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从年初开始看百家讲坛的红楼梦解析,断断续续到现在才看完,我也不知为何会对这本书有着极大的兴趣,或许是丢失的后二十回(刘心武老师分析最终共一百零八回)给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还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还是初中刚毕业,书是早就买了,但是看书的时间却真是再无聊不过的时候了,那个暑假岛里停电,海底光缆断了,即便抢修也停了整整半个月的电,那个夏天没有风扇没有电视,我一个人吃了睡睡了吃,也只有几本纸质书可以打发我的无聊,想起来那本放在柜子里的红楼梦,偏当初粗心大意买的文言版,读起来十分费力,配合着底下的解析才勉强把故事看懂,通篇下来对于景物人的描写十分丰富细微,只可惜我这榆木脑袋,可惜了这些宝贵。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爱情故事,只不过在其中闲杂一些为官仕途,却不曾想,这里面牵扯着政治,人性,封建社会黑暗的种种,在此背景下,光几段爱情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真事隐,假语存,狼心狗肺,以德报怨,形形色色都有体现,在看刘心武老师的探佚时,可能在部分分析上稍觉牵强,毕竟有限的条件下,你要分析的全面,到最后还是会觉得脑洞大开,但是从点到线,再到面,字字细抠,斟酌,倒也显得有些许道理,特别是对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从中推出其结局,更觉得曹公花费十年来完成此书,不无道理。

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测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宫里想方设法把公主送到贾府好生照养,虽对外声称是秦家在养生堂抱养后嫁贾蓉为妻,但是整个贾府对其的态度确实好的不得了,那个时代那个门户对于地位方面更是非常看重,特别中心人物贾母以及王熙凤对其的态度也让人不禁疑惑,一个小门小户且还是抱养的人竟也能受到如此待遇,虽对于公主这个结论有些质疑,但我也认为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保证不会那么简单。

第二方面则是今天才看完的最后一集,刘心武老师前面有讲到前几回的时候贾宝玉在村庄遇见农女二丫头,当时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曹公在红楼梦的创作时无一处废笔废墨,加上脂砚斋的评语,也预示着在最后几回贾宝玉还是会再次遇见二丫头,刘老师给我们分析出的结局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在街沦为乞丐四处讨饭,正赶上天降大雪无处可去,就被一善心农户收留一宿,贾宝玉在听到那声应允后不禁沉思,像是听过这声音一般,再抬头看去,这正不是当年恨不得跟上去的农女二丫头吗,最后史湘云却没有撑到最后或是病死或是冻死,而贾宝玉在史湘云死后也逐渐感悟到自己原是天上一神,现在历经了人生苦难,便要回到那天上去,如此一来,也算是表明了结局。

再或者是元春被皇帝赐死像是杨贵妃那般,探春替人远嫁到琉球那么远,再者还有林妹妹最后应是慢性中毒加沉湖而亡……这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判词和惊心动魄的解析,无一不使我印象深刻,也无数次的佩服曹公的文笔和才华,还有他的周全,像是还有提到的无数谐音梗,以及一些似是曹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映射,这些都是宝贵的财产,不论这本书的含义如何,或是我们加重了对它的理解,也不得不承认它就是一份瑰宝,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于这其中的内容会渐渐忘却,但是也不会阻止我对它的喜爱和着迷,最后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那段话: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