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无准备之丈

                    不打无准备之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都知道这原理,尤其是教育上一定要有所准备,对于课堂一定要有备而来。很多老师都会说这篇文章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完全是粘手就来。这话是没问题的,但是这课并不是每一次上都会有相同的效果的。学生不一样所产生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就算课本知识熟悉了可以不用备课,但是对于学生是一定要备的。

      我今天的备课就很好的证明了备课的重要性,因为上周没有上课都在进行考试。所以也没有时间去进行备课,今天下午刚好有一节语文课。我翻看了一下课本今天要上的一篇课文是郑正铎的《猫》这边文章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但是很富有连贯性。除了文本上的艺术赏析外,更多的是体会作者的感受,所以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课。我上午开始备课备教案,一直到下午的第一节课,但是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怎样让学生去理解郑正铎用《猫》这篇课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对郑正铎的这种文艺对象。

      这节课我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以PPT为主的主题性铺开讲解,但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鲜活性。在做PPT的时候总是觉得这种形式会对作者的这种情感理解的不够透彻。而且要做PPT的话所需要的时间太多了,框架形式也太大很难凝聚文章的中心。主要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也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上。第二种方案就是以常规的课文为主,不用PPT的好处就是对于课堂的整体把握会更具有连贯性,且对于文中的知识点也理解的比较透彻。

      特别是在三只猫的一个对比上,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三只猫的不同遭遇而展开的续写,特别是在谈到作者对于三只猫的不同感情的时候,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对文中的最后一句:我家永不再养猫。这句话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没有冲突的,而且对于第三只猫的做法放在现在来讲也是正常的反应,而作者却为之而感到愧疚。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有些想不明白。在备课中我才用了表格的形式把三只猫作为主线而展开。

      我的课时计划是利用小组的形式完成这张表格,刚好在文本的思考探究中的第一大题就是这么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此表,再加以讲解。在下午上课前我也准备好了这两套方案。但是在临上课的前两分钟我取消了这堂课的课时,因为觉得这两种方案还没有经过推敲所以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于是就改成了讲解习题,下课后我再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明天将在课堂上去开展,效果应该还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正因为今天的课堂临时准备的不足,所以我想着今晚先把后面两个课时的备课也先梳理一下,为了能更好的把课堂给学生。通过今天的教学设计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准备是很难完成课时目标的。不管是什么课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坚决不能做无准备的课堂。如果只是草草的走完课堂这属于无效课堂,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伤害是不可扭转的。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干脆不上。

      我们作为教师的底线就是能把这种高效课堂真正的留给学生,所以我一直坚持的信念就是每堂课都是自己的一个提升,每一堂课都是孩子们的一次成长。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坚守这份高效。只有保障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

      通过今天的备课在多媒体和常规课堂上我也做了一个对比,现在虽然说都在提倡网络信息化,但是有些课堂还是要利用常规的形式去上,并不是说所有课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的。有些课不用多媒体更好。而我的课堂基本就是以黑板和课本为主。特别是古诗文这一块,在涉及到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领读会更好,第一个是给了学生正面的示范,更直观感受这种情感。第二个好处就是对于学生的模仿会更好,这个前提是老师自己要有这方面的能力。由于我个人长期主持学校的各项活动工作,所以在诵读这一块也许比媒体上的音频还好一点。

      所以这里也涉及到老师的一个基本功,特别是语文老师不仅要能写还要能读能说,最好是也能唱。像九年级学的苏轼的《水调个头》如果唱上那么几句。对于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每次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都会让全班唱几次。在学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也会带着他们一起朗诵。有时候也会在班上开展朗诵比赛。去年开始我也在尝试自己带着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朗诵类的节目。

      在做这些事的前提下是自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常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往最好的方向去做。没有试一试之说,这是做事的基本准则。这不元旦快到了吗,我也在设想要不要带着学生去参加朗诵,在上一届的学生中我也有带着他们上过一次朗诵节目,效果特别好,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打无准备之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