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诺"是个伪命题

首先有必要声明下,标题定义的"马斯诺"特指"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先来看看什么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马斯诺原理。马斯诺原理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这个基本原理如下图:

之所以说"马斯诺"是个伪命题基于几个方面的自我认知:

第一、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马斯诺生活的主要年代以及理论产生的时代,1930年代美国因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施罗斯福新政,即计划干预下的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一贯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是有矛盾的。到194年代,因二战美国开始战备,处于战时紧缺状态。因此,马斯诺所处的年代,是美国经济的低谷期,物质不甚丰富,所以满足生理、安全是第一需求,而因为紧缺带来的低层次需求满足的困难,让需求层次提出后受到普遍认同。但时代背景是在不断变化的。上溯到原始社会氏族时代,我想这几个层次的需求应当是裹挟在一起的,不太好分开。因为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也是那个时期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而延展到21世纪,当代社会在中等收入以上的国家,大部分国民没有生理和安全方面的危机,所以也很难讲需求层次一定是从低到高的满足。"美国梦"也更加强调的是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实现的目标,精神追求远胜于物质需求。所以,时代背景不同,用单纯的马斯诺来解读社会人心理恐有失偏颇。

第二、理论产生的社会基础;

马斯诺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社会基础是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基本上倡导的是个人至上的。从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便将个人主义无限放大。更典型如当代对美国等西方社会影响至深的安·兰德,理性利己主义的提出者,她相信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人有绝对权利只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马斯诺需求层次便是建立在这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根基上,个人先满足自我的需求,满足自我利益,才能够追求自我实现,也是为了自我精神的更大满足。尽管晚年马斯诺提出"超自我实现",谈到人的"忘我"体验和灵性需求,但是,这无法摆脱基于个人主义谈自我实现的根源。

但社会基础也是随时代和区域文化不同而差异的。东方传统的思维便是家国天下的集体主义,从孔孟的儒家传承到道家佛家,都倡导以利他为基础的利己主义。德与道并行。所以即便在春秋混乱时节,也有孔子赞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便是西方哲学三圣之一的苏格拉底也认为"灵魂不灭",倡导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和人要更好的认识自己,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

所以"马斯诺"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是人类漫漫长河中的短暂的一瞬,或许应和某个短暂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若以之为万全之法套用分析任何时代和社会恐会有一定问题。

第三、理论本身

"马斯诺"理论属于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有别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

从人的整体性来看,个体行为是内在的驱动,精神影响了内在驱动,所以如当代身心灵协同成长所强调,行为-意识-灵性,这是不可分离的。个体成长首先从内在去探寻自我,从自我觉察开始,然后再反应到行动上。

而"马斯诺",过于强调人的外在行为,并且前五个层次都是对外在行为发展的假设。这个假设从"全人"角度便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马斯诺"理论本身也有极大的局限。

从这个局限看,"马斯诺"的存在意义,大抵便是用于衡量下个体所处的需求阶段,看个体发展的方向。即便如此,也脱离了相信个体人性善的基础和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的源头。

对"马斯诺"的证伪引申出"中国式众筹"的理论基础。我认为是超越"马斯诺"的。因为"中国式众筹"首先倡导的是"众筹、众治、众享"的普遍社会准则,这便已经是从社会宏观和整体视角的洞察。其次"中国式众筹"所处的中国文化根基,回报法则强调的是利他出发的利己,这也是杨众筹提出"干掉利益"的真正意义,这是符合中国本土文化下的传承与创新。第三"中国式众筹"所指明的"聚一群靠谱的人做一件靠谱的事"的基本道路,并是超越了生理和安全,直接切入到社交、尊重乃至自我实现角度。

所以"中国式众筹"应当是在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文明复兴下的社会制度创新利器。作为首席架构师,从自我思考出发,以理论建构为基石去探索中国式众筹所提倡的新商业文明构建之路,或许是大道前程。

当然,这个大道前程需德能者共同推动,所以还是需要聚一群靠谱的人,共谋徐图,大业方成,这不又是众筹真意(义)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斯诺"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