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戒”,可能会带来严肃、束缚、不自由,不自在的感觉。字是有表情的,比如看到“笑”有人就会有“笑”的表情,看到“美”也会有欣悦的表情,面对“戒”字,一般笑不出来,因为这个“戒”字是和“不许”相连接,五戒,八戒,那就是五种、八种禁忌,是不能碰触,不可逾越的。 


当然,一字多义,“戒”字也不是这一种严肃呆板的表情,它还有另一种表情,比如“戒指”,那就更多是温馨、温暖了。

查了百度字典,戒的基本义有以下几种:

戒:(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1.防备:~心。~备。~严。~骄~躁。    

2.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3.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五戒……

4.准备:~途。~装。

5.古同“界”,界限。

6.名词,警戒之事;戒指的简称

参加这次禅修班夏令营,感触最多的就是这个“戒”字。

我们将“戒”片面地理解为消极的禁戒,认为有了戒就不自由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 。佛教称“戒”是指道德品行,含有行为、习惯、品质、本性、自然等意思,通常也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好品德、良善的行为等。

从“戒”的原意来看,它是主动地培育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善的品德、素养。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甚至是伤天害理、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会做出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对自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事情。

戒,也叫做“学处”,即学习规范、训练规则。 看起来有许多的禁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越自律者越自由”。


比如“止语”——戒妄语的基础,过堂时的“止语”氛围,一开始很不习惯,吃饭时那么安静,只听见咀嚼的声音,好像置身于喂了桑叶的快要上山的蚕室里,一波一波细碎的声音,行堂的师傅过来了,明明想要对他说声谢谢,只好化作一个微笑,一个合掌的手势。可正是这“戒语”,得以专心吃饭,专心咀嚼,咀嚼出粗粮素食居然如此美味,肠胃感觉特别舒适。

印象特别深的是“递一滴水”茶禅一味的钱老师,罚站我们时说的一席话,她说,之所以让我们站着,就是要让我们觉知被罚站,因为没有做到“戒”。昨天下午,课上好之后,每个组喝过茶的茶具没有洗,没有整理。什么叫“戒”(“学处”),要有自己的觉知,戒定慧,要养成好习惯、开启智慧,“戒”是第一步,革除不良的习惯,修正自己的行为规范。

我们还是太自以为是了,你有何修为要他人来为你服务?空杯以待,怀谦卑之心,去学去做事,就是“戒”,戒而后得定,定而后开慧。

“持戒”,六度之一,原来“持戒”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规范,训练规则,持续“学处”。

钱老师一番话,把我们说得一个个低下了头。对这个“戒”字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个“戒”字表情开始变得更为丰富。

钱老师开始说“jie”的时候,我以为是同音字“界”,因为大和尚的法号是“界隆”,也因为觉得“界”是一种规矩,一个界限里的自由。下课时问钱老师,她说是“戒”。直到查了百度字典,才知道“戒”与“界”在“界限”意义上是一致的,可以通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