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一个北交大学生的死去—是时候从童话中醒来了

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一个大三的学生自杀身亡。自杀原因是失去人生目标。

他在他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题成为我唯一而且是最为突出的优势,并且相信这是唯一的正途。到了大学之后,我竟然听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话,妄图“全面发展”,因而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当我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为时已晚。这不啻于我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摧毁了我的根基。接下来呢?生活无望,希望崩塌,对明天的期待已经毁灭殆尽,没有了信念和理想。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毁在这一点上。因为没有了信念,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的红军战士们最后退化成了阿富汗战争里的炮灰;的黎波里海岸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变成了PTSD集中营。至于我,失去信念和理想之后就是今天的结局——“苏联解体”。然后呢?现在的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不知道我想要什么。灵魂的惯性迫使我沿着原有的轨迹前进,而我的灵魂早就没有了一分再向前推进的力气,支撑着我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只有我对于别人的承诺,这一天的到来是我的决定,不再履行对别人承诺的决定。我被自己失去动力的灵魂拖着前进,今天它的动量在阻力的长久影响下消耗殆尽了,而我也就决定要离开这个世界。毕竟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一边把自己伪装的上进阳光而且乐观,一边又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释放自己最阴暗的一面。我不再是之前那样的纯粹的一层,和吴法宪,张铁生之流已经没有区别。”

一个未来栋梁的理想之火在无意义的内卷中熄灭。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不愿意称其为悲剧,因为我不想将一个人的希望和人命称作东西,那是无价的,更不想看到它毁灭。

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个人。我有个朋友叫阿俊,是我们学校兴湘学院的学生。很明显他连小镇做题家都不是,他的做题能力远不及985大学毕业的知乎大神们。很多名校毕业却说自己学渣卷不过别人并失去希望的大神的回答在他眼里就是华丽的凡尔赛。难道他就注定失败吗?恰恰相反,他比很多人都要成功。他在大一时找父母要来了大学四年的生活费,投资做起了微商,他卖过美容仪、游戏卡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后来他南下深圳,广交朋友,发现很多城中村的深圳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红利,有大额的静置资产而没有流动资金,又不愿放弃自己静置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阿俊就将自己的钱借给他们,以他们的静置资产作抵押,赚取利息。阿俊已毕业三年,今年25岁,是深圳某资本上亿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




这两件事情揭示了同一个残酷的真相:

童话结束了。

我们大多数人会在18岁时参加高考,我们所有人会在18岁时正式步入成年。

18岁之前,我们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情会比读书更重要。这个以做题能力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童话世界里,不论美丑,不论出身,只要你能坚定信念,埋头苦读,拿出一个漂亮的分数,你就成为赢家,成为同学羡艳、老师称赞、家长骄傲的“人上人”。

但是人会长大,童话会结束,我们终究要步入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里评判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只有做题,甚至很多事情靠做题能力根本解决不了;很多并不具备做题能力或做题能力很差的人,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能成为相关领域中的佼佼者。

这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做“小镇做题家”,说的是出生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在百度上这个词还有一层含义叫“失败学子”。这几年网上频频爆出高校学生自杀的新闻,触目惊心,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失去希望的孩子中不乏相信做题能力管一切的童话的做题家。他们在中学阶段,依附于题海战术,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脱离小镇,考入一流名校。但在步入大学后,有人感叹错过时代红利,有人学业荒废,哀叹前途迷茫,挣不脱小镇的束缚,进不去城市的围墙,从而心态失衡,走向毁灭。有人说他们本有光明的未来。但是你让一个没有资源,缺乏视野,空有一身应试本领的年轻人,如何有光明的未来?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相信,只要高考胜利就能拼过富二代吧?

为什么小镇做题家们在脱离应试环境后大多会失败呢?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吗?并非如此。小镇做题家绝非懒惰之辈,他们也曾怀着远大理想,努力上进,朝着未来勇敢进发,只是他们进入了一个复杂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他们曾引以为豪的无往而不利的做题能力在这个世界里用处极其有限,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天外有天,做题能力比他们强的大有人在,优秀的评判标准不止一种,上升的道路不止一条。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概念出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发生。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旧的东西及它的拥簇者走向衰落。一个人刻苦读书,所掌握的可能下一秒就被新的事物替代。根本没有真正的稳定。做题家和他们周围的人的眼界无法让他们意识世界变化的趋势,难以找到新时代的机遇和风口,他们只能道听途说,在做题方面一意孤行,最后由于适应不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倒在时代的浪潮里。

是什么造成了小镇做题家的失败?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的局限性有一份责任。我们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里的老师和做题家一起被关在象牙塔里,老师们对行业的动向并不比做题家清楚多少,他们掌握的也更多是旧的理论而非实践(有老师甚至十年用同一套PPT);我们的教育内容不可避免地结构性滞后—这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上图是1969年教育学教授爱德加戴尔博士开发的学习金字塔模型。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以听讲和阅读为主,不难看出这两种教育方式,属于学习金字塔的塔尖,它是被动且效率低下的(两周后还能记住的不到20%)。我们在以这两种方式接受教育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们的教育者在一个新事物出现后开始建立可供学生通过阅读和听讲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教学范围时,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设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的做题家们在封闭的教室里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是经过同样长时间的研究和设计才纳入教学范围的、可能已经落后的知识。当做题家们毕业后带着浅层落后的关于早已发展成熟,甚至早已淘汰事物的应试理论,进入社会的相关领域时,无疑是受挫的。

受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毕业就失业”。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吗?严格意义上讲是找不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符合自身预期的高薪体面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是稀有且竞争激烈的。小镇做题家们在童话世界里养成了一种应得心态,他们寒窗苦读考上了好大学,前途光明,认为有个好工作是应该的事情。但是我国几十年前就已经取消大学生包分配的政策,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专生,毕业之后都要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做题家们的应得心态驱使他们投身进这场大概率会失败的内卷游戏。

做题家们不会也不屑于认识到自己在其他领域能力上的缺失,一心将技能点全部点在了做题能力上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会狭隘地认为自己卷不过别人是差在做题能力上,这种思维惯性将内卷失利的做题家带入了另一个陷阱:过度教育。

今年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数据,报考人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大批做题家涌入考研大军,其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对研究产生了什么兴趣,很大程度是想给自己的简历增添色彩,增加自己卷赢他人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回避和对自己在童话世界舒适区的滞留。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天才钢琴师1900,不愿离开轮船走向陆地,最后与轮船一起毁灭。

久居象牙塔的做题家在深造后并不一定能够卷赢别人,反倒是他在回避现实世界两耳不闻窗外事时,窗外早已雷霆万钧,翻天覆地。

这时我们不禁要发问了:小镇做题家,还有未来吗?眼光只放在做题上的做题家是没未来的,他注定走向毁灭。

小镇做题家要想有未来,必须要进化。

不从树上下来的古猿成不了人,不克服局限性的做题家成不了才。

首当其冲的就是做题家及其师长、家人对教育的态度。很多知乎大佬提到教育的功利化,将做题家的集体失败甩锅给我国教育和考试选拔制度上,更有甚者,如北交大的那位同学所提到的自由派人士提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须知素质教育是一种“烧钱”的教育,烧的是学生原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烧的是学校、社会对人才的考量、对教育资源的侧重,这决定了“烧钱”素质教育不是做题家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体系能够玩得起的。他们应付应试就已费尽全力。

教育的功利化体现在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共识将教育视作通往好大学好工作的阶梯,并狭隘的认为通过考试上了好大学就可以“超过富二代”跨越阶级。这里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大学或说高等教育最开始被发明出来就是用来巩固权贵阶级的阶级地位的,他们利用高等教育这种工具,将权力阶级包装成了文化知识阶级。普通人习得高等教育教授的技能和知识,不代表就成为了更高一层的文化阶级,因为他们没有文化阶级背后的资源和权力。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明明也穿着长衫,却也只能和短衣工一样站着喝酒,还要被他们嘲笑偷东西被雇佣孔的举人打断腿。孔乙己不偷金银珠宝,偷的却是笔墨纸砚,似乎预示着孔乙己内心认为自己也掌握文化和知识,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也应当和这些举人一样,同属于文化阶级,所以他觉得拿了举人的笔墨纸砚,就削弱了举人的文化阶级,殊不知举人之所以是举人,就在于他手上有权力。孔乙己之所以是孔乙己就在于他只有知识没有权力。

做题家们在语文课上都读过孔乙己,却没想到自己就变成了孔乙己。

视野狭窄,资源缺乏的做题家们通过应试考上大学,获取高等教育知识的目的是就业准确的来说是索取优质的就业机会,这是他们的刚需,也是一种社会共识。但是就业没有也不可能有高考那么公平,能给没有资源空有应试能力做题家预备的“好工作”非常少,这让做题家们陷入了一个互相残杀的内卷怪圈。内卷就是内外都没有效应增加的内部恶性竞争,类似于市场中将商品低于成本价出售的价格竞争行为。只有应试能力最强的头部做题家才可能在内卷胜出,胜出的结果也不过是有了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而内卷更严重的后果是造出大批哀叹前途迷茫的失败者。就连雇佣者也不是得利渔翁,因为应试能力和工作能力是两码事,以应试能力作为考核标准雇佣人才可能会错过真正的人才。

有一定知识的做题家们不应当把眼光局限于索取就业机会上,应当把眼光放在开拓和创造就业机会上。笔者并不是在鼓励做题家们创业,创业对于缺乏资源眼界有限的做题家同样是不小的挑战。做题家应做掌握趋势的人,而不是被趋势推着走的人。一个人学习、参加社团、实习、兼职,其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简历好看,应该是为了从这些行为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各方面技能。知识经验技能不应是让HR多看一眼简历的筹码,应当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掌握趋势的工具。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同样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最危险。对于一只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不懂股票的人都知道该股票在上涨了,那么这个股票就已经不赚钱了。能从这只股票赚到大钱的人,一般是从一开始股票还没涨,甚至还在跌的时候就买入的人,在所有人都说上涨时进场的只有小部分反应快的人能分到残羹冷炙,大部分只会沦为韭菜。所谓赚钱的行业也同样如此。做题家们拿应试能力去和有资源和其他硬核本事的人挤进同一个就业竞争市场中,一定会沦为炮灰。因为社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应试的竞争,而是各方面资源、能力、运气、心态、视野和手段的全领域竞争。

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我希望我们的做题家们不只是能摆正心态,还要调整姿态,紧握自己的理想和知识,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时候从童话中醒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祭奠一个北交大学生的死去—是时候从童话中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