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付费因疫情由衰后逆成长,台湾呢?2020后仍在风口?

        知识之于台湾


        台湾,总是不缺乏知识的,共有十几家新闻台,每天24小时播放新闻,就像在家随时随地与全世界接轨,掌握任何角落的脉动。台湾的人们认为,我们与世界是没有隔阂,电视新闻或是连上网络可以搜寻到所有的知识。

        然而,事情总会有然而,因为当台湾得要走出国家与他国的人才一并竞争时,我们极度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所以台湾人们对于考取证照这件事是趋之若鹜,常可以看到一个人身上有着上十种不一样的证照,如此的思维造就台湾人对于「专业人士」相当崇拜。

        还有另外一种知识,在台湾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才艺兴趣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展现个人的气质和涵养,无需要透过这个知识赚到什么钱,不就是花点钱、时间,增加自身的软实力,还有与人们交谈时多一个话题和”炫耀”。(说炫耀不太恰当,有些人纯粹培养兴趣。)

        我们参加这些才艺兴趣,虽谈不上专精,顶多就是课程结业后,上台跳一支舞、演奏一首曲子或是做出一样雕刻、画画等。像是为生活增添些美丽的回忆,也为平淡烦闷的上班时光,在下班后的夜晚加点乐趣。


        知识付费平台V.S. 音频上架平台于台湾


        因为不缺乏知识,加上实体学习管道多,台湾不兴在网络上课的平台。不过也不是没人想藉由在线传授知识而打造一个商业模式,2015年即有知识付费平台陆续招募素人老师及学生,采用市场募资机制,达成上课人数再进行开课。可是在非关注此行业的人们,并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消息。

        对比中国在2016年的知识付费平台风生水起,实有天壤之别,直到今年初还是普遍性不够。

        更别说,在中国的”喜马拉雅”已达上亿人的用户使用,台湾的音频上架平台于2019年陆续架设网站,招募使用者及节目录制者。这跟生活型态有关,以欧美国家来说,音频平台为通勤族依赖的知识来源之一,因为他们的通勤时间长,为打发时间,便以听的方式吸收知识或是放松心情。

        随着蓝芽无线耳机普及,收听音频的质量大幅提升,台湾的人们对于音频方式是愈来愈能接受,使得音频平台短短成立不到2年,从零星的节目到现在已有上百个节目供听众选择。


        被看衰的知识付费


        台湾在知识付费这方面,没所谓的看衰不看衰,它着实还没引起多大的注意,尚不知它的潜力如何。倒是中国的知识平台从2016年异军突起,至2018年回归平稳(专家说,那是回归市场需求,它刚开始被炒热,过一段时间,消费者冷静后付费,营收就显得衰退许多。),因此许多财经专家们纷纷预测,知识付费平台可能快玩完了,像是呼吁着那些正打算进军此行业的人们,赶快撤资,回头是岸。

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初,爆发疫情后,再将知识付费平台冲上一波浪头。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付费平台会突破392亿,使用用户高达4亿人。反观台湾,正视起在线学习的可行性,包括学校教育。只是习惯脸贴脸学习的台湾人们,真的会习惯在线学习吗?

如同看衰知识付费平台的专家们所说,能把内容搬上网络,采用音频的教学方式,让内容的同构型太高,加上成为教师的门坎低,又在觉得上完课没有学到什么,实用性不高,也不能退费…等因素下,能够在疫情后,继续留住学生吗?

这些问题值得知识付费平台的从业人员,好好地思索!

问题回到台湾市场,2020年已有不少投资方蠢蠢欲动,毕竟知识付费平台是还没被开发的蓝海,该好好地放开手脚尝试一番,只是台湾市场仍小,都在同温层打转,需要强而有力的外在力量,大力地宣传知识付费平台的好处,或是打造一个渠道,做个异业结盟的商业模式。

像是与出版社合作,听推荐说书稿卖书。

又或是向银发族靠拢,提供给他们优质的内容,丰富他们在家的退休生活。


跨海学习如何运用知识付费平台


上面提了那么多,全是一个还不知什么是知识付费平台的小白,在接触到知识付费平台后,所挖掘、分析这个创业模式的可行性。

我是个台湾人,一个爱写作爱看书爱投稿的台湾人,起初在做自由文字工作者时,接到所谓「公众号」的邀稿,可签约到中国赚人民币,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公众号」,随后发现中国的公众号们总是提供不少稿费给供稿者,令我开始研究起公众号。

只是号主们太多、规则五花八门、邀稿看似简单却又要依照不同公众号属性,配合其风格,让人看得眼花瞭乱。

恰巧看到一篇公众号的文章,说是读书也能赚钱,投稿赚钱太辛苦,有个方法能兼职赚进上千元,这不是说出我的心声吗?学费仅要几块钱,就报了吧!


收入不封顶


        上了几块钱的五天课,又告诉我,完整30天有方法使我的收入不封顶,思索一天又报了。

        其实这类的课,以及这样”转换”招生的模式,在台湾我也投资不少,前后有人民币7万5吧…算了算,我还真是个有钱人,花得起这么多钱,有些课程觉得收获满满,有些课程觉得自己被诈骗!

        为了不落入感到诈骗的坑里,我要求自己必要认真学习。

        在跨海学习30天,虽不是真的人跨海,却整个人觉得跨海的冲击,像是打卡小程序,竟能如此方便,进而让我学习到此时此刻,只要一天没打卡,如同当天还没过完般。另外,得适应老师、同学们的语言,同样是中文字,有时还真的无法理解那是什么意思。

        课程30天的最后一份作业是这篇文章,用这么长篇大论写最后一份作业是我自己订的功课给自己,因我真的想弄明白,知识付费平台是否还有远景?


        淋琅满目的写作课程在知识付费平台


        讲师帅小冰说:「知识付费平台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她本身是看好的。

        30天里,每天听她说的声音,果真有那种「陪伴」的效应,所以她说不会结束,我就相信着,并找些证据,证明着她所言不假(如同整篇文章最上头写的那几段,看来还有市场性)。

        专家提出,知识付费平台让人们听完没有学习到的感觉。这点,如帅小冰老师在课堂上也有提出,她不要她的课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帅小冰不停重复地说。

因此,30天的课程是相当沉重,不仅要学习课程的知识,还得要不断地不断地输出,写出一篇篇的感想、创作文章、打造产品…等。使得这30天下来,为了不落掉一天的作业,我把自己变成一个不顾家的坏妈妈、坏老婆、坏女儿。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却在翻着之前写的笔记和作业,感到这是精彩的30天。

由心崇拜帅小冰老师的是,她把写作的抽象概念,用科学、量化、步骤式的告诉学员们,诡异的是,它不是套路,像那种男主角遇到女主角应该做什么反应的制式套版,比较像是会遇上什么难题,那就用这把刀去砍砍看,再卡住,那再用锯子割割看,不断地尝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朋友圈又圈进不少说不出地名的朋友


30天下来,跨海的我,又结识一群对岸的朋友。

交朋友向来是我的爱好,我曾跑到澳洲、马来西亚、日本等,就为了与朋友们会一会,现在又多了一群可以拜访的城市。

我想知识付费平台的可贵之处,还有就是链结人脉。我们人无法一口气去到北京、上海、中山、深圳、蒙古、台北,但因为网络的零距离,将这些人全拉到一起,处在不同的时空但聊着相同的话题。

加上一群十分会炒热气氛的班委们,硬是向这人说着那人是怎样,那人又可以跟自己做些什么,原本陌生的同学,经由班委们八婆地穿针引线,全变成像认识已久的朋友似的,明明连声音也没听过、脸也没见过。

我的中国地理在学校成绩不算差,出了学校全还给老师,所以有些同学居住的地方,我感到陌生、遥远,甚至念不出地名来,真不知是不是能到那些地方走走呢!


产品经理人


最后,我该气愤或是感激,课程燃起我,拣回之前想做的事,接续做下去,的那颗忐忑不安的心,因为我在2017年的后半年就放弃了,现再做,会不会又以失败告终呢?

对于单身的话题,我从2006年就一直在这议题深究,一方面是我一直嫁不出去,另方面是我拜不少月老,参加不少相亲,这些都是我的餋份,灌溉这议题上再创作文章放网络,因此陆续出了两本书。直到2017年结婚后,我在想,是不是不适合再针对单身议题发言呢?

然而,事情总是有然而,真切地能感同身受单身狗的自卑与无力感,总使我想站出来说说话。

站在素人当道、经验分享、陪伴学员的知识付费平台架构下,我能不能再为单身朋友出点声呢? 一同高喊:「追爱有理、单身无罪、实现自我。」呢?

我真的能吗?

市场有我的席之地吗?

我还是强烈自我怀疑,学了30天课就真能靠着读书变现、就能做出爆款的产品、就能兼职收入不封顶吗?

等着看吧!时间会告诉我答案。

反正,课程上完又不能退费,成不成也不能埋怨老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知识付费因疫情由衰后逆成长,台湾呢?2020后仍在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