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回家我会想舍友们吗?

如果和大学舍友一个寒假没见了,会想她们吗?

图片发自App

到了学期末了,和大学舍友虽朝夕共处一室,却表里两条心;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会唏嘘地怀念起高中时代来,那个时候,舍友亲如姐妹,白衬衫随风翻飞,书页都泛香,阳光都温暖。但我们不能回去了!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我们似乎很难再碰到交心友好的舍友,亲如一家的寝室了。

想问,为什么?

来自不同地方,价值观差异大吧!

拿我所在的宿舍当个例子吧。六人间,上床下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柜子桌子。一半的人来自陕北、陕南。陕北居多,因为听说学校在陕北的招生点多,还有贵州,青海。

这样的宿舍构成,大一初来觉得新鲜有趣,相处后慢慢才发现,地域差异真的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已经在各自的家乡生活了十八年,早已形成了鲜明的生活模式、行为习惯甚至思考方式。

其实生活模式有差异还好,因为在不触及别人领域的情况下,基本是各不相扰。比如舍友1洗脸用凉水,比如舍友2不吃辣只吃老干妈!

而价值观不同,才是造成很多时候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根源。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闹得不愉快,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一些事情高中同学能接受能认可,是因为他们也是那么想的。为什么大家想法一样?因为有相似的价值观。

图片发自App

竞争关系

如果说价值观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竞争关系则是昭然在揭的因素了,不变的。

高中时代,竞争关系是很单纯的。我们只为了高考那一场考试的分数而竞争,而高考是平等的。

但是在大学,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每年一度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干名额,入党名额,竞赛资格……这一个个指标就像诱人的宝藏,这些让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且不信任。

亲近如己,毕竟每个人都想要那些好东西,而好东西又是有限的。戒备生出距离啊!

上大学,意味着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有意识划清自己的权利范围,不允许他人僭越半步。

日常琐事摩擦不断,又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容易产生裂痕。

好烦丫,怎么才能让友谊的小船不翻呢?

还有一个真理,永远也不要指望别人改变,只能改变自己。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一的时候我有时会忘带钥匙,回宿舍就只得敲门。舍友有时候给我开门时都感觉不太好,而我则觉得,举手之劳,又不多么频繁,何必要那种脸色。

手机里跟姥姥诉苦,姥姥很疼我我以为会安慰我,但这个这件事姥姥说:提醒我要养成带钥匙的习惯,舍友给我开门又不是她的义务。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所以以后我再也不会忘记带钥匙了。

我们看不惯别人的说话做事方式,进而引起指责和争吵。可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说我没有权力去指责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那是她们的行为方式,我无权干涉,但是我可以尽力改变我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希望说到做到)

我一直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去优秀,这样就比没日没夜刷视频的同学不知出众了多少。

珍惜眼前人

图片发自App

高考的美妙就在于阴差阳错,又是多大的缘分才让来自天南地北的你们过好四年。

至于宿舍感情是否好,能成为舍友已是缘分深厚,四年里再多争吵不合,都算了吧!2021年毕业的那个夏天,想必也会一扫而空。出了大学校园,各自东南飞!

寒假会想大家,回家会发红包!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回家我会想舍友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