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看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看到里边那么多孩子,招弟,来弟,盼弟……的命运,不禁感慨,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被推着向前进。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农村,是家里的老大,后边有2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由于出生时的条件不好,接着出生的大舅和二舅都需要她的照顾,等到九岁那年,小姨出生了,本来该上学的年纪,外婆选择让母亲照看小姨,那时候的孩子都上学比较晚,所以母亲从小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


等到十三岁时,已经到了挣工分的年龄,所以选择了“大劳力”,因为劳力可以挣工分,可以为家庭创造经济来源。


白天出去挣工分,以为晚上会在家好好歇歇,但事与愿违,晚上回到家里还要纺棉,只有纺棉才能织布,做衣服,做鞋子穿。


大舅和二舅,小姨,无一例外每个人都去上过学,只是没有上到很高的学问。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婆家开始种蔬菜(当然不是现在的蔬菜大棚)和甘蔗(和南方的甘蔗差不多)小姨是家里比较享福的一个了,每天的任务就是在菜园里看菜,而母亲需要和外公出去卖菜,当时的年代,只能拉着地板车走好远一点一点的去卖。


母亲最讨厌的是,每年的大年初一,因为这天,她需要和外公拉着地板车去卖甘蔗,因为大年初一这天,许多小孩子可能会有一点零钱去买好吃的。那个年代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零食可以选择,甘蔗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母亲这一天,看到别的孩子都可以出去玩,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但是没有办法,作为家里的老大,就得承受那个年代所受的苦。


对于母亲来说,最大的开心,莫过于能够和自己的同伴出去看电影,看戏。以前看电影,都需要走很远的路才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可那对于劳累很久的母亲来说,是不觉疲倦的。


母亲和父亲结婚时,连一个正经的屋子也没有,屋子还是曾祖父那时的毛坯房。


结婚后的母亲,也同样从事过走街串巷的小买卖,当时买些瓜子,卫生纸,只是大字不识的母亲,数学能力一般,对于街道也并没有多熟悉,后来就结束了这种工作。


在那个没有进城打工的年代,只能靠着种粮食,棉花,辣椒来为生。种棉花,拾棉花。日复一日。


大字不识的母亲,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没有选择让我辍学,我已经很感激,和我同龄的左邻右舍,他们在初中的年纪都选择外出打工,为家庭挣钱。而我选择了继续上学。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重新建造了新房子,中午在父母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开始好转。母亲和父亲都可以不需要外出,在家附近干一些体力活来支撑整个家庭。


年过半百的母亲,在生过一场病后,开始信奉了基督教,并开始学习了文字,平时守礼拜,唱诗歌。


现在的母亲过着她自己的生活,虽然生活中还是会和父亲拌嘴,但平时还是会和左邻右舍一起聊天,嘻嘻哈哈。


在她的心里,唯一有遗憾的,就是外公的去世对她的打击,每次提及外公,母亲都会落泪。


外公是因病去世的,去世前,她没能见最后一面,当母亲得到消息时,她从家还没来得及去到外公家,外公已经被舅舅和小姨他们拉去火化了。


其实外公的生病也有些时日,他们去医院也看过几次,住了几次院,只是每次住院时间都不长。因为外婆在大医院里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每次住院都是他们姊妹几个共同在医院轮流照看,,小姨和舅舅们每次在医院呆的时间过长都会心烦,总想着回家。每次住院的花费也是每家平均分摊。所以每次都是治疗不彻底就回了家。


反反复复几次,后来的住院就住到了镇上的医院,过年期间外公一直在住院,每天,母亲都会做饭去给外公送饭。


在外公弥留之际她没有在身边,可能她觉得是她最大的亏欠,她觉得明明可以治疗的,哪怕停留的时间不长,那也总归是好的。


希望以后的母亲能够开开心,也愿所有母亲都能够开开心心,身体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