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买房,你在顾虑什么

图片发自App

从5月份开始第一次看房,到8月份付首付,从5月份见到第一个置业顾问,到8月份在同一个置业顾问手上签完合同,近四个月的买房历程终于告一段落。理性告诉我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感谢老公、亲人、闺蜜、领导同事这一路的关心和支持,不然这一场强求可能就要化为泡影了。但是我最想感谢的还是自己,感谢自己买房的决心和为促成这一切所做的努力。

把房子敲定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这一路的买房经历,差点被自己感动哭了。在我看来,这比我人生中经历过的各种独木桥考试还要难,还要挑战我这个胆小懦弱又缺乏决断的人。买房是个技术活,但我今天想说说起心动念的那一刻我是如何下定决心的,或许你会想听......

1. 我为什么要坚持买房

现在的声音很多,一方面置业顾问都建议你买,每天变着花样发圈让你知道买房形式多严峻,买过房的人过得有多好,不买房的人下场可能有多惨;另一方面国家队已经出手,调控越来越严,有些城市房价降了,二手房价格松了,还有人说消费降级时代来了。那我们该听谁的呢?我们该不该买呢,该现在买还是将来买呢?买了会不会后悔呢?

图片发自App

虽然决策本身是非黑即白的,但是我认为采不采纳一个建议不应该取决于建议本身,而应该是建议背后的理由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你的个人情况。

最近听了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是一位美国作家为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所写,上面提到纽约的很多底层人民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来支付房租了(所以如果你一半以上的收入是用来付房贷,你觉得相比而言的话这种结果你可以接受吗)。中产的标配医疗保险、房产、存款,所以,其实在美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中房产也是有它的一席之地的,毕竟除去了投资属性它还是有居住属性的。再看看日本韩国,很多日本韩国人已经接受了租房结婚生子,他们的平均首次购房年龄都到了40多岁。

当然这些也许不是全部的事实,只是被我看到的事实。但从这些讯息中,我以我老态龙钟、没有创意的眼光回望这些发达国家的过去,看向我们的未来。我觉得今天的很多年轻人能够在20多岁、30多岁置业已经很幸福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个门槛可能会逐渐提高。人人有房住,可以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房,也可以是部分人买得起,部分人租得起。至少目前来看宏观调控的目的可能不是要降房价,大的概率可能是房价稳步缓慢上涨,鼓励更多持有房子的人将房子拿出来出租,精装修交付的房子就更方便实现这一点了。

这些就是已知的事实,至于你要不要买,要不要现在买,你决定。买房会后悔的原因可能是未来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任何一个决定都有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考量,第一,找便宜的房子,第二,找地段、交通、学区优良的房子,这些都可以增大你房子的抗跌性。但跌不跌是个概率问题,总有跌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是平衡你买房的负债,万一跌了也能抗住。

2. 没有条件要不要买房

确实有少数人买房很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不容易。当你觉得困难重重条件不成熟时,请看看周围,谁买房容易了?难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走的路越走越难。这句鸡汤不适用于所有的选择时刻,但用在买房这个决策上我认为还是适合的。四年前,我和老公刚参加工作,因为家里的一点帮衬,加上借的钱就近买了一套房,日子过得紧巴巴。四年过去了,我们的房子已经翻倍。虽然薪水也翻倍了,但是薪水没有杠杆。有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进的公司,小伙子工作很认真,人也很幽默诙谐。我建议他置业,他说他也想,但是他有他的难处,现在看来想必难处会更难了。

当下很多小年轻喜欢旅游、聚会、买买买,朋友圈里都是世界的辽阔、真情的可贵和名牌加身的满足感。坦白而言,我也喜欢,我也并不赞成大家牺牲掉所有的诗和远方去换一套房,毕竟快乐也很重要,也能延年益寿。买房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太过苦大仇深可能会让你一开始就拒绝。但是如果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你实现以时间换空间,让你不为结不结婚焦虑、不为辞不辞职焦虑、不为房东涨不涨租焦虑,让你不管踏上哪一段旅途都会有一个避风港等着你,你愿意吗?

图片发自App

所以,有条件就买吧,没有条件控制好杠杆,创造条件,也买吧,你总能选到那个比较便宜而且值得你买的房子。

如果你已经有多套房产,请忽略上面所有,可以考虑资产的多元配置......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迟不买房,你在顾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