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若干年前,笔者花掉2000元成为首批固态硬盘(SSD)的小白兔。随后固态硬盘的发展几乎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首先,存储容量呈现出曲线上升趋势;其次,SSD的读写性能也是显著提升;最后,关键的产品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1000元就可以购买一块不错的SSD产品,可是回到这个“不错”的概念上来什么样的SSD才算不错呢?
作为最早一批尝试SSD的用户,笔者的SSD使用经历还算丰富,期间有2块SSD已经挂掉,给笔者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笔者一度对那些在SSD红海时期大捞一笔的厂商表现出深恶痛绝。虽然现如今TLC的应用又将产品的容量翻了倍,价格也是对半折。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也一度动摇准备购买一块大容量SSD产品,用来存储照片以及游戏,但回顾以前的经历还是打住了。
点击播放按钮收听本文有声版音频
本期的《还在跑分?什么样的固态硬盘才是好产品》内容已收录至我的喜马拉雅《西瓜的科学》专辑当中,后续该专辑将会陆续推出科学、科技相关的内容,欢迎关注收听!
笔者的SSD之痛相信不少用户也遇到过,SSD(以SATA 6Gbps为例)现如今呈现出来的局面是:速度足够快、容量足够大、价格足够实惠,也正是凭借这些特点,SSD已经占据了存储半壁江山,后续SSD的全面普及也是理所应当,而在不久前笔者曾经还大胆预测,2016年势必成为SSD全面普及的元年。
好了什么样的SSD才是好产品?下面本文基于笔者以上的经验就来简单的分析下。
数据安全很重要 只是未到伤心处
存储产品的数据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产品有价数据无价,一块显卡烧毁了,去换一块新的回来就可以了,但是SSD坏了,里面的数据很有可能就和你说再见了,所以笔者在这里将SSD的数据存储安全放在了衡量SSD好坏的首位。
笔者经历的2块SSD挂起彻底伤透了心,随后使用量产工具也无法恢复,曾经一个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换一块新的盘,让笔者给邮寄过去,但出于对数据的担忧,最后婉拒更换新品。实际上我想说的一个事实是:如果一个用户的SSD挂起导致大量重要数据的丢失,可能这个用户对这个品牌不会再爱了,所以厂商一定不要玩火自焚,伤了第一次买SSD用户的心。
影响SSD数据存储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闪存的PE擦写次数、固件的优化,还有就是产品主控、PCB等用料设计,坦率来说SSD产品的设计和用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辨别,首先SSD的PCB、主控、缓存、NAND闪存等都被封闭起来我们无法查看,其次即使把几块SSD PCB板呈现在你面前,你也无法无法分辨出优劣来,最后对于SSD至关重要的NAND闪存,你也很难知晓其实际的品质(速率、耐久度等规格参数)。
通常对于这样的问题,用户会把这些交给市场来论证,总结已经使用过某款产品的用户观点,然后来做判断,以经验来判断,另外用户也会对于品牌有一定的认可度,毕竟大品牌的产品设计整体要优于小品牌。从这一点来看SSD品质的筛选第一步用户就会陷入泥潭,毕竟产品品质常规的性能测试完全没法呈现出来,这是媒体产品评测的一个软肋,基于此ZOL正在策划一个《市售TLC耐久度测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另外延伸一个小知识,SSD虽然采用了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但是存储在上面的数据是靠电子迁移实现的,随着断电时间的增长,电子可能会出现迁移的现象,导致存储在其上的数据损坏,实际上SSD断电后可以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存储一年的时间,而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其安全存储时间就会减半,如果一台使用SSD系统的电脑闲置超过1年,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SSD数据的损坏而无法启动系统,好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电脑会一年都不启动一次的。
250GB起 厂商眼里没有够用就好这个理论
除了SSD产品上面的内在特征,SSD外在我们“看得见”的特征,诸如容量、价格、速度也是购买SSD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现如今用户衡量SSD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这也是SSD厂商抓住用户进行狂轰滥炸宣传的关键点,毕竟在价格面前,一切关于产品的其他参数都会苍白无力,很多厂商正是利用用户这样的心理,不断击穿价格底线,似乎是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实际上不少这样的实惠是在牺牲用户数据安全为代价的。
SSD普及的要素容量和价格,目前SSD主流为250GB,不少用户已经用上了480GB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基本和2TB-4TB HDD价格相当,虽然容量还是差了一个量级,但是250GB装完系统再加上一些应用程序和几个游戏完全不是问题,如果不存储电影,更大容量的2TB HDD的大容量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于是SSD才出现了迅速席卷之势。
由于闪存密度的大幅提升,目前主流SSD基本从250GB起,少数产品为了照顾入门级用户推出了120GB产品,实际上由于120GB或者250GB产品,由于通道数不足,其写入性能在同系列产品中要弱不少,而安全写入数据也会因为容量的限制直接对半,所以如果不是预算特别有限,不建议用户选购120GB的产品。
TLC并不美好 欲待得道圆满
本文在这里并不是抨击这些低价SSD产品质量不值得信赖,在SSD红海时期,一块SSD的利润可能比销售一台电脑主机的利润还高,现如今由于闪存技术、主控掌握在少数大厂商手里,一些想分一杯羹的SSD厂商大都会选择从中低端产品入手。
SSD的中低端产品不同于显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使用廉价TLC闪存颗粒,但中低端的显卡只是图形性能更弱一些,虽然用料相对会差一些,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并不需要诸如高规格的供电或者绝佳电气性能,相反用料一般的中低端显卡由于发热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再来说说TLC闪存颗粒的事儿,目前并没有厂商公布具体的TLC闪存PE次数,但从厂商公布的安全写入数据来看,PE次数大概在500-1000之间,这样即使一块250GB容量的SSD也至少可以写入125TB的数据,而笔者最早的一块SSD用到至今数据写入量还不足20TB,所以对于TLC SSD来说似乎完全不用担心其耐久度问题。
实际上对于一些品牌最新的TLC SSD,我们一般不用去担心其耐久度问题,但纵观目前的TLC SSD,其硬件、固件还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反映出来的就是丢盘、与主板不兼容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能后续厂商会推出相应的固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毕竟会让用户恼火。有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整个SSD市场个别产品的返修率甚至高达10%,号称比HDD更安全的SSD返修率尽然反超。
而笔者给出的建议是目前的TLC SSD产品并不足够安全,当然随着后续技术的成熟,这一问题会得到迎刃而解,而对于数据有苛刻要求的用户最好还是选购MLC SSD产品。
而说起TLC这里不仅要说一说U盘,实际上TLC闪存很早就已经诞生,只是当时的产品设计无法满足大量的数据反复写入需求,而在早期这些闪存颗粒会被应用到诸如U盘、存储卡等产品,于是我们就见证了不少损坏的U盘,虽然说U盘损坏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一些白片或者PE耗尽的TLC闪存还是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故障率,相信每一个数码爱好者背后都有这样一个例子吧。
不过这些主打低价SSD的厂商还是对SSD的市场繁荣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产品的入市,那么传统SSD厂商就会坐地起价,很可能现如今250GB SSD还在千元之上。
别再迷念跑分 传说只是过去式
再来说说SSD跑分的事儿,目前来看SATA 6Gbps SSD的跑分基本都能达到SATA 6Gbps的速度极限,只要不是那些低得离谱的产品或者用户需求苛刻,一般来说一块400元的250GB SSD和一块800元的250GB SSD其性能差异用户很难分辨出来,也就是说现在那些标榜性能旗舰的SSD产品单纯从持续读写性能上来说已经很难和普通SSD拉开差距。
所以,实际上400元250GB SSD和800元的250GB SSD,其差异仅仅是TLC、MLC闪存和品牌的竞争,有些读者认为现在不敢用TLC的用户实际上是过于保守,认为TLC已经足够安全,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虽然MLC闪存SSD也存在吊盘的概率,但由于其方案相对成熟,其概率远低于TLC产品,目前仍然是SSD的优选。
全文小结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一款好的SSD依然是成熟的MLC主控方案,容量250GB起(越大越好),采用的MLC闪存经得起验证,杜绝劣质白片闪存滥竽充数,另外拥有完备的品牌技术支持,这包括产品售后服务以及一些配套的软件工具等,进一步优化产品使用体验。
当然价格是试金石,TLC目前的不断击穿的价格底线也是好事儿,它会不断刺激产品完善,笔者也相信在未来TLC的不足会被完美解决,而MLC也终将退出主流市场。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