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展览(39):嘉定竹刻博物馆

看完顾绣展,让手机冲会电,我急急赶去嘉定竹刻博物馆。这是个坐落在嘉定别墅的小型展馆,曲径通幽,铁门前垂下舒朗绽开的凌霄花,橙红如同太阳的光辉,艳丽娇俏,像一只只欢迎客人而吹奏的小喇叭。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开创的一个竹刻艺术流派,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竹刻史上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展厅分新旧两部分,旧厅里陈放的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新厅里陈列的则是近代及解放后新时代的创新作品。

在嘉定,文人即竹人。嘉定竹刻以刀为笔,将书、画、诗、文、印诸多艺术融于一体。作为文人审美和匠作精神的典范,长期影响着江南民间雕刻艺术和清代康雍盛世宫廷艺匠的发展,是优秀江南文化的缩影。展品我复制粘贴来做简单介绍:

一、清早期浅浮雕“王乔飞舄”图笔筒:

笔筒用浅浮雕技法雕“王乔飞舄”的故事。筒身可见一仙人,解开衣襟盘坐在蒲团上,赤着双脚。背后的箩筐中盛满寿桃以及灵芝。左手执一履,右手撑蒲团,仰面朝天。天空中浮云缭绕天上,一鹤自云中飞来。旁刻诗文:

“沉沉五鼓去朝天,

飞舄逢临玉陛前,

不是云端召赐履,

那知宝辙优神仙。”

二、清乾隆竹根雕香山九老圆大山子:

此竹根雕山子,以竹根为材,通身雕刻山水人物,松竹茂盛,山峦迭嶂。仔细观察局部,共有人物十六,老者小童,彼此顾盼呼应。其中老者高士九人,或执杖或持如意,神态各异,相得益彰。童子共七,或捧书或抱琴,各司其职。山峦中瀑布倾泄,仙鹤成双,书案物什,无不形神兼具,细致入微。

三、清初透雕桃花仕女图香筒:

香筒以紫檀为底和盖,筒身色泽油亮莹润。通体透雕着桃花仕女的图案。在一株梅花树下,仕女举头望月,面带笑靥,交臂盘坐于圆席上,身旁置有古琴、书卷、砚台、笔架、香炉等文房雅具。筒身留白处有题识:

“月斜琴轸外,

花落笔床边”。

整个竹器透露出清静幽雅,韵味十足。

四、清乾隆竹根雕铁拐李像:

铁拐李像以竹根雕成。头型畸怪,眉高眼凸,似欲爆裂,加以脑后于耳上之发,戒箍一并收之。凸眉向下,作怒裂睛,颧骨与鼻皆作夸张高耸之势。胡髭结痂拉喳,团曲劲卷,似是仙人不怒自威。

五、清竹雕少溪款菊花图竹雕笔筒:

该作品以阴刻兼用陷地浅刻的技法创作而成。笔筒筒身以菊花为饰,所绘菊花枝叶繁茂,身姿妩媚婀娜、顾盼有致。兰草穿插合理、倒曳自然,令画面富有层次感。

六、清二乔读书图竹雕笔筒:

作品以“二乔读书图”为题材,描绘了“二乔”紧靠在一起,欣赏文中微义的情形,属于后人学习吴氏作品的习作。虽为习作,但作者在构思上有自己的拓展,人物一侧有题词:

“兰兮蕙兮,

双双凭几。

同披坟典,

收放参微。”

与吴氏作品所刻诗文作阳文处理不同,此处为阴文处理,别有风采。也算是对前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七、清竹雕虬松杯:

见惯了竹筒,再介绍竹杯。该作品根据原材料主根肉厚的特点,巧用自然形态进行创作。技法上,作者采用了深浮雕兼施透雕的方法,在杯的四周,形象地雕刻出坚实而苍翠多姿的虬松,富有祥和之美。老年人喜欢祥瑞,如果当作寿礼,是何等的风雅。

以上文字除物件的文艺性描述,其他专业术语都来自于网上嘉定文博的介绍,实在无空去写,搬来学习也是好的,特此声明。

到此嘉定一日游结束,嘉定的古镇古迹,孔庙方塔,古典园林,小型的美术展馆都还未去,留待以后再做念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封后展览(39):嘉定竹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