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魂归太虚境,人间再无罥烟眉

绛珠魂归太虚境,人间再无罥烟眉

青埂峰下有情郎zjy

文化领域创作者

赵建元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关于林黛玉的眉目描写,一直以来都是以程乙本为底本,因此通行与流传的说法是“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但是细细找来,《红楼梦》一众版本对林黛玉的眉目描写不尽相同,就目前资料来看,起码有九种,究竟哪个版本更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更能体现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呢,下面做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林黛玉眉目描写的版本

据初步统计,贾宝玉林黛玉初会关于林黛玉眉目描写有九种,具体是:

①眉湾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动而仍留——舒序本

②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庚辰本

③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蒙府本、戚本

④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目——杨本

⑤两湾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非□目——甲戌本

⑥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梦本

⑦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飘非飘含露目——林本(卞藏本)

⑧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

⑨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列藏本

以上九种描写,大致展示了曹雪芹对林黛玉形象雕琢润饰的过程,这说明才大如海的曹雪芹,竟也为了黛玉的眉眼而破费思量,正应了贾岛的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无独有偶,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也一改再改,反复修改完善了多次。

二、林黛玉眉眼诸版本赏析

一是从作者修改和润饰的顺序来看,应是第一组舒序本最早,第六组列藏本最晚

将黛玉眉目九个版本排列一起细加推敲,大体可以分为六组。第一组为舒序本,第二组为庚辰本,第三组为蒙府本、戚本、杨本,第四组为林本(卞藏本),第五组为甲戌本、梦本,第六组为己卯本、列藏本。

九个版本中有七种采取了“两湾……一双……”的结构。这反映了曹雪芹的构思过程和最后的取向,是最后的定稿。与此较为近似的庚辰本“两湾……一对……”结构,则应是这之前的一种选择。舒序本的“眉……目……”结构则完全不同。

排在一起看,舒序本的“眉……而……目……而……”结构格外引人注目。对比第五回描写警幻仙姑的文字:“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欲动而仍留”与“欲止而仍行”,句式何其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曹雪芹日常最为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句式,早期版本如此描写应属于下意识的行为。在这九个版本中,这种句式的与众不同和居于少数地位,表明了它本是作者最初的草稿,后来经反复批阅和增删,最终被被忍痛割舍。

蒙府本、戚本的“俊目”,应为后人修改的手笔,原应和杨本一样是“似目”。这时,曹雪芹已确定了“两湾似……非……眉”和“一双似……非……目”的对偶搭配的框架结构,但往其中填入何等样的形容词,尚在犹豫、徘徊和推敲之中,因而暂时空缺。

甲戌本“目”后空缺二字亦可作如是观。它反映出,这时曹雪芹对“目”前面的两个字还没有拿定主意。

列藏本的“泣”字和前面的“蹙”、后面的“露”形成了最佳的搭配。应为曹雪芹最后的定稿或逝前终稿。

己卯本的“笑”和梦本的“喜”,含义相同。不过,由于“含露目”三字与列藏本相同,故己卯本应排于梦本之后。林本也有“含露目”三字,但“飘”字不如“笑”、“泣”二字准确、传神,因此,它似不可能出现在己卯本、列藏本之后。

综合来看,这九个版本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舒→辰→蒙、戚、杨→甲戌→梦→林→己卯→列

二是从林黛玉艺术形象来看,“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更符合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罥烟眉”,罥,即缠绕、悬挂之意,“罥烟眉”是说眉毛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飘挂在山腰的青烟,说出了眉的色彩。曹雪芹的好友郭敏《晓雨即事》云:“遥看丝丝罥烟柳”、“烟柳蒙蒙”、“轻烟细柳”。双眉如悬着的轻烟,既合黛玉“怯弱不胜”的外在形容,又显得娇俏可喜。把林黛玉那样一个前世带有仙气、现世没有发育成熟的小姑娘的那一对还可能继续生长的眉毛形容得非常到位,清淡的眉更符合林黛玉的生理特征。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它用极精练概括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形、神,而“笼烟”是俗文俗笔,读起来较为平淡,索然寡味,与曹雪芹运笔严苛的写作手法格格不入,应属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稿。

曹雪芹对林黛玉赋予了浓厚的感情,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也达到了至甄至美的境界。曹雪芹吸收了古代佳人眉的特色,又加上“两弯”二字,把黛玉的绝代姿容、稀世俊美都给“弯”了出来。蹙和颦,都作“皱”讲。《庄子·天运》篇中相传,“西施病心而颦”,“捧心而蹙”,这是一种病态美。黛玉初进贾府的新奇,陌生环境的小心谨慎,母丧悲哀忧伤的心情,见到贾母的心酸,连日车船劳碌怯弱不胜,与宝玉初会的惊愕,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再配上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来表现林黛玉此时忐忑不安而又无所适从的复杂内心感受再恰当不过了。既与古代任何美女眉的描绘都不雷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又与情节紧扣,足见曹雪芹观察生活之细腻,对女性研究之透彻,他集中了历代仕女美之大成,塑造了一个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林妹妹。

三是从上下文逻辑来看“似泣非泣”较“似喜非喜”更贴合黛玉性格

似喜非喜含情目,貌似没有什么不妥,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既是“似喜非喜”,后文何来“泪光点点”?另外,林黛玉父母双方皆官宦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从小家教甚严,双目含情,略显浮浅、轻薄,不符合“孤标傲世偕谁隐”的黛玉的形象。

“含露目”,即双目常显湿润,如含有仙露明珠。林黛玉前世本是天界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贾宝玉前世神瑛侍者日夜以仙露灌溉,可谓是得日月之精华,黛玉修成女体以后,追随神瑛侍者下凡,以泪还情,所以双目含露。罥烟眉对含露目,对仗精巧无比,这是曹雪芹的炼字艺术,又岂是凡庸作家所能想得出来的。如“罥烟”对“含情”,不但对仗不工,也显得俗气。而且只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才能接得住下文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唯有如此才能榫卯衔接妥贴完整。“罥烟眉,含露目”的笔法合乎绛珠仙草向神瑛侍者还泪的艺术设计,比较符合曹雪芹的本意。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灵魂,曹雪芹并未像写王熙凤那样系统地、工笔地画肖像,而是大写意地写,只写了她的眼睛和眉毛。这应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写人物要“画眼睛”的技巧。曹雪芹在画眼睛时连眉毛一起画了。中国古代历来特别强调女人的眉毛之美。诗经写《硕人》就写到“螓首蛾眉”。各类古籍中记载女子眉毛的有百余条。“愁眉”,“啼眉”,“绿眉”,“柳叶眉”等。当年曹操就规定他身边的女人要参考蛾的细长而弯的触角画眉,就叫“蛾眉”。但是眉毛仅仅是人的面目的一部分,李商隐说:“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只有跟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合在一起,跟她整个人的气度、神韵、文化修养合在一起时,才具有超凡脱俗的美。

通过以上比较,显然列宁格勒藏本对林黛玉眼睛和眉毛的描写更为恰当。这两句既刻画出了林黛玉独一无二的眉目,又刻画了主人公无与伦比的心理状态。林黛玉的眉毛细长而弯,形色像挂在树梢上的轻烟。眉好像皱着,又好像没皱着,含着淡淡的哀愁。“含露”是眼睛里含着露珠,极细小的泪珠,看起来眼睛既像刚哭泪痕将干未干,又好像眼里含泪未滴。这种描写不但存形于外,而且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把人物外形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高度统一,达到了"以眉目尽传其精神"的境界。

三、一点浅见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就是“神仙似的妹妹”,这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林黛玉身上有仙气,这仙气是伴随着神瑛侍者、绛珠仙子的前世与生俱来的气质,也是人世间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的纽带。转世轮回之后,二人在茫茫人世间重逢,惊鸿一瞥之间,似曾相识的惊喜便已胜却人间的任何语言,林黛玉心中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看罢,心里顿觉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正应了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人出生过两次。一次是在人开始生活的那一天,一次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曹雪芹诗意化地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投胎转世,降临人世的林黛玉、贾宝玉跨越千山万水,初次见面,确认过眼神,彼此依然是自己苦苦寻觅的那个人,失而复得的吃惊与庆幸,瞬间成就了二人的“重生”。这一情节暗示主人公宝黛之间的爱情是真诚爱情的结合,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是美好纯洁的心灵结合。

林黛玉是曹雪芹心中的“女神”,因此,曹雪芹写林黛玉的眉目,反复雕琢,构思精巧,短短两句话却力敌千钧,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古代最聪明的比干和最美的西施悉数被拉来做陪,增一字则太长,少一字则太短。仅林黛玉的两湾眉毛,就引用了两个典故:蹙眉出自《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颦”就是蹙眉的意思,贾宝玉甫一见面便送林黛玉一个字“颦颦”,也是这个意思。罥烟眉出自《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又称“远山眉”,罥烟眉是说疏朗的眉毛像挂在树梢上的轻烟,是化用远山眉。林黛玉两弯眉毛居然跟古代两位大名鼎鼎的美女挂上了钩,以不写之法来写黛玉眉毛之美,引发读者无限联想,符合脂砚斋对曹雪芹写作笔法“狡猾之甚”的评价。

按照曹雪芹的设计,林黛玉貌比西施、智胜比干,她的美是愁思之美,是嫶妍之美,是病弱之美,又是智慧之美。林黛玉的面容带着淡淡的哀愁,她的身体弱不禁风,走几步路便会娇喘微微。静下来时,像一朵娇花倒映在水中;行动时,像柔弱的细柳随风摆动。林黛玉美则美矣,曹雪芹仍嫌不足,偏偏又把林黛玉的美和“慧”联在一起,传说比干是公认的最聪明的人,林黛玉的心较比干还多一窍,比古代最聪明的人还聪明。因为心较比干多一窍,蹙眉的林黛玉就比捧心的西施多一层睿智的美、娴淑的美。通读全书读者的普遍印象是林黛玉的美总是跟多愁善感紧紧联系到一起,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人世间的风霜雨晴,林黛玉脆弱敏感的心灵都会时时感同身受并与之共鸣;林黛玉的美还跟“泪”联系在一起,她眼里时刻隐隐含着泪水,悲欢离合皆与眼泪相伴,直至泪尽人亡,如此凄美的爱情结局,也唯有曹雪芹才能想得出,恐怕自雪芹以来未复有与其比者!

2019年9月25日於江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绛珠魂归太虚境,人间再无罥烟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