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三个小问题,轻松规划发展方向,顺手解决工作焦虑

细分工时代,知识工作者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如何重新定位,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我满足。

越来越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工业时代,为提高生产效率,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被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岗位或者职业。导致越来越多人无法感受到,生产或创造一个东西,那种从无到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如,一家汽车工厂的采购员,他的责任就是根据上层下发的生产需求,来打电话给供应商下订单。在他的工作中,能看到的就是公司的生产计划,供应商的电话,账单等看似和车毫无关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自我怀疑,这一辈子到底干了啥?他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该怎么告诉朋友,他的付出和成就。

再比如,作为一名老师,我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识成长了,但我的知识似乎还是局限在那几本书中,在这个过程中,看着学生一天天在进步,而我似乎在原地打转,我如何实现自己的进步?

我们开始疑惑,我到底有没有做出贡献?

这些问题其实很幼稚,很浅显,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把这类情况总结提炼一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所做的事情,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究竟有没有贡献?

在如今这个以资产多少论成败的年代,问题还有另一个提法。

我拿着微薄的工资,可以被看作成功吗?

一.做擅长的,或喜欢的事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深深困扰着我,我执着于研究学习方法,但我不确定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做出来有没有意义。

先不管我研究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效果,就假设它是有效果的吧。

在学习方法有效果的前提下,我还不断想完善它,让它变得更有效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占有了时间,导致我没时间去用这个方法学习。

那么整个情况就变得很蠢了,不断研究学习方法,但是却不拿来用于学习,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那么做的这一切还有价值吗?

最近我才明白过来,出现这种困扰是因为有两个方面我没有想明白。

1.我本身并不确信这个学习方法真的有用,它必须切实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取得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成果。那么研究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本身才具有初步的价值。

2.把目光局限在个人,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既要研究方法,又要使用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有结论。在研究方法和使用方法这两件事上,就会出现二者争抢时间的矛盾。

这些问题,类似于一个人本意是想写出一手好字,他需要有一根好笔和书法技巧,于是他先花了许多时间去制造笔,结果笔到底好不好用,又要通过好的书法技巧才能检测出来,而练习书法技巧又要花费时间。

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问自己,更看重造笔,还是写字。如果是造笔,那么就专心造笔,同时去和书法大师合作,让书法大师测试笔;如果是写字,那么就去找制笔大师,要来一只好笔,专心练习书法。

简单来说,想开一辆车,不需要自己造轮子。

对于我来说,我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是更喜欢研究学习方法,还是喜欢获取知识。

如果喜欢研究学习方法,我可以把方法告诉那些想学习苦于没方法的人,通过他们让我知道方法的效果。如果我喜欢获取知识,那就直接找到一个现成的方法,也不要去管是不是最完美的,直接按着方法就开始学习。

我要做的事,应该是我擅长的,或是我喜欢的。

二.怎么让我做的事变得有价值

绕一大圈,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分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困扰。

要想短时间出成果(即提升生产效率),生产过程的细化就无法避免,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同时抓住每个方面,不得不有所取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擅长的那个部分去做。

这就是工业化时代的特征,人们挣脱生活的琐碎,能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想做的事,但又不可避免的重复于其中,把想做的事变成了琐碎。

所以,一方面我们既要有意识的去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享受工业时代福利,另一方面也要为每一次的重复赋予意义,避免变得琐碎。

尽管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就是无价值的。

比如研究学习方法的人,他需要学习的人去实践他的方法。学习的人,也需要有人告诉他现成的方法;制作笔的人,希望有人买他的笔写字。写字的人,也希望获得一支好笔。这是一种互补的价值实现。

研究学习方法的人,他的研究出的方法被一个学习的人学走,学习的人用这种方法学会了制笔,制作出来的笔又被人买去记录知识,记录下来的知识,再被人拿去研究如何学习。这是一种螺旋式的价值实现。

总结一下价值的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来源于被人需要。

那么为什么会被人需要,因为你可以解决别人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他解决不了的,或者你解决起来所消耗的成本比他解决起来消耗的成本更低。

综上,一个人的定位和他产生的价值是绑定在一起的。

他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我擅长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2.我做的这些事情,可以解决哪些人的哪类问题?

三.自我满足怎么取得

我觉得完成上面两个问题,虽然可能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其实是让那些被我帮助的人,他们觉得我有价值。

那么自身的感觉要怎么照顾?怎么自我满足?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回答,为什么我无法获得自我满足感了?

前面讨论过,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完整完成流程的一个小节点,这使得我们显得很渺小。

然而,虽然我们身处小节点,却不影响我们灵魂出窍,我们可以观察整个环节的流动,至少可以看到最终端的产出。

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终的产品产出联系起来。

例如,一名采购员,由于他的努力,将采购的价格降低,公司可以购买更多的原料,因此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是因为成本降低,导致价格降低而销量增加。也就是说,他的努力不仅仅换取的是工资,还有整个公司效率的提升。

再比如,作为老师,虽然自身的学科知识没有增加,但是有更多学生了解到了学科知识,整个社会该学科知识的总量增加。(当然,老师最重要的是教学知识,至少在大学前是这样。)

除了得到自我满足外,这一步也是自我营销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内容。

比如,采购员从一家公司离开,去新的公司应聘,HR问你,你有之前做出过什么成绩,回答打了多少电话,做了多少账单并不能直接体现你的价值,你得说,通过我的采购,成本控制了多少,销售增加了多少云云。

四.总结一下

知识工作者由于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往往产出的是较为虚无缥缈的东西,而通常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让人心安踏实,这就不免让这部分人感到焦虑不安。再加上细分工,更是无法获得产品从无到有的满足感,以及找不到自身的价值。

所以知识工作者必须要重新找到的自己的位置,去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放向。

要做到这些,就要回到三个问题:

1.我擅长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2.我做的这些事情,可以解决哪些人的哪类问题?

3.通过我的努力后,那些人或事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参考文献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三个小问题,轻松规划发展方向,顺手解决工作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