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言多祸事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古人在发表言论方面是非常谨慎的,一定要以此为戒!

       “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话,说得越多失败越多。从黄帝的时候起就有这种说法,人性这个东西真是有意思。我们现在常说的“言多必失”,也许就出自这篇文章。所以,我现在除了讲课一般不说话。为什么?因为说什么都不对,甚至不能轻易夸人。

       我打个比方,我如果夸某人真聪明,别人就会觉得我是说他们不聪明。我如果夸某甲真是个好人,大家要向他学习,别人就会觉得我是说他们不是好人。所以,你不能只夸其中一个人,只要你夸了任何一个人,其他人都会觉得你在批评自己。夸人都这样,骂人就更糟糕了。我如果骂某人真不懂事,大家就会觉得我在指桑骂槐地说他。就是这样,我只要批评了一些人,哪怕是古人,都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在说他。这是人性。所以要“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不要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多一事必然多一份祸患。我的生命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我们每次多事,都必然招来无穷的麻烦。所以,我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其他的时候尽量低调,尽量不张扬。这是老子和黄帝告诉我的。“无多事”就是安分守己,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要管本分之外的事情,因为“多事多患”。

       《孔子家语》中专门记录了《金人铭》,说明孔子很重视这篇文章,甚至把它作为一种家传文化来教育子女和弟子,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也吃了一惊。黄帝把这么好的东西刻在金人背后,希望它能留下来,能让后人看到,这份心意让人觉得非常温馨,但也让人感慨和遗憾。因为,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将这些智慧融入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单纯地求知。幸好其中有一个老子,幸好老子留下了《道德经》,这或许也可以算是《金人铭》的另一种传承。

       我们接着解释第四句。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快乐安稳的时候更要警惕,不该做的不要做,学会杜绝一些日后会让你后悔的事。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不要认为多说话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多说话引起的祸患正在形成,只是你还没发现罢了。在古代中国,很多人甚至会因为话语间得罪了小人,就招来满门抄斩的灭族之祸。

       比如晁错,他是汉景帝的老师,汉景帝很信任他,他力谏汉景帝削藩,汉景帝也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触怒了诸侯王,给了诸侯王造反的借口。本来这也不至于让晁错被汉景帝腰斩,但晁错偏偏想借诸侯造反的时机收拾政敌袁盎,还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下属,结果有人给袁盎通风报信,袁盎就先下手为强,怂恿汉景帝杀掉晁错,以便兵不血刃地平定战乱,而汉景帝竟然也听了。于是晁错就被腰斩了。但诸侯王并没有因为晁错的被杀而收兵,这说明晃错制藩的建议没有错,诸侯王确实有造反之心。所以,晁错的被杀不是因为他给国家带来了灾难,而是因为他多管闲事和多说话。在他被杀的十几天前,他的父亲就专门来找他谈话,叫他再也不要去得罪那些诸侯王了,否则,刘家的江山是安宁了,晁家却危险了,搞不好还会被灭族的,但他就是不听。他的父亲不想看到他出事,更不想看到整个家族都被他连累,于是一回家就服毒自杀了。晁错之所以这么坚决,完全是为了辅佐汉景帝,但汉景帝不会因为爱一个人而不爱江山,就把他杀了。虽然作为帝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让人非常遗憾。后来,汉景帝还变相弄死了平定七国之乱的老将周亚夫,所以,虽然汉景帝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作为个体的人来说,他的心中有一种非常残酷阴冷的东西。不过,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他自己,也跟当时的那种文化有关系。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为了铲除潜在的威胁,几乎所有统治者都会这样。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都非常可怕,它会放大人性中自私自利的部分,让人性变得扭曲。很多人说了不该说的话之后,都招来了不吉祥的后果。这就是“勿谓何伤”,不要觉得你不会受到伤害,“其祸将长”,其实祸患已经形成了。所以,既不要多说话,也不要多管闲事。

       另一个启示就是不要招惹小人,如果你得罪了小人,他开始找你麻烦,你就会永远不得安稳。我们不说别的,有时候说话不注意,或者行为上过火了一些,甚至只是因为笑了一下,小人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语言很重要。

       郭子仪在这方面就很注意。他平定安史之乱后找了很多年轻女人,整天跟这些年轻女人一起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但有一天,一个叫卢杞的人来见他,他马上叫所有女人都回避。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卢杞是个小人,非常聪明也容易记仇,而且他长得很丑,女人们见到他肯定会笑,不管哪个女孩子一笑,他就会把仇记在我的身上,将来就会给我招致灭门之祸。郭子仪说的对不对?对。他对卢杞的心理把握得很准,卢杞确实是这样的人。郑詹经常趁他睡觉去见另一个宰相张镒,他就设计把郑詹杀了。很多跟他不和,或者不喜欢他、跟他政见不同的大臣都被他收拾了,包括个性刚直的颜直卿,有些大臣甚至被他灭族。但郭子仪和他的家族却非常安全,因为他一直很小心。所以,郭子仪很有智慧。实际上,他的花天酒地也是因为有智慧,他不是真的好色。他平定安史之乱立了大功,声望很高,如果这时候他做道德楷模,皇帝就会怀疑他担心他跟自己抢风头。于是他就花天酒地,整天搂着漂亮姑娘卿卿我我,皇帝一看他沉迷于酒色,没有大志,就不会害他。那个时代这样。不过,即使到了和平年代,我们还是要少说话,尽量低调,亲人之间也不要多说话。如果对亲人说了不该说的话,照样会招致祸害。

       黄帝对人性的把握非常准确,真是了不起。

       不过,西方人也许会觉得中国人很奇怪,为什么一直让人少说话,他们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要展示自己,因为西方社会不会迫害张扬的人——其实说不定。西方社会照样把耶稣送上了十字架,把苏格拉底判了死刑,把布鲁诺烧死了。所以,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只要有人类,就是这样,就要遵循黄帝和老子总结出的这些规律,因为人性是不分民族、血统和地域的。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不要认为多说话不会有什么损害,你的祸患就要像熊熊大火那样烧光你的一切了。

       许多时候,人的祸患都是言语招来的。好几年前,你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刺激了某个小人,当时的不愉快就会一直理在他的心里,他会永远盯着你,看你什么时候出错,一旦你出错了,被他抓住了把柄,他就会趁机报复你,让你万劫不复。所有大的祸患,都源于小人。因为得罪小人太容易了,就是几句话的事。你不可能占他的老婆,不可能夺他的财产,但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刺伤他的心。

       如果你伤害的人是君子,他就算多么疼痛也不会加害你,而且不会永远记住你对他的伤害,但小人不是这样,小人放不下,也过不去,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以,古人提醒我们要“敬小人如敬父母”。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不要认为没有人听到你的话,你说话的时候,天妖就在窥视着你。黄帝的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天是老天爷,“妖”是妖精、神鬼。中国有一句老话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跟“天妖伺人”的意思非常相近。老祖宗认为,就算你只是在自言自语,也不要觉得别人听不见。永远记住,人在做,天在看。你看不见的存在永远在身旁监督着你。

       书上有很多这种故事,我也有很多类似的经验。所以,不但不能说别人的坏话,连自言自语也要小心。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慎独。

       儒家要求我们在没人的时候也要恭敬、自律,就像有人在监督你一样,要常保一颗恭敬之心。类似于儒家所说的“诚意正心”,诚意正心是儒家的基本功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壹 多言多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