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机构如何避免老人的伤人与自伤(上)- 新闻报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观察(4)

        通过前几篇的文章,我们深入到“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新闻报道中,带大家从“伤人和自伤”的角度,了解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在家庭中,或者是传统普通型养护机构的生存状态,以及带给家庭和家属的困扰。同时,笔者也试着从疾病本身和外部环境方面,分析了这些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

         从本期开始,我们以爱知介护这些年来在老年痴呆症老人照护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优秀照护机构的经验,从如何规避和减少老年痴呆症老人“伤人和自伤”的角度,跟大家做详细的说明。

        本篇文章的重点,则是从如何改善老人生活环境,继而去降低和减少相应刺激因素,达到避免因老人的情绪激化和社会性丧失而诱发与环境的对立的目的。

第一,居住环境

        传统的养老机构当中,无论是否是老年痴呆症老人,居住环境一般是以双人间或三人间居多。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向大家阐述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多人混居的危害和弊端:因为记忆和定向能力障碍,对于居室及居室里的人,都有辨识和判断的困难,也因此让他们在晨起或某一个时间突然会感觉到陌生人出现在自己的房间里,并因此刺激而诱发对抗行为。所以,老年痴呆症老人混居是应当尽力避免的。这一点,已经是有广泛共识的。

        例如在日本,就是通过《介护保险法》进行明确规定:老年痴呆症老人专门照护机构(Group home),必须提供单人房间,严禁两人甚至多人共居一室。

        由于建筑结构和升级改造成本的考虑,在我国传统的养护机构中让老年痴呆症老人都住单人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环境改善解决这个“刺激源”呢?

        “居室不独立,但空间要独立”。我们通常建议将老人就寝的空间,通过使用可以起到私密性保护的家具,例如隔断柜等,进行个人空间的再造。其目的是让老人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并且尽可能降低与其他同住老人的相互影响。我们看到有些机构会使用帘子进行区隔,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认为或者看到风吹动帘子造成晃动乃至于有影子的话,这将形成新的刺激源:老人有可能会把帘子上的阴影看成人影,进而害怕、恐惧,情绪失控。

        硬件条件不足,人手补充就在所难免。像如这样双人居住的话,我们建议还是应该增派人手,来应对老人睡觉及醒来时所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做梦喊叫、醒来找人等)。因为这些问题不加以及时的抚慰、干预和引导,影响同住老人在所难免。

        另外,这样的情况在家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尤其是老年痴呆症进入到中晚期的时候,对家人的辨识也变得困难时,独立居住空间也是极有必要的。

第二,生活场景

        传统的养护机构,其使用的房舍,无论是旧有的还是新建的,大多无法脱离医疗机构的影子。这样的房舍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护来说,公共活动空间过于狭窄和拥挤的问题较为突出。我们看到很多时候都是一层楼几十个房间,但公共区域就十几二十平米,有的甚至几层楼共用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几十人挤在狭小的空间内,面对大量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陌生人,不安和惊恐的情绪是难以避免的。

        同样,日本《介护保险法》中规定了老年痴呆症老人专门机构(Group Home)必须保证每位老人要有不少于8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之所以这样安排,重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以空间的充分,来降低和减少老人相互的影响和干扰。

        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向“田字格”一样把老人人为的划分开来,相互不影响到就可以了。空间的充分,也是在保障每位老人可以有个性化、特色化的生活内容安排。比如有的老人可以写写字,有的可以切切菜,有的可以走路锻炼锻炼。老人生活丰富、情绪稳定、环境无压力,重要的是处在正常的社会性生活场景当中,伤人与自伤等的脱序行为自然会大概率的减少。而这些都需要充分的空间进行保障。

        但很多的养护机构空间硬件上确实满足不到,总不能现在去拆墙吧。其实也是有办法的,比如分区和错峰。

        分区是指根据老人病情的类型、程度,以及与周边人和环境的互动性的特点,对老人进行分区域照护,尽量避免很多的,以及不同类型的老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和刺激。

        错峰则是对于一些一定要在某一区域实现特定功能的,实行分时段实现功能,以午餐为例,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半一个小时内,至少可以让两批次长者完成充分的就餐。

        当然,这必然增加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数量要求,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第三,“去机构化”

        传统的养护机构对于居室内的设计及装饰,还是更多还是会突出“机构”的概 念。例如老人房间的门牌,护士站的陈设和值班人员的照片墙,这些都很容易让老年痴呆症老人识别到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再加传统观念和疾病的特点,他们会把“机构”的作用更加放大,认为自己被家人“抛弃”了,“扔在这里了”,或者患了重病需要治疗,这样也会导致老人情绪焦虑、不安,有的还会出现大喊大叫、狂躁暴力的问题。所以,如何让老人安心?如何让老人觉得生活的像在家里一样?这是业界一直思考的问题。

        日本法定的老年痴呆症照护形式,之所以称之为Group home,更多强调的是“家庭式”的照料环境,所以不会设置像如房间号、护士站这样的功能区域,而是设置厨房、书房、客厅和餐厅这些家庭中常见的场景,让老人尽量不被“医院”、“养老院”的氛围所笼罩,从而轻松舒适的生活。

        以爱知介护为例,我们不追求豪华,但看重温馨,打造的是像“家”一样的老人场景。老人房间门口没有门牌,那老人怎样找到自己的卧室呢?我们会让老人在很多的小公仔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个,然后挂在他的门口。我们每天协助老人回房间的时候都会指着他挑选的公仔说:你的家到了,小蘑菇在门口欢迎你呢。

         公共区域的配置也都以沙发、茶几、餐桌等“家庭式”的家具为主。虽然装修简单,但是重在装饰。老人的手工作品就是机构最好的装饰品,另外,花卉绿植的点缀也会让机构充满生机。老人生活的场景是“家庭”,不安感和被抛弃感就会消失,那么伤人和自伤的问题也会相应减少。

        以上是从环境改善方面,对养护机构中老年痴呆症老人如何避免伤人与自伤问题的分享,在下期的文章中,我们从照护者自身出发进行探讨,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护机构如何避免老人的伤人与自伤(上)- 新闻报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观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