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16.7:进明德君子三戒,为仁义任重道远

「季氏篇第十六」7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欲为君子,有三件事需加警惕:年轻时,血气未成,要警惕沉迷色欲;年壮时,血气方刚,要警惕好勇斗狠;到老时,血气渐衰,要警惕追求实利。”

【注释】

“君子”,此处可指有德者,亦可指有位者。

“血气”,古人认为人的生命力和勇气来自“血气”。此处用以指代人的生命。现代常用词,不译。

“定”,止也。如《诗·小雅·节南山》中的“乱靡有定”。此处意指停止成长、成熟。

“戒”,警也、慎也。警戒、谨慎。

“色”,此处指男女之色欲。

“壮”,壮年。古时称男子三十为壮。

“血气方刚”,指血气强劲、精力旺盛。成语,不译。“刚”,强也。

“老”,古时七十曰老。此处泛指年老。

“得”,得到、获得。此处指追求现实利益。通常是解作贪求,亦通。

【评析】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君子,有三件事须当警惕。

第一,年轻时,要警惕沉迷色欲。年轻人对男女之事容易好奇,也容易沉迷陷溺于色欲之中。年轻人的身体尚未完全成熟,而生命的长成正有赖于血气的滋养。因此,若不能“戒之在色”,而一味纵欲,耗气费血,生命便会如釜底抽薪,轻则伤身,重则殒命,何况尚有损德之虞。古代皇帝多短命,贪迷宫闱之乐便是主要原因之一。身伤德损则不堪担当大任,故欲为君子者,当“戒之在色”。

第二,年壮时,要警惕好勇斗狠。人在壮盛之年,血气最是充盈旺盛,因而充满激情、富于理想,当然也容易因冲动而失去理性。所以要警惕“好勇斗狠”,以免“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参见《善读「论语」12.21》)。血气之勇,当用于行义。若用于“好勇斗狠”,便会损德害义。故欲为君子者,当“戒之在斗”。

第三,年老时,要警惕追求实利。生命渐老,血气渐衰,人确实就不那么容易冲动了,理性也开始占据上风,但勇气也往往随之消退,因而便容易失去年轻时的理想和志向,而变得世俗和实际,变得容易患得患失,变得喜欢追求现实利益。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参见《善读「论语」8.7》)。人若重利,便会轻义,也就不能“仁以为己任”。而行道为仁正是君子之志。故欲为君子,当“戒之在得”。

孟子曰:“志者气之帅”。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亦曰:“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劭也”。此论甚明。

现代人入学虽早,却鲜有“志于道”者,其“志气”亦多“为血气所动”而游于名利享乐之间,往往年纪轻轻,便已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只要“志气”“为血气所动”,便当戒血气之弊。而所谓少壮老之分戒三事,固当戒之毕生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16.7:进明德君子三戒,为仁义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