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附录二读书分享

附录二、平面几何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能力训练是思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重要课题。

二、方法。

运用自编五课时《解决几何问题思维训练教程》在五所学校进行实验。实验均在初三年级进行,安排在初三下期新课刚刚结束时在两周内完成。为防止“实验者期望效应”,向思维训练班和习题练习班的老师及学生都说他们的班是思维训练实验班。后测之后,在学校一对思维训练班和习题练习班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结果。

1、你感到在这五节课学到了多少好的思维方法2、。老师在实验课中讲的思维方法,你今后在解其他几何题时能用的上吗?3、你喜欢这五节实验课吗,为什么。

四讨论

(一)关于实验效应。1、近期效应。由于常规班在结束新课后,已开始正常的复习课,难以控制所讲内容。进取心不足,对实验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进取心和教改热情,是教改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2、长期效应。思维训练课中所学到的思维策略,必须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和在实验课以外的情境中自觉运用的训练,特别是元认知训练。

(二)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策略。

策略1、直觉判断题的类型,(明确思维大方向)。进行这种直觉判断时最好能多考虑几条思路,然后再直接判断哪一条思路最值得优先选择,但优先考虑的思路走到一定程度仍走不通时,要回过头来重新选择优先考虑的思路。

策略2,充分利用已知条件(顺向推理)。直觉的判断优先考虑的是思路之后,就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

策略3、使已知与未知取得联系(逆向推理)。不仅要善于运用问题作为思维推理的方向,指引顺向推理,而且要考虑如何使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取得联系。要运用逆向推理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距离缩短。双向推理才是最成功思路。

策略4,使已知与未知取得联系(做辅助线)。辅助线必须有助于使已知与未知取得联系,特别要优先考虑如何使“未充分使用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取得联系。

策略5、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概括思路),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策略。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以便总结思路,发现成功的思维策略或方法,加强自身思维过程的意识和调节能力。

(三)思维训练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一系列科学原则,思维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思维训练实验课里,主要贯彻了三条原则:

1、系统训练原则。训练要讲究系统,单个思维策略很难应付复杂的问题,必须有一整套策略,而且这一整套策略必须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训练中,我们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所教的五种策略,使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使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一个概括化的通用操作系统。2、注重过程原则,首先是注重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加工过程的分析,并力图揭示出加工的流程及阶段。其次思维训练过程中,必须反复的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加强过程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改进自己的思维过程,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元认知能力。

3、有效迁移原则,首先我们只能期望“特定“”迁移,而不是普遍迁移。其次,应该相信结合学科的思维策略训练,只要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并进行适当的指导,终将会有助于智力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本研究的缺陷。本研究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第一,初三新课结束以后,课时特别珍贵,所以训练课时太少,制约了实验效应。第二,本教程所选择例题偏难,影响实验效果。虽然难题更有利于体现思维技巧,便于传授思维技巧,但其副作用随之产生,一些成绩相当差的学生在问卷回答说,因为听不懂题,所以对这几节课不感兴趣。第三,实验结束之后到延迟测验的一个月时间里,没有控制有关条件,所以无法估计该实验的中长期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策略研究》附录二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