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双11来了

写反思终于完成一个21天习惯养成的周期了,今天是第二个21天习惯的起点,但是今天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学习,皆因今天是双11,忙着买东西。买了洗地机、电磁炉、电动牙刷等等,这个双11已经变成了人们的刚需了,到了今天好像不网购反而不正常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锚定效应起作用。大家心里都觉得双11的东西应该是最便宜的,所以有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也会倾向于去购买。但是今天反而不是最便宜的一天。今天之前的预订活动,价格一样,但是送的东西多了。现在经济不好,消费起不来,平台和商家都有意识拉长了双11的时间区间,已经由最初的一天延长到了半个月不止。

今天午睡时练习了冥想,结果失败告终。中午睡觉的时候闭上眼,开始练习冥想。但是我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叫法是呼—吸。但是我好像吸了气之后总是会停顿一下再呼气。也就是我的呼吸节奏是先吸气后呼气,这样以来,和自己心里默念的呼—吸的顺序完全搞反了,意念和行为不一致。这样就很难受。关注了行为,又忘记了意念,反之也一样。所以运行不到几个循环就乱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得找书去看看。

上午没看书,所以没得思考。倒是昨晚看了新买的书——张新民的《火眼金睛读财报》。太久没看这些书了,以致于都快忘光了。这个问题的原因应该是没有用费曼学习法去操作。不经过自己的语言去讲述,理解深度和记忆时长大打折扣。就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毛利率、净利率这些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要很流畅地讲述出来,似乎还是有难度。此外看这种专业书,也很难有思考,因为这是最基础的财务知识,就是靠记。

不对,不应该这样想。比如净利润,除了要搞懂它的定义之外,还要弄清楚它的使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它去判断一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不过这些指标孤立地来看没什么大用,需要多个指标结合着来看。不同的行业对指标的运用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负债率。一般行业都要求负债率适中才是健康的,但是银行确实例外。所有的银行负债率都在90%以上。银行就是借钱生钱的,没有负债就没有了利润。

今天就讲述一个概念: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指的是企业的所有收入的总和。它的定义是只要商品或服务的所有权以及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就可以计入收入。但是营业收入和是否收到货款无关。一个交易完成,分成三种情况:

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此笔交易计入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增加。

2,先货后款,这是最常见的交易方式。此笔交易计入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增加。

3,先款后货,这是卖方最喜欢的交易方式。能做到这样的一般都是龙头企业,具有定价权的垄断优势,比如茅台等白酒行业。此笔交易不计入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合同负债增加。

有些公司有金融子公司的,这种公司的流水非常大,一般是计入到营业收入里的其他类金融业务收入。在看营业收入的要特别注意,不要看到营业收入大增就兴奋。

与营业收入对应的就是营业成本,它就是企业获得营业收入所付出的直接代价。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财务概念,没有太多的延伸,记住就可以。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会交叉学习专业类知识、通识类知识和效率类知识。如果是专业类的知识,可能更多的思考是逻辑,这就不涉及个人的触动和改变了。

从第二个21天开始,我要加强专业类知识的学习。毕竟通识类知识和效率类知识都是围绕专业类知识来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今天写的这些,并不是反思,我都觉得自己在划水了。没办法,在专业类书籍中要体会到触动,不是很科学,更多的是发散思维和应用场景。——我觉得这个领悟不是很深刻,一定有机会迭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1双11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