题,并链接其他种子,也在启迪我们的价值链接的能力[强][强][强]

人的幸福感不是向外求,而是内心的安住,只有通过明理,才能实现这个结果。

玩家游戏总结

日期:2月25号14:00-15:30

主题:5、人脉就是钱,你相信这句话吗?你觉得人脉是什么?过去你如何维系人脉的呢?效果好吗?

导师:彤彤

智者君:惬意

游戏收获:通过今天这场游戏对人脉有更深的理解,什么人是人脉呢?支持者,追随者,提拔者,鼓励我,滋养我精神力,给我一个好位置。怎样与善缘相应呢?建设自己的头脑,正念,善因,提升自己成为价值主体,吸引转化身边熟人朋友客户成为人脉,去相应更多的价值。

对导师的反馈:彤彤我很喜欢的一位导师很有能量,整场游戏下是让我很舒服,每次总结都会点亮到我,与生长型的人在一起,会收获成长,收获智慧,收获快乐小伙伴的好问题开智慧,一起共生是最幸福的事

玩家游戏总结

日期:2月25号14:00-15:30

主题:5、人脉就是钱,你相信这句话吗?你觉得人脉是什么?过去你如何维系人脉的呢?效果好吗?

导师:彤彤

智者君:惬意

游戏收获:今天的游戏我做第三次智者君,收获非常大:

1、感觉自身的能量就可以吸引更好的人脉。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能量越强大吸引更有实力的人脉。

2、人脉不仅是我们的金钱而且可以给我们未来带来发展的趋势,可以让我们占一个好位置。

3、我还需要好好修我的菩提心,多做法布施。

对导师的反馈:今天主持非常棒,让大家轻松愉快,让大家成为一体。另外感谢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小伙伴,感觉你们是最棒,最有能力量的,我们很多同胞需要你们这样的人财[玫瑰][玫瑰][玫瑰]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游戏总结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