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迷茫了咋办?探寻一下你的心流在哪里

很多人到中年职场人,会陷入“我是谁?我要去往哪里“的迷茫之中。盘点过去二三十职场经验,似乎自己什么都能做,而认真检视一下自己,似乎什么都做不了,进而去苦苦求索“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

的确,这个话题,你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搁置、避而不谈,或以其他事物(譬如金钱、权力)的追求为遮盖、替代。然而,它总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跳出来,让你不得不想、不得不探究。

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的《心流》是一本现象级的奇书。它“奇”的地方,我来看,有二。一是“心流”这东西有致幻、冥想等神秘元素在其中,而米哈里能用科学的测算和研究方法成之为学问。二是颠覆了我对“幸福”的认知。“幸福”过去被理解为“果实”、“彼岸”的终极奖励,而米哈里则颠覆性地洞明这“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副产品”。

那首先我们探讨下米哈伊所说的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达到呢?

01 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逐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只设定了人类的繁衍,而并没有加入幸福、快乐、心灵和谐等选项。

就“繁衍”这个话题来说,所有生物的感受往往停留于对凶险世界威胁生存的即时性的感知,并本能的为“繁衍”这个终极目标而作出某程度的牺牲(大马哈鱼溯江而上,产卵后就死去;雄性蜘蛛交配后被雌性蜘蛛作为待产的养份吃掉 )。

人类则不一样,他们的生存的设定似乎是出现了某种突变,并不认受一般生物心灵上“片刻性”,而会自作自受地去感受沮丧和绝望。

这里源于人类发达的神经系统,感知和摄取信息的能力异常强大。然而,感受力越强,人就越容易苦恼、焦虑。与此同时,人在风平浪静的安逸的日子里,又会不自觉地感到闷、无聊。

这种异常发达的神经系统支持人类以悲观、审慎的应对远古的生存环境是极为合理的进化手段。但现代生活已经可避开太多的不幸和零和博弈。这种发达的神经系统的感知能力,恰恰是某种“负累”的存在。

那么,面对太多的的信息,找到一项能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进而屏蔽掉无关的、负面的部分,似乎就是解决人类苦闷、焦虑的一策良方。

而米哈里在《心流》中一共有十章的讨论,就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这就是我们说的“心流”。

            02 那么,心流状态到底是什么

  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

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发现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体育的最大功能是帮助人控制自己:既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很好理解,体操、田径、游泳、球类,都要在控制身体上下大功夫,又要学习控制自己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大多具有高领导力特质的人都会热爱体育,因为高领导特质的人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而体育是学习控制自己最好的途径。

      03 那么,探求人生意义的中年人,如何寻找到你的心流状态?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

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想想,这样内心的力量与宁静是不是你一直渴望拥有的,这是不是沉睡在你心中很久的那座冰山,是时候打开他了,如何找到打开的正确姿势,如何发现你的心流所在呢?

                      找到终身的目标

 米哈里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到一个终生的目标,其次不要害怕复杂性,这就是对你人生意义的挑战,而你可以应对的技能是“行动式生活”与“反省式生活”相结合。最终,你既有独特的个人特性,又与周围世界、人们所整合,“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结合到自身,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验到心流状态

运动之乐

“更高”是奥运格言的首词。飞跃在空中被公认是一种挑战,打破地心引力的限制则是人类古老的梦想。

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比方说要从游泳中得到乐趣,我们就必须培养适当的技巧,并集中注意力。若缺少相关的思想、动机、感情,就不可能充分自律,也不能学到足以享受游泳之乐的泳技。更重要的是,乐趣发生在游泳者的心里。换言之,心流不可能是纯体能的活动,肌肉和大脑必须参与才行。

那么为什么要把运动之乐放在第一位呢,比起后面我们说的友谊以及亲密关系都是需要双方的互动与共同创造,显然运动只需要动用自己全部的身体和心灵的力量就可以了,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重新寻找埋在角落里的“爱”

如果在肉体享乐与追逐浪漫爱情的乐趣之外,情人之间还有真正的关怀,性爱的第三个层次就显现出来,同时也会出现新的挑战:把对方当作独一无二的人,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完成对方的目标,从中发掘乐趣。这个层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提供一生一世用之不竭的心流经验。

如何保持爱的新鲜感?创造高质量的爱?

答案跟其他活动一样。双方关系要乐趣盎然,复杂性一定得提高;而要增加复杂性,双方就得不断在自己和对方身上寻求新的潜能。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就必须在彼此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了解伴侣的思想、感觉与梦想。这是一种持续的努力,是一辈子的事情。当一个人真正开始了解另一个人时,他们就能一块儿展开各种冒险:一块儿旅行、阅读同样的书、抚养子女、拟订各种计划并付诸实现,这些事会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意义。细节并不重要,因为适用于每个人特殊处境的条件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大原则:性跟人生的其他层面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下功夫去控制它,增强它的复杂性,它就会变得更有乐趣。


 看一看你的枕边人,你对他还如当初一样?你们除了共同的子女、房车贷、存款等义务和责任之外,当初吸引到双方走在一起的“爱”埋藏在哪个角落?找到当初吸引你们在一起的闪光时刻,你们甜蜜时候的心流状态是什么样的?你们去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情,讨论过什么样的话题是你们的心流时刻,然后按下爱的重启键。

 视觉之乐

不培养必需的技巧,就不可能在追求中找到真正的乐趣。但跟其他几种活动比起来,“看”是最直接的(虽然有些艺术家认为,很多人眼睛好像封了一层蜡),因此不在这方面多多开发培养,实在太可惜了。同一个人可以在早晨打坐,封闭所有的感官体验;下午用心去看一幅艺术杰作,这两者都可能带给他同样程度的愉悦感。在这点上,我们关于心流中的“目标”尤其重要,犹如贝多芬在音乐中体验的心流状态一定比我们普通人在交响乐中体验的心流状态的幸福感更甚,这就是源于你对目标的追求越极致,越能体验到极致的心流状态。

体验写作的快乐

为写作而写作,提供给心灵一种表达途径,让一个人用方便记忆的方式,记录事件与感受,以便在日后重温。它也是一种分析与了解体验的方法,一种建立体验秩序的自我沟通。

比如,笔者喜欢哲学,每天听各种哲学教授的分享,同时把分享后的感受码出文字,也会分享给志同道合的朋友,当两个人在分享各自的感受与体验的时候,不仅感受到哲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两人交流时候同频共振的心流状态。

钻研哲学跟其他学问一样,到某个阶段,一个人就会从消极的“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生产者”。把个人的洞见记下来,清晰地表达这些问题,回应自我挑战,记录下一些观念,并且尝试勾画出若干解答,赋予经验一些意义,那么他就学会了如何从生命中最艰困,也最值得的工作当中找到乐趣。

同时,当一个人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实际上是他与这个世界与时空的对话,同时不受现实世界的干扰,这个笔者有着丰富的体验,每当在文字的世界里,内心就陷入到安宁状态。

真友谊

我们经常说人生得以知己足以,最强烈的体验也是在亲密友谊之中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纵使拥有世上所有的宝物,如果没有友谊,也没有人能活得下去。”指的就是这样的关系。从一对一的友谊中得到乐趣,需要心流活动的全部条件。不但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回馈(这些在一般酒吧或鸡尾酒会上的互动也能提供),更需要从共处中发掘新的挑战。这也许只是一天比一天更了解朋友,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渐渐崭露自己的独特之处。跟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思想,可谓是人间至乐。这些条件虽然乍看很普通,事实上却需要大量的注意力、开放的态度和敏锐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在友谊上投注这么多精神能量的实例却少得可怜,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付出这么多精力和时间。笔者的感受是如果你真心为你的朋友成功而开心,不幸而忧伤,你们在一起总是会有能够促力对方成长的地方,那么恭喜你,你遇到的是“真友谊”,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塑料情”。

发展你的兴趣

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诗歌、烹饪、棒球等,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开始发展你的兴趣到心流之路,重要的是确立一个目标,集中精神能量,注意回馈,确定挑战与自己的技巧水准相称。早晚这样的互动会发生作用,心流体验就随之出现。

然而,心流并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一定得先改善实际物质条件,然后心流才能对生活品质有所裨益。换句话说,最优体验只是锦上添花,健康与财富才是根本。只有巩固“根本”以后,心流才有助于创造生活的主观满足感。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那么每天记录下来你的心流状态在哪里?看看什么时刻让你度年如日,那么你的能量就涌向了哪里。

当然,在为一个目标投下大量精神能量之前,应该先提出几个基本问题:

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

做这件事会有乐趣吗?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仍然能从中得到乐趣吗?

我和其他人,必须为它付出的代价值得吗?

完成这件事以后,我还会喜欢自己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特别认同作者说的这句话作为本文结尾: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3-迷茫了咋办?探寻一下你的心流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