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探亲回来,路遇小孩找娘,老木匠:别理他,快走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75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明朝万历年间,济南府有一名女子,名叫张如云。早年间,张如云经过姑婆介绍,嫁给了一位姓李的石匠。二人成婚已有三载,却始终没能盼来孩子。

夫家与娘家离着约有四十多里路,自从出嫁后,张如云就很少回过娘家。

张如云的爹,在一次干农活时,被自家的牛顶翻在地,后腰从此落下疾病。每到变天时,张老汉的腰就疼得厉害。张如云一直知道父亲的顽疾,每每变天了,张如云就格外担心父亲。

张如云的公爹已经过世,婆婆身体一直不好,丈夫每日要外出做工赚钱养家,于是打理家务、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张如云的肩上。

也正因此,张如云自从嫁到李家,一直脱不开身,很少回娘家探望爹娘。即便她十分惦念爹爹的腰病,也只能托人前去打听,得知父母双亲并无大碍,张如云总算安心了。

夫家所在村子的南面,有一条大河,紧挨着主路。那条河很宽,河水很深,每到汛期时,河水就会上涨,水流十分湍急。

多年以来, 常有饮水的牲畜和捕鱼嬉戏的小孩子落入河中,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最后连尸骨都找不到。

村中老人不想悲剧再次重演,对自家的小孩子看守十分严格,最近几年倒是没有再发生此般悲剧事。不过每到夜里,那条河附近就经常有奇怪的事情发生。乡民们都说,河中怨气深,之前落水的孩子们舍不得离开爹娘,不肯去投生,一直在此处游荡。鉴于此,村中胆小的人都不敢走夜路。

话说有一日,张如云正在院子里晒谷子,忽然院门被敲响了。张如云丢下手中的活,赶忙去开门。打开门一看,来人正是赵三宝。

张如云赶忙询问:“三宝哥,是不是我爹娘的身体欠佳?”

赵三宝家住张老汉隔壁,岁数与张如云相仿,二人从小玩到大,兄妹感情甚好。

“张伯对你十分牵挂,今日特意派我前来捎信,张伯希望你能回家一趟。”赵三宝说道。

张如云一听这话,更加惦念父亲,焦急地问道:“我爹爹的腰伤莫非又犯了?我爹还说了什么?”

“张伯只说让你回家一趟,并未说别的话。如云妹妹,自从你嫁了人,一直没怎么回去探望他们,你听我的,莫要再差人打听,赶紧回去看看他们吧!”

张如云听了此话,不禁流下了泪水:“三宝哥,你先回去,我将家中琐事打理一下,过两天就回家探望爹娘去!”赵三宝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当晚,张如云将要回娘家探亲的事说给了丈夫。李石匠一听,心里也十分挂念,只是近日他实在太忙,抽不开身,于是对妻子说道:“我也十分挂念岳父岳母大人,奈何近日活多,脱不开身,不能陪同娘子前去,等我闲暇了,再去看望他们吧!”张如云一听这话,心里不禁升起一股暖意。

“明日一早我就启程,住上三五日我就回来!”张如云说完,丈夫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夫妻二人闲聊片刻后各自躺下休息了。

隔天一早,张如云吃过早饭后就出了门,朝着娘家走去。不到午时,张如云就到了娘家。

张老汉看见女儿后,不禁眼圈一红。母亲见到女儿回家了,一把抱住了张如云。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张如云与爹娘寒暄一番后,就开始询问爹的腰伤。

“这两天的天气总是多变,我的腰伤顽疾总犯,实在疼痛。不过,闺女你回来了,我心里还算好受了一些!”张老汉思女心切,喃喃地说道。

张如云看了看父亲,随后端起身旁的汤药,开始给父亲喂药,娘守在一边说:“孩子,你爹总惦记着你,昨日非要三宝去给你捎信,我怕你担心,可你爹的倔脾气你也知道,我实在拦不住。”张如云抬头看了看娘,没有说什么。

“孩子,你婆婆也需要人照顾,你在家住上三五日就回去吧!你爹的腰伤是老毛病了,不用太过担心!”娘又说道。

张如云听了娘的话,点了点头,随后又开始小心翼翼地给爹喂药。

张如云一连伺候爹爹五日,第六日张如云开始收拾东西,欲要回家。

“孩子,午时日头太足,晚些时候凉快些你再走吧!”

娘心疼闺女,就要出门去雇马车。张如云想省下车费钱,便将娘拦住了。

“娘,不必了,我走去便是了。”

等到日头偏西,张如云告别爹娘,朝着夫家走去。一路走来,路上行人倒也不少,张如云一边走一边留意,欲要找个同村人一起回村。可周围俱是陌生的脸孔,张如云眼见夕阳就要下山,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了。

又走了半个时辰,路人渐渐少了,她还是没能盼来同村乡民。张如云擦了擦脸上的汗,迈开步子往前走。

天很快黑了下来,张如云没怎么走过夜路,况且自己的胆量也小,此时她有些害怕,不敢四处张望,只想着能早些回到家。

终于走到夫家村南的那条河了,张如云那颗紧张的心算是轻松了不少。她沿着河边的主路往前走,此时月光将她的身影映在了地上。

就在此时,张如云忽然听见一句喊声:“婶婶,我迷路了,你能带我回家吗?”一个小孩的声音传了过来。

张如云赶忙转过身,眼前站着的果然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扎着小辫子,身穿灰色外衣,光着脚,愣愣地看着自己。

张如云仔细一看,小男孩的面色有些发白,而且衣服看上去似乎被水浸湿了。或许是张如云对孩子格外渴望,遂起了恻隐之心,赶忙说道:“你的衣服怎么湿了?这么晚不回家,你爹娘呢?”

小男孩一听张如云的话,“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边抹泪一边说:“我娘不要我了,我要找娘,婶婶你帮我找找我娘吧!”

张如云赶忙蹲下身,拿出手帕就给小男孩擦泪。可是触碰到小男孩的脸时,她的手又缩了回来,因为小男孩的脸格外冰凉。

张如云没多想,以为是小男孩落水后冻成这样的。她一把抱住小男孩,说道:“你别哭,婶婶带你去找娘,你告诉婶婶,你家住在哪里?”

小男孩伸出手一指,张如云朝着手指方向一看,随即吃了一惊:那可是我夫家的村子,怎么这个小男孩我没有见过?

“我娘名叫李金花,就住在那个村子里!”小男孩说道。张如云一听名字心里是“咯噔”一下。因为村里确实有个妇人叫李金花,可是前两年她的儿子意外落水夭折,不久后李金花疯掉了,虽说治好了,但也落下了病根,每每提到小儿子,李金花的疯癫病就会发作。

张如云不禁自问:“那眼前的这个小孩子,是人还是?”张如云不敢再想。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句老人的喊声:“别理他,快走!”

张如云赶忙转过头,一看,来人正是村里的老木匠郑得龙。按照辈分,张如云要称他为“郑二伯”。

“二伯!这孩子……”

“别理他!”郑木匠一边说一边冲到小男孩面前,朝着孩子喊道:“你这小鬼,休要在此害人,赶紧离开!”

小男孩面无表情看着他:“我要找我娘!”郑木匠见他不走,赶忙掏出了墨斗线。小男孩见状连连后退,随后急急忙忙地朝着路边那条大河跑去。

张如云目视着小男孩的离去,有些不解,刚要询问,郑木匠又说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这么晚了,哪个爹娘会让自己的孩子来这里玩耍?再说,现在正是汛期,看他湿衣服就知道他曾落水过,如此湍急的水流,别说他,就连大人都无法自救,你可不要乱发善心上了他的当,小心性命不保。走,跟二伯回村!”张如云害怕了,小心翼翼地跟着郑木匠回了村。

原来,就在张如云与小男孩对话之时,郑木匠正好赶到。他仔细观察小男孩的表情和身上的湿衣服后,他察觉不妙,此时他又想起之前曾发生过的怪事,郑木匠觉得这个孩子多半有问题,这才冲了上去,及时提醒了张如云。

当晚,张如云夜不能寐,满脑子都是小男孩的影子。

“那个孩子一直在找娘,怪可怜的,明早我去告诉他家人吧!”张如云如此一想,等到第二天早上,张如云便去了李金花家里。

她将昨晚小儿子找娘的事说给了李金花和她丈夫,二人大吃一惊。李金花随即放声大哭,后又开怀大笑,看来疯癫病又犯了。

她丈夫赶忙上前制止,夫妻俩随后哭成了一团。张如云见了此景也不禁流下了眼泪,转身默默地走了。

就在当晚,李金花夫妻俩买了些东西,特意去了河边,整整哭了一晚。

此后,没有人再见过李金花的小儿子。又过了半年,一位道士路过此地。道士察觉不妙后在河边摆下法阵,为落水丢命的孩子们超度,了却他们的心愿后,那些孩子各自投生去了。从此之后,这条河附近再也没有发生过怪事。

张如云路遇李金花小儿子的事很快就在附近几个村子传开了,乡民们无不嗟叹。同时也给乡民们敲响了警钟,此后,大人们严加看管,再也不让自家孩子到河边玩耍,这里也没有再发生过孩子落水的悲剧事。

笔者有话说:

张如云探亲回来,路遇小男孩找娘,张如云出于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起了恻隐之心,欲要帮助陌生的小男孩。这足以看出,张如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有慈悲心肠。

不过,小男孩的真面目被经验丰富的老木匠一眼看穿,他及时喊住了张如云,得知真相的张如云跟着老木匠回了村。

可以看出,遇事时,老木匠头脑清醒,有警惕之心,善于观察和分析。反观张如云,被小男孩柔弱外表所迷惑,一时失去了理智,乱发善心,险些招来麻烦。老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对一些超乎寻常的事,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被外表所迷惑,以免落入他人的圈套之中。

总结来说,善心、善行固然是好事,但遇到事情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善于观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免落入歹人的圈套中。

孩子是爹娘的心头肉,我们平时出门在外,一定要放下手机,认真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让悲剧发生,这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啊!

声明:本文由“诗文书画汇”原创首发

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传递正能量,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间故事:女子探亲回来,路遇小孩找娘,老木匠:别理他,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