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运转》一书中提及“一个学生,就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成长的中心,也相应地成为教育者的一个责任中心。”对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如何寻求生命成长规律,让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我们”无可替代。
“教育工作最大的特征是人对人的影响,因而一所学校产生效应的环节,肯定是师生相处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最有可能产生教育效应,带来学生成长。”努力发现学生成长路上每一个节点的教育价值,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影响力的大小和可能性,明确教育责任。校园处处是课堂,有课堂的地方就有教育,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教育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点亮学生思维的火种。
(一)立足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是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撑,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学校课程建设的高度、宽度与深度。《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领》第9条明确指出:“教师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在知识更新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更要梳理 “终身学习”的意识,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出发,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不断追求和不断进步,化被动为主动,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沿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确实光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的。我们不妨试着用数字来说明自己自己成长的目标:这一年里,看书,看几本,看什么类型的书;课堂教学如何突破,如何写好每一篇教案;公开课,上什么类型的,需要重点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参加教学比武,参加什么级别,争取取得什么成绩;撰写论文,参加什么级别的,写几篇;是否要发表论文的想法。短期目标要小,越容易达到越好,可从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谈,也可从在学校中的位置角度谈。我们唯有饱含学习热情,以扩大知识领域,提升专业能力,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各行各业的优秀者学习,突破各个不同成长阶段的瓶颈,才能全面认识自我,做出科学规划,明确学习状态,提升专业素养,由入职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
(二)立足学生,全员育人。
冯骥才先生说过:“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在教学日常,我们要学会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权衡,自己的道理和学生的道理放在同一个眼光去审视,自己的逻辑与学生的逻辑也用同一个标准去判断。重视每一个学生,让教育更趋理性,真正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却不能少。
今天,我进教室前备好课了吗?今天,我上课前,做到提前候课了吗?今天,我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状况怎样?今天,既定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怎样?在课前,多想自己几遍怎么上;在课中,多问自己是否给学生空间;在课后,多问自己上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以后怎么改进。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作为学科教师,我们更要树立课程育人的意识,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首席,三全育人的学生导师。对,“人人都是班主任。”在一所美好的校园,教育不仅仅靠的是班主任、德育教师,还有我们学校内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哪怕是保洁阿姨、保安师傅,我们用教育人的人格魅力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立足课程,提升素养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拉丁语“Gurrere”一词延伸出来的,他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而他的动词形式则是指“奔跑。”课程决定学校形态,这样一来,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构建。我们的职责就是使每个学生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尽可能开辟一些学生“奔跑”的道路。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我们将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设计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庞大的课程超市。
有活动的地方就有课程,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课堂,我们要尽快生成兵娃娃成长86体系,从养成、人文、思维、社科、艺术、节庆、身心、考察等八个领域,开发核心课程;从古趣、稚趣、阅趣、思趣、意趣、探趣等六个方面,开发学养课程。低年级重在兴趣,开发“兵娃娃探校”“兵娃娃拥抱彩虹”“兵娃娃的开学护照”系列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兵娃预备营”,让孩子们爱上学校;中年级重在情趣,借助学科节课程、“兵娃娃入营”课程等,建立“兵娃成长营“,为孩子的情趣发展搭建平台,让孩子们爱上军校。高年级重在志趣,将军校文化渗透到日常校园生活的点滴之中,从文化入手,通过兵娃娃毕业课程、“我十二岁啦”成长课程等建立”兵娃荣耀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小军人气质。
时代赋予教育不一样的内涵,尤其是“双减”政策政策下,我们更应切实关注个体成长,不断提升因材施教、因人育人的能力。一直记得才入师范的时候,老师提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教师的职责就是使每个学生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在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替代的我们,大有可为!