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普鲁斯特问卷里有一个问题:你最想拥有哪种才华?我希望拥有某种艺术的才华,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如果不能,那至少能有欣赏艺术的能力。

我们那个时代学校是很欠缺美学教育的,只能零零散散看了一些关于艺术和审美的书,但仍不得要领。

美不是孤立存在,也不是浮于表面的,美是艺术形式背后独特的意味。若不能理解艺术从何而来,如何发展,若不能感受各种艺术形式背后的韵味意味,所包涵反映的深层思考人性光辉,那就很难说是真正懂得了美。

有本好书能帮我们更懂得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部真正的中国艺术史。

美的历程开始于远古时代。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已有人类使用红色矿粉做装饰的遗迹。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社会经济政治的权力掌握在奴隶主手中,而艺术的话语权也被他们所垄断,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反映的是奴隶主阶层的意志。

商周时期最伟大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青铜器上。繁复精湛的技艺,庄重肃穆的造型和饕餮纹饰,无不呈现一种“狞厉”的美,体现的正是人们对神秘恐怖的自然之力的崇拜和敬畏。


司母戊大方鼎


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的理性之光成就了百家争鸣的繁盛,儒家在中原的统治和影响集中汇聚在《诗经》一书,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千年,赋比兴哪怕至今都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方法。而其时活跃于南方地区的老庄思想,则催生了《楚辞》这样恣意汪洋,神采华丽的作品。


诗经


楚辞


秦皇汉武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也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统治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王族皇家手中。这一时期出现的汉大赋正是对至高无上的王权的高度颂扬和极尽夸耀。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是儒道合一,因此无论《上林赋》还是《两都赋》,诗经的正统庄重和楚辞的铺陈华丽融为一体,王权和人力的无所不能得以彰显,而神权则退隐不见。


上林赋图


魏晋南北朝,曹丕所建立的九品中正制使得门阀贵族成为社会的中坚,艺术话语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然而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即便贵为门阀也只能风雨飘摇,因此寄情宗教消极避世成为他们的选择。佛像石窟雕塑应运而起,顶天立地的佛像对比渺小的人物形象,显示了人们对佛的崇敬和救世期望。现实生活令人苦闷,门阀贵族转而归隐避世、关注内心和生活情趣,陶渊明竹林七贤,桃花源记归隐诗文,是此思潮的代表。


龙门石窟


竹林七贤


及至唐帝国建立,国力空前强盛,生活富足,疆界广阔,与这样的社会相配的正是气象恢弘开阔自信的唐诗。唐朝采用的科举制度,让士大夫登上历史舞台,艺术作品成为体现他们意志情趣的载体。从唐到宋,国力渐衰,疆域变迁,偏安一隅的宋朝再难现盛唐的大气外向,转而呈现出随遇而安,纤丽细腻的气质,更注重内心和自我的表达,代表形式是宋词和山水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随着蒙古入主中原,汉文化的延绵被隔断,科举制度形同虚设,社会阶层动荡不安,士大夫对自身命运的不安和愤懑,体现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的是元杂剧的兴起,士大夫们放下身段积极参与普通大众的生活和创作,虽然元曲依然有诗词格律用词的影响,但其内容则更为广泛,才子佳人达官贵人帝王将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明清时期延续了元以来艺术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趋势,印刷术的普及,让更多的读书人拥有知识,成为艺术话语权的掌握者。明清小说的创作者和读者是普通地主和读书人,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人性的解放,对人类无常命运的探讨和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已显现出它的封闭没落,而这种由盛转衰颓废落寞虚幻逃避的末世情怀则被曹雪芹用满纸荒唐言写尽在那部伟大的《红楼梦》里了。


清 曹雪芹 红楼梦


至此掩卷,中国古典艺术史也就此画上一个句号。

数百年后,不知道后人会如何来评述我们现代的艺术,是繁荣?还是空虚?不知历经岁月的沉淀,能留给后人的会是哪些?

但今天我们能透过《美的历程》这本著作把握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而更懂欣赏美和感受美,无论如何这都是很大的幸运了。

早睡姐姐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的历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