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简单一招,教孩子不惧怕困难

网图侵删

理事会•教育专栏推荐编辑 :仙灵

推荐语:

面对未知的挑战,面对难以解决的困难,孩子产生畏惧、退缩等心理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必须要勇往直前,要注意沟通交流,要注意拆解问题,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文中的方法很实用,特此推荐。

本文投稿给理事会•教育专栏,欢迎大家关注专栏的优秀文章。


乐乐从小一直打篮球,虽然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但是他很喜欢这项运动。

后来他爸爸为了让他提升篮球技艺,就给他报了一个俱乐部,专门进行训练。

但是在一次篮球比赛过后,乐乐却说什么都不再去俱乐部了,说自己不喜欢篮球了,厌倦了。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做工作,甚至请教练和小队员一起帮忙,也没能挽回乐乐的心意。

原来,在那天比赛的时候,乐乐出现了失误,本来这件事在练球过程中非常正常。但是那天乐乐爸爸在场外特别激动,他跳起来冲着乐乐喊,你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随后,在乐乐由于情绪受到影响被换下场后,乐乐爸爸赶紧拽着儿子到一边去,给他讲解刚才乐乐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他还不断地给儿子加油,让他振作起来。

乐乐爸爸丝毫没察觉到自己在哪个环节出错了,他觉得自己既指出了孩子的问题,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还加油鼓励了他,怎么反而到最后孩子居然放弃这项运动了?

其实,乐乐爸爸的问题不是在这一次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而是长期的积累过程。乐乐一直都没有培养起面对问题的勇气,因此,当他再次在众人面前出错的时候,他就崩溃了,他无法忍受自己屡次面对这个他无法处理的局面,于是做出不再打篮球的决定。

孩子惧怕困难, 这件事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确实挺恐怖的。

因为不知道应该怎样让孩子不惧怕困难,因为单靠自己嘴巴上说说,“别怕,有什么好怕的”、“人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也行,加油”、“有爸爸妈妈在,你一定行”,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让孩子显得更加畏惧。

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胆小、怯懦、遇事退缩,在充满变数的未来,不惧怕困难是一项很可贵的品质,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就显得非常重要。

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帮助他,在之前的文章中,专门教过一些拆解问题的方法,将孩子面对的所谓困难问题拆解成孩子可以实际操作的一个一个的小步骤,在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自信心。

这是实际操作层面的技巧,一般来说,如果与孩子亲子关系不错,父母也比较耐心,那么就可以直接上手用这样的技巧来帮助孩子实际解决几个问题,在教孩子拆解问题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建立自信,慢慢远离惧怕。

当然,仅仅有技巧还不够,父母也得是很能打的。

比如,父母要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过火焰山般煎熬。要表现得心态积极一点,甚至用一些调侃和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自己面对的困难。

跟孩子分享自己遇到的某个困难,并评价其在一生中算得上《西游记》中哪一类怪物,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怎样从那个当时认为巨大的坑里爬出来的。

当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能做的就是表现出不耐烦、焦虑、失望等情绪,因为这简直就是在告诉孩子,遇到困难,伴随的情绪就是不耐烦、焦虑、失望,当他把这些情绪内化为自己的情绪,变成了他自己对困难的恐惧来源,这再想更改就难了。

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永远都跟他站在一起,并肩作战,共同面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指手画脚,看他手忙脚乱的独自战斗。

上面说了那么多,只不过是复习了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下面才是今天的重点大招。

从心理上让孩子不惧怕困难,除了上面说的那些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步骤,来帮助他养成习惯,一旦遇到问题,就按照步骤来思考,顺藤摸瓜,找到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困难时的基本步骤是:

(1)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决定“是否”要做。

(2)我应该“怎么做”?出现下一个困难的话,你如何解决?一直牢记不放弃的理由。

分别解释一下。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直白,似乎不用去问,但是这却是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信心的重要一步。这一步“要做”,决定了后面他付出多少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一步含糊不清,那么在后面的步骤里,他会找到一万个理由退缩不前。

比如处理前面乐乐的问题,乐乐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放弃篮球以及我为什么要打篮球。

如果乐乐已经被困难彻底打败,对篮球充满了恐惧,超过了篮球带给他的快乐。那么他有可能真正放弃篮球。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接受现实,等待孩子从这一次的创伤中走出来,再帮助他建立对其他运动的爱好。

如果乐乐依然能感受到篮球带来的快乐,只是,他不确定篮球带来的痛苦和困难是否能被他克服。

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它帮助乐乐思考,是否进行下去,如果要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充分的理由是什么。

有了这个理由,他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时刻牢记他选择进行下去是“为什么”,他才能全力以赴去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也就排除了他会中途从这个决定中退出的选项,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步:“怎么做”。

在“怎么做”这个环节,依然有几个问题需要问自己:

我如何才能做到?

我会做什么?

我知道什么?

我拥有什么?

我能做到哪一步?

有几点需要注意:

不问,我能做到吗?

而是问,我如何才能做到?

如果问,我能做到吗?听着就底气不足,充满质疑。

而“我如何才能做到”,就是在促使孩子寻找方法,而不是手足无措的质疑提出问题的人或者面临的困境。

这样提问,可能最终的方法,不一定是孩子熟悉的,可能这个方法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但是有一点,孩子会把失败排除在了他的选项之外,他想要获得的是成功。

另外,

提问,我会做什么?我知道什么?我拥有什么?我能做到哪一步?

而不是把焦点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来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上,那就充满了未知、恐惧、焦虑、不安,这些情绪对我们接下来拆分问题一点帮助没有,反而会影响拆解的效果。

当我们问,我会做什么、我知道什么、我能做到哪一步时,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已知的,都是我们熟悉的,都是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的事情,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还是拿乐乐来举例,当他问过第一个问题,认为自己对篮球的热爱还是稍占上风,做出了要继续打篮球的决定后,他就要时刻牢记对篮球的热爱让自己继续这件事。

然后,他要“怎么做”?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讲还是太宽泛了,于是就紧接着问“我会做什么,知道什么,拥有什么,能做到哪一步”。

他会发现,他会很多篮球的技巧,他的动作规范性、准确性都不错,体能也很好,爸爸妈妈依然热情支持他继续打篮球,教练也积极响应他的回归请求,小伙伴也在召唤他,乐乐的心情在这个时刻轻松了很多,他觉得自己没那么差,拥有的东西很多。

然后,乐乐主动分析他能够做到哪些事情,按时训练、增强营养、加强对动作精细度的关注、对失误的动作做拆解、求助教练。

作为帮助一个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的问题,到这里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巩固这个成果。

我们会看到,今天的这一招,更多的是放在了孩子的自我对话上,让他在自我对话中,找到自己的优点、长处,找到自己继续某件事的出发点,而不是把困难事件当作终点。

很多孩子遇到困难时,并不见得是困难有多大,而往往是在困难面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偏差,容易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这个方法很好的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也就更容易客观公正的看待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 || 简单一招,教孩子不惧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