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听100节课(26)听王崧舟老师《母鸡》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是诗意的,听过他的《墨梅》《桃花心木》《慈母情深》……他总能够用诗意的语言撬动整个课堂。可是,这节课的王老师却不太一样,他创设了控诉状与表扬信这两个具体的情境,学生跟随王老师走进情境,去体会对母鸡的控诉与表扬。

上课伊始,王老师就出示了三次母鸡的叫声,引出了老舍写控诉状的情境,接着学生就走进文本去找寻老舍讨厌母鸡的事实,在一次次的朗读与体会中,学生感受到了母鸡的讨厌。而此时,王老师却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去寻找母鸡孵出了鸡雏后母鸡的表现,从而引出表扬信的情境。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老舍对母鸡的感受变化,从而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期间,学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感悟中,体会到了母鸡的慈爱、负责、勇敢和辛苦。

随后王老师三次引入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文字,把整节课推上了高潮。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了解了老舍写的母鸡其实就是写的他自己的母亲,学生于无形中了解了母亲的伟大,也了解了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的真正含义。最后,王老师请学生再听母鸡的三次叫声,询问学生是否还会讨厌母鸡,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最近,听了很多薛法根老师和蒋军晶老师的课,听王崧舟老师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是薛法根和蒋军晶老师来上这节课,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我猜,更多的会是思维的碰撞与板块之间的关联。王老师这节课,很精彩,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点为了煽情而煽情,母爱的伟大固然值得歌颂,但是没有必要一再煽情。这节课的语文要素达成了吗?学生能高效完成学习吗?连续上80分钟的课,学生真的受得了吗?

仅一家之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年听100节课(26)听王崧舟老师《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