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1晨思暮省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

朋友圈里都是儿童的笑脸,还有对儿童成长的忧虑。主要的朋友多是老师,关注点就容易集中。

陶行知说了一句话,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话很重。直指先生的资格、能力。我可以理解为做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以一种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教育活动,教育方法千万条,终归一条是情感,正所谓师爱,一种大爱,无私的爱。

如果你读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你会对儿童的权利有更多的了解。如果你恰巧最近看了黎巴嫩导演的《何以为家》,你会心情沉重。如果你又看到当下儿童节的各种秀,或许又产生新的想法。

图片发自App

2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与科学、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以及宗教自由一起,大约在16世纪产生,经过不断提炼和培育,延续到今天。

作者开篇《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举例说,十二三岁的少女正是美国收入嘴丰厚的模特儿。在所有视觉媒介的广告里,她们被设计成像是非常懂事、性感无比的成年人出现在大众面前,仿佛全然陶醉在色情的环境中。还有儿童犯罪增加,儿童服装逐渐消失,儿童游戏濒临灭绝,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事态度和需求渴望上,与成人越来越难以分辨。

你是不是觉得作者危言耸听,甚至觉得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引起人们对儿童和童年的关注,这或许成为理性思考者批评的地方,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被吸引过来了。作者在第四章《童年的旅程》中说,当我说到童年时消逝时,我指的是一个概念的消逝。有些情况下,童年被丰富了,有些情况下,被忽略了,有些情况下,被贬低了。然而,童年始终不曾消逝,尽管有时濒于消逝的边缘。

在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他们认为闲暇时,一个文明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希腊人在如何管教未成年人方面,并不具备现代人认为是正常的同情和理解。当年,柏拉图在《普罗泰格拉》里说,收拾收拾不听话的儿童时,要用恐吓和棍棒,像对付弯曲的树木一样。

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专文谴责同辈在儿童面前所表现的无耻行为,尤其是性秘密。  羞耻的概念部分地在于相信有秘密存在。人们说,成人和儿童之间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成人知道生活的某些层面,包括各种奥秘、矛盾冲突、暴力和悲剧,这些都被认为不适宜儿童知道;若不加区分地暴露给儿童,确实是不体面的。而在现代世界,一个严格区分儿童和成人的文化里,才可行。

中世纪啊中世纪,在儿童面前成人百无禁忌:粗俗的语言,淫秽的行为和场面;儿童无所不听,无所不见。我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在楼下菜煎饼店门口玩,老余经常有语言的挑逗几个小男孩,大家仅仅觉得是粗俗的玩笑、并不表现出严肃的拒绝,也没有很明显的反感。

17世纪应该不是一下子就来到的。不过,波兹曼说,印刷和社会识字文化的出现,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形成,他们是根据有没有阅读能力来区分成年和童年。成人世界发生了变化,个性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强化,对成年的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确立,儿童就被从成人世界赶出来,就需要另找一个世界让他们安身。

大约16世纪末,儿童死亡开始以各种形式表现在父母的坟墓上,这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1544年托马斯费尔出版了被认为是英国人写的第一部有关儿科学的书,叫the book of children。凭借印刷,上帝变成了英国人德国人或法国人,这完全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上帝的信息,这加强了国家民族主义,同时削弱了经文的神圣权威。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结构》同时问世,一个改写了天文学,一个改写了解剖学。印刷术不仅创造了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也加大了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促成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前几天,听浙大的硕士介绍,攻读土木工程的他,正在阅读欧洲1912年的文献,那时的研究成果依然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更重要的是,有了印刷术,以前人人共享同样的信息环境,年幼和成年都不识字。成年变的需要努力才能成为新型的成年,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成就,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了。而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世界,才能成为成人。

3

作者认为,18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而18世纪的知识氛围,即启蒙运动,有助于培养和传播童年的思想。如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主张把儿童看作珍贵的资源,白板说(人类的头脑生来是一张空白的刻写板,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在父母身上产生了一种与儿童发展息息相关的内疚感,并为把认真培养儿童作为国家优先的大事提供了心理上和认识上的根据。

卢梭,无论他个人有什么缺点,《爱弥儿》激发了人们对儿童天性的好奇,影响了后来人福祿倍尔、裴斯泰洛齐。他坚持儿童自身的重要性,儿童不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他坚持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儿童的美德如自发性、纯洁、力量和快乐等。

作者认为,洛克派和卢梭派成为两组旋律。前者的观点,儿童是未成形的人,唯有通过教育、自控和对羞耻感培养,儿童才能被改造为一个文明的成人。后者的观点,未成形的儿童不是问题,畸形的成人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被识字、教育理性自控和羞耻感淹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01晨思暮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